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扬州市十三五规划:控制常规火电厂建设规模 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五大产业(全文)

2016-07-14 08:4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扬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升公用设施服务能力。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运行质态。继续推进区域供水支管网改造,加强水质监测和公示,加强自来水厂整合,推进第六水厂新建等工程,完成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加强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低影响开发,积极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建设古城周边雨水调蓄设施。统筹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启动新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汤汪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同步建设配套管网,完成六圩污水处理厂扩建。加快实现“不淹不涝”全覆盖,每年排查整治一批积水点,将“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由主城区向城郊外围积水点整治延伸,由积水路段整治向涵闸河道建设延伸。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二期和赵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推行垃圾分类处置。加强地下管网建设管理。高效运用地下管网GIS系统,完成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地下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在生态科技新城、广陵新城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

优化信息基础设施。抓住扬州成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契机,继续深入推进扬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化水平和质量,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建设,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突出“宽带扬州”建设。以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实施“宽带扬州”提速工程、“无线扬州”覆盖工程、“高清扬州”普及工程等基础工程,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接入网、城域网IPv6升级改造,实现全面IPv6化,建成高水平的“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和“集成、综合、共享、可靠”的信息通信公共服务平台。到“十三五”末,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000G,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90%,3G/4G用户普及率达120户/百人,基于wifi的无线热点市、县城区全覆盖,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0Mbps和100Mbps。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普惠、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构筑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市容环境管理、灾害应急处置等智能化数字系统,提升信息化在优化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城市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章 共建共享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实事,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缩小收入差距,让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优化各类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绿色通道”,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健全“最佳雇主”评价体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灵活就业。加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确保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十三五”期间,开发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就业结构升级,实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好就业”和“就好业”。落实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有序转移。到2020年,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6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建全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和创业氛围“五位一体”的新机制。筹建网络在线创业培训服务平台,积极推行“1+X”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载体。以政府资金池撬动、培育、引进一批股权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十三五”末,组织创业培训2万人,实现成功创业1万人。

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着力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提高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和财产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鼓励城乡居民资产变资本,创造条件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健全产权、房屋租赁等各类交易市场,丰富拓展租金、股息、红利等有效投资渠道。合理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投资经营项目,稳步推进员工持股、岗位分红权激励,提高股权红利收入。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公共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倾斜,提高财政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支农惠农等方面的支出比重。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要求,实施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强化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精准考核,聚焦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以及各类弱势群体,实行分类扶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增强经济薄弱村内生发展动力,以创业扶持、就业援助、政策托底为抓手,广泛开展“结对挂钩”活动,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以县为单位稳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统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实施重点救助和精准救助,着力解决因病、因灾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到2020年,所有7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增收目标。

第二节构建公平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社会福利资源,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全覆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型业态从业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类社会保险信息登记的动态管理,促进未参保人员参保、未参齐险种人员参齐、断保人员续保等,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为重点的基本保障,发展以年金和商业保险为重点的补充保障,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完善社会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大力推进建筑业等高风险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增强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现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货币补贴为主,不断扩大覆盖面,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20万人左右,形成较为完善的分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3%。

健全社会救助优抚体系。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深化困境儿童助学专项救助,拓展救助内容和标准。推进构建民生系列保险体系,到2020年,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覆盖率达100%。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功能互补,发挥红十字会、慈善会、基金会等示范作用,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捐赠和志愿活动。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建设殡仪服务中心,实现殡仪服务全覆盖。

建立健全社会关爱制度。切实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保障妇女在政治、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劳动等方面的权力。加大对妇女儿童公共服务的投入,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深入发展。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建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体制,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社会实践。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机制,形成高效合理的残疾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建成一所市精神病人福利院,完善精神病人社会福利设施。

第三节大力推进“健康扬州”建设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构建“医疗卫生、体育健身、饮食安全”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与促进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更可靠的医疗保障,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着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

加快建设“颐养之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项目。优先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和老年特殊用品等产业。加快适老型住宅建设,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骨干,能够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医养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到2020年,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的60%以上;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数占养老机构总数比例达70%。重视老年人精神慰藉,提高全民养护老年人的意识,鼓励公民投入老年人的服务事业中去。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县(市、区)老年大学为支撑、街道(乡镇)老年学校为骨干、社区(村)老年活动中心为基础建成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到2020年,全市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数达到老年人总数15%以上。

