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玉林市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华电热电联产项目 推进市、区一批风能发电场项目(全文)

2016-07-18 11:0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玉林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转型

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为导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家政服务、健康养老、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和便民利民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专栏15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商贸流通:建设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台、专业市场和金融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加强乡镇商贸综合体建设。形成中药材、香料、建材家居、农副产品、服装、汽车、水产品、有色金属等特色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改造提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体验经济。

健康养老:规划建设玉林国际中医药健康养生城、大容山国家健康养生养老试验区等项目。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发展医疗保健、健康保险、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建设一批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康复中心项目,推进玉林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广中医传统疗法,发展中医营养饮食、调理保健、慢病预防等养生服务。

家政服务:发展家政、养老、残疾人居家和病患陪护等服务,以及家庭物流配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家庭经营机构。建设家政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教育培训:建设一批职业院校、县级职教中心,兴办教育培训机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立足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基地。

房地产: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合理发展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和养生养老地产,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第十八章  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

发挥传统商贸优势,打造以中药材、农产品等商贸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集中区,推动企业规模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建成1个自治区级专业市场集聚区,5个市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中医药健康养生与体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新型专业市场、会展、工业和农业电子商务、商务服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强化集聚区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企业、投资商、供应商、服务商、研发机构和产业协会规模聚集,带动金融服务、旅游、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市场运作、多方共建,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集聚区运营商,统筹组织集聚区的建设、招商和运营。

第十九章  大力发展旅游业

整合自然山水风光、历史人文景观、健康养生度假旅游资源,建设广西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生态健康旅游示范市,进一步打响“田园风光看玉林”的旅游品牌。

第一节 抓好旅游产品创新升级

整合挖掘旅游资源,依托中医药健康养生、山水生态健康养生、温泉健康养生资源,开发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风情浓郁,富有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继续推动玉林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建成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农业公园和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构建环都市健康养生旅游区、生态田园休闲旅游区、客家温泉文化旅游区,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精品旅游线路。

第二节 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

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共生体,开发一批高品味的旅游演艺节目,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特色街区,推动特色名镇、名村建设。规划建设环大容山、九洲江和六万山乡村旅游带。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重点扶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基地和特色旅游小镇。加强重点景区周边配套度假设施建设,深度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创作高水平的舞台演出娱乐节目,促进、完善和优化“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协调发展。

专栏16  旅游业重点工程

绿色生态旅游工程:推进建设玉林五彩田园—谢鲁山庄旅游区、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兴业鹿峰山旅游区、六万山森林公园度假区、博白宴石山旅游区和玉林百里景观长廊、高山清水生态园、九洲江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陆川龙珠湖旅游度假区、容县都峤山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一期工程、容县绣江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带等项目。

健康养生旅游工程:推进建设玉林国际中医药健康养生城等中医药养生基地、玉林龙湖运动养生度假区、世界(陆川)客家温泉文化旅游城、陆川东山森林文化公园、容县天堂湖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文化体验旅游工程;挖掘玉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设广西(玉林)丝路文化园等项目;开发客家文化体验游,建设博白客家民俗文化走廊、玉林硃砂垌客家围屋旅游景区等项目;发展历史文化游,建设容县杨贵妃故里旅游区、容县爱国将军故居群旅游景区、容县真武阁景区旅游提升工程、中国侨乡(玉林)文化旅游区、云天文化城旅游提升项目、高山村历史文化名村、广西(玉林)桂台旅游商品文化城、陆川县谢仙嶂宗教民俗文化旅游圣地。

旅游合作工程:建设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等项目。                                                

       

第三节  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咨询系统、旅游应急指挥系统和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实现所有国家级景区景点星级厕所、宽带网络全覆盖和通达二级以上公路,提升我市旅游宣传营销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四节 加强旅游合作与市场监管

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利用侨乡优势,引进境内外知名企业,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规划建设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两广旅游合作示范区。积极拓展粤港澳和东盟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推进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十章  建立服务业发展保障体系

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价格、投融资、土地、社保、人才培养等政策,加快建立服务业发展保障体系。发挥服务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担保补贴、基金注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公共服务和创新发展的支持。研究设立服务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落实服务业各项税费减免和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广特许经营等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服务业。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用热基本同价。降低一般性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服务业。研究制定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第六篇  打造大田园,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大田园战略,做大田园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将玉林打造成为“中国南方农谷”。

第二十一章 持续提升农业竞争优势

推进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特色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农民增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第一节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质量提升、种业创新提升、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推广、粮食产业化提升等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农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和坡耕地改造,改良土壤,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口粮田和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十、百、千、万”工程,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打造广西粮食主产区和优质稻高产示范区。加快建设加强粮食加工、物流储备和应急设施等“粮安工程”建设。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开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优果工程,建设标准化果园,培育水果品牌,提升名特优新水果品质和效益。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优质用材林基地、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和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创建农业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一标”认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富硒长寿等新型农业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打造农村“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推进“三个100”工程,大力创建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发展100个合作示范社和100家示范家庭农场。

第三节   加快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养殖建设,提高养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生态养殖新模式和“高架网床+微生物益生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生猪、奶水牛、家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基地建设,鼓励养殖企业联营发展,扶持培育壮大一批新兴养殖龙头企业群。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兽药加工和生态休闲渔牧业,推进休闲渔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养殖业流通业态,完善营销体系。整合涉农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养殖业转型发展。

专栏17  现代农业建设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口粮田和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打造广西粮食主产区和优质稻高产示范区。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种植园经济、生态养殖园经济、生态田园经济。发展中草药规模集约种植,加快建成中国南药园。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

实施优果工程:建设标准化果园,培育水果品牌,提升名特优新水果品质和效益,水果产量135万吨。

建设中国南方农谷:大力推进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发展100个合作示范社和100家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菜篮子基地、大宗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推进“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兴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陆川县九洲江流域中药材专属区、北流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等项目的建设。

第二十二章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发展。

第一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土地托管等方式,大力培育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促进规范发展。推广合作式、订单式等服务方式,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发挥供销合作社农村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和监管办法,支持工商企业投资经营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家、超10亿元农业企业2-3家、超1亿元企业10家,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1000家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走在全区前列。

第二节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鼓励和支持农业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发展,做强产业,做优产品,做大品牌。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事关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又能体现产业特色的重点项目,用工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重点推进生猪、家禽、奶水牛、皮革、罗非鱼、沙田柚、百香果等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优质、安全、绿色、生态品牌产品。“十三五”时期,争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1个,广西著名商标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

第三节  拓展农业功能和产业链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种植园经济、生态养殖园经济、生态田园经济。加快“五彩田园”生态示范区、玉(林)容(县)一级公路苗木花卉生态产业示范带、玉(林)兴(业)公路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带建设,发展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旅游度假型、都市创意型等休闲田园观光农业。发展中草药规模集约种植,加快建设中国南药园。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推动全市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依托“中国农业公园”品牌优势,大力拓展生态旅游、农耕文化、科普教育、休闲展示等农业新功能,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到2020年,建设5-8个战略性新兴农业产业孵化器、10-15个新兴产业示范区,力争规模养殖沼气工程实现全覆盖,建设农业休闲旅游基地2个,建成大型有机农业基地10个,开发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通过认定的富硒农产品50个以上,建成全区、全国独具特色的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示范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玉林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