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涟源市十三五规划:建设华润电厂2×330MW机组热电联产项目 完成龙山50MW风电场项目(全文)

2016-07-13 08: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涟源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免费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和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平安涟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反恐怖、反邪教、反渗透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加强禁毒戒毒工作,提高毒品治理水平。打击 “两抢一盗”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扫黄和打非工作力度,实现城乡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电子监控全覆盖。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强化问责机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治理体系,确保群众吃得安全放心。加强防汛抗旱、气象、地质、测绘、地震、消防、人防等工作,提升事前预警、事中救援、事后恢复的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专栏20  社会治理工程

民生保障和安置工程: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市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原斗笠山煤矿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湖南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棚户区改造工程,渣渡矿区东段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

农村社区工程: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第五节 促进创业就业稳步发展

坚持就业优先,推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优化,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积极推动“涟农返乡”创业支持计划,加快国家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城市建设步伐。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积极促进新生代劳动力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和职业中介行为。推进就业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拓展服务功能,实行分类服务和管理。建立覆盖各类失业人员的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的服务和管理,完善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录用备案制度和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援助,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落实返乡创业就业支持政策。制定税收、用地、就业信贷支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入园创办企业,对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返乡创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措施,帮助创业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的扶持力度,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局面。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和重大人才工程。以“高精尖缺”人才为导向,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急需紧缺型人才,实行引进人才政府津贴制度;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保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体制,着力发现、培育、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创新团队,对落户我市实现产业化的国内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创业资助资金。实施“百千万乡土人才工程”,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拓展乡土人才开发服务领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职称评定、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十三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0人,促进1650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5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专栏21  就业创业项目

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项目,涟源市创新创业园区“135”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涟商总部”建设项目,湄江旅游就业平台建设项目,市光荣院退役士兵及社工人员培训中心建设项目。

第六节 提升人民医疗健康水平

科学制定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公平配置,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人民医疗健康水平。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级卫生服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为重点,完善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周转房建设,逐步实现医疗公共资源向乡镇、村(社区)延伸覆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适度发展远程医疗。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提供基本药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完善责任医师工作规范,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形成主动、连续、综合、有效的服务机制。

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基本药物的采供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加快中医中药事业发展。抓好华夏中药文化园建设和市中医院建设,扩大中医中药在乡镇卫生院的推广,培养一批中医专门人才,提升全市中医工作水平,创建省级中医示范市。建立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和与西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培育中医医疗服务市场。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强化城乡居民健康管理,并实施规范动态管理,实现国民体质监测站全覆盖,逐步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市民体质监测体系。大力实施两癌普查项目,保障妇女健康。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提高防控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力度;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建立健全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因素监测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制定和实施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加大出生缺陷监测力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预警、监测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加快120急救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职业病诊断、鉴定与治疗服务水平。

创新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卫生人才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和信息共享互通机制。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涟源医疗卫生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医疗卫生机构联网、信息互通共享。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有序开放医疗市场,通过扶持鼓励、规范引导、公平竞争,发展有规模、有质量、有技术、有品牌的民营医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专栏22  社会发展项目

医院建设工程:市人民医院分院建设、市肿瘤专科医院建设、23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城区二级综合医院建设。

休闲养生养老工程:涟源养生院建设,中心集镇民间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洪水岭休闲生态公园建设,运来山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龙塘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博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百沃生态园建设。

第六篇 保障规划全面实施

第十二章 深化改革创新,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激发企业主体活力的市场环境,在行政管理体制、审批体制、投融资体制、市场监管体制、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职能转变放在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全面推行清单制度。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支出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清权、减权、制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优化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严格编制管理。

合理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机构设置综合化、管理系统扁平化、人员编制精干化、运行机制灵活化的新型政府组织体系。调整行政区划,优化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能。基于权责一致、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争取更多承接上级政府下放的一揽子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争取上级政府给予更多财政自主权与财力支持,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涟源成为人口集聚、布局合理、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现代化城市。

完善现代政府运行机制。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主动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依法行政,限制自由裁量和滥用权力。全面推进重大决策法制化、透明化,坚持政府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的制度。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促进公共部门信息公开与共享,在推动社会公共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指标考核。加强对重大公共项目的投资审计,健全公共投资项目公示、建设监督、风险约束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从源头预防、惩治腐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公众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侦办与查处。

第二节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法无禁止皆可为”原则,切实降低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领域的准入门槛,完全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由投资、自担风险,全面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联合审批工作机制,推动审批流程公开化、透明化和可追溯。

健全民间投资保障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探索“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联合开发模式。采取代建制、PPP、BT、BOT等投融资方式,大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民生项目建设,鼓励民间投资主体积极参与项目竞争。清除招投标和市场化购买服务的体制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等项目招投标透明化,创造公平公正环境。完善公共服务社会化提供的政策支持,给予承担公益项目的民间主体与公立机构一样的补贴政策或更为灵活的收费自主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涟源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