建设“优生之城”。落实国家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加快培养适合“优生之城”需求的专业人才,大力发展幼儿教育、高级护理、康复保健、休闲服务等职业教育专业。加快优生健康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儿童医院,大力发展综合医院儿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健康服务专科医院等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加快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优生服务体系,鼓励婴幼儿及孕产妇护理、疾病防治、亲子旅游、早期教育、婴幼儿和青少年健康服务等行业发展。

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形成防治结合、反应快速、应急畅通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继续抓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努力提高全体市民的健康素养。加强城乡居民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全体市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中医院、中医科、中医影响力和辐射力,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现代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健全分级诊疗机制。推进苏北医院、市一院等医联体建设,形成集团管理和品牌服务标准,逐步实现同质化诊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创新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推动县级医院争创三级医院,每个县建成1所三级医院或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医院,建成18家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以医疗、医保、价格为手段,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到“十三五”末,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80%以上,50%左右的住院服务由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承担。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基层契约式医疗服务,支持以个体和家庭为单位,与基层医疗机构或全科医生签定签约服务协议,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通过多点执业作为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到2020年,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开展签约服务,全科医师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70%以上,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和完善智慧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探索发展“互联网+”医疗,提供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医保支付、线上线下医药配送等在内的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

增强人民健康体魄。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承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为契机,推进全市域体育设施建设。按期按标准完成游泳健身中心、射击运动中心等比赛场馆的建设。完善优化全市综合性体育场馆布局,规划建设扬州南、北片区、中心区域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逐级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住宅小区居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维护,完善城市街头绿地、广场、沿河绿化带嵌入式体育设施,加大农村集中居住区、乡镇文体广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笼式足球场等新优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提升城市体育综合竞争力。承办好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加强备战训练,推进体教深度融合、竞技体育社会化。办好品牌体育赛事,推进体育竞赛的市场化、社会化,与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生态文明、旅游休闲及全民健身相结合,提升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品质和内涵,举办第十三届扬州市运动会。实施全民运动健身工程,发展体育人口。实施科学健身指导工程,开展万人免费体质测试服务和万人免费运动技能培训活动,探索智慧体育发展路径。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融合发展、培育多元主体、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建、用、管”并重,推动体育设施资源整合联动,扩大学校、机关、企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提高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医保卡用于大众健身消费,实现城区东西南北中试点全覆盖。加强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积极推进“21联盟”进程,不断提高赛事综合效益。

打造食品药品安全名城。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健全电子溯源、风险监测和信用管理等体系;推进综合治理科学化,着力解决危害饮食用药安全的突出问题。

专栏6:“十三五”时期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程

1.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程。按照《江苏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全市30%以上县(市、区)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城市,30家以上乡镇创成市级食品安全乡镇(街道)。

2.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工程。按照建设“立足本市、辐射周边、全省一流的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的定位,整合资源,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的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市级和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基层快检站(点)建设,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作用。

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程。全面加强食品抽样检验、风险监测和应急预警工作,“十三五”期间,抽检食品数量达到4千件/人,主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

4.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工程。一是建立食品药品电子追溯系统。在肉制品、儿童食品等高风险食品企业建立电子追溯系统,其中白酒、乳制品、食品添加剂覆盖率达100%;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电子监管网入网率达100%;在重点食品药品企业建立“透明车间”、“透明厨房”。二是建立食品安全公众服务平台。全面推广“美滋滋”APP餐饮服务项目,方便群众在线点餐、消费点评和参与监督。三是建立电子执法和信用评价平台。建立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移动执法子系统,利用监管信息化大数据,实现对食品药品企业信用等级的实时评定和信息公开。

5.餐桌安全工程。实施“明厨亮灶”项目,在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餐馆、集中用餐配送、中央厨房等餐饮企业推行“明厨亮灶”,采用视频技术或透视明档的方式,公开加工过程,主动接受监督。

第四节加快建设教育名城

完善具有区域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更高标准普及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改善各类幼儿园办学条件,省优质园占比达90%以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困难群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市区中小学布局联动调整。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特色建设和“攻尖”行动计划,稳定提升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市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推进机械、汽车、电气自动化、建筑、化工、纺织服装、旅游商贸和电子信息等八大专业中心共建、共享,建成 7 所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扬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