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韩战”上演

2016-07-19 09:05来源:时代周刊作者:倪佳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蓄电池三星SDI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韩国经济日报》7月15日报道,三星电子旗下的中国子公司将购买比亚迪4%股权,拟出资5000亿韩元。比亚迪随后否认了这一事,但却肯定了双方未来将会合作。

据了解,外资电池品牌如想进入目录,既要满足产品技术指标,还要满足在中国建合资工厂等要求。而三星电子和LG化学未进入目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在华实现国产均不足一年。按照“TS16949认证”规定,电池品牌“必须具备有至少连续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去年10月,三星SDI中国首条位于西安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才开始投入使用。

国内动力电池面临洗牌

中国政府从2014年确定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全产业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产业,已经逐步地调整多项当初制订的政策,目的除了确保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能够拥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之外,在防备海上能源交通线被封锁、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已有发电利用率、解决环保问题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随着新能源市场,特别是电动车市场的周边设施和设备并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目前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压力很大,而电池产业已经有了产能过剩的苗头,因此,此次的政策事实上就是在挽救国产电动企业。即便如此,在排除了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的局面下,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也将面临一次洗牌。

正是从2014年开始,三星SDI、LG化学和SK等动力电池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能的三元锂电池作为切入口,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去年三星SDI和LG化学在西安和南京的电池工厂分别竣工投产,包括一汽、上汽、北汽、长安、长城、奇瑞等多家国内主流自主车企都成为了其合作伙伴,采购韩国企业的动力电池。

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有近2000家动力电池生产商,但能够进入整车制造供应链的只有比亚迪、力神、国轩、万向等少数几家,而能够进入国际整车或者合资企业新能源车企供应链的则几乎没有。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出台这样的“名录”,并非一般的外资品牌进入,而是进一步规范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与企业,许多规模较小、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质量体系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没有足够的研发力量、没有坚持自主研发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出市场。

而规范之后,中国动力电池的“韩战”或将正式上映。 

延伸阅读:

电池目录将设进入-退出机制 18650电池将迎最大挑战

原标题:四批目录未见三星LG电池 江淮iEV6s被逼停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蓄电池查看更多>三星SDI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