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深度丨中国电力需求供给形势分析:“十三五”期间无需新增煤电装机

2016-08-17 08:28来源:中外对话作者:傅莎 邹骥关键词:煤电项目煤电行业煤电装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通过模型分析中国未来电力需求和供给形势,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即便中国煤电装机“零增长”也能满足2030年之前的用电需求。

2015年以来,受项目核准权下放和煤炭价格下跌引致的煤电超额利润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国煤电投资逆势增长。2015年新增火电机组64吉瓦(64GW),2016年第一季度煤电新增装机13.63吉瓦(13.63GW),创近年同期新高。同时,随着火电超低排放改造的推进,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可以符合燃气机组排放限值,但如不结合碳捕获封存技术(CCS),仍然很难解决碳排放问题,且易导致巨额锁定效应。围绕进入“十三五”时期是否还要继续增加在煤电领域投资这一重大决策问题,引发了巨大争议。为控制煤电冒进发展,今年4月以来,发改委和能源局已接连下发文件“踩刹车”。那么,中国未来对煤电的需求究竟如何?未来5-15年中国煤电和整个电力行业的合理发展策略是什么?

未来中国电力需求形势分析

从人均用电量看,中国2015年人均用电量刚刚超过4000千瓦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峰值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均用电峰值超过10000千瓦时/人的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和加拿大,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在2005和2007年达到人均用电峰值,分别为13705千瓦时/人和17631千瓦时/人;另一类是人均用电峰值介于6000-8500千瓦时/人的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OECD平均水平,其中日本和OECD平均的用电峰值在8400千瓦时/人左右,而最低的英国仅为6271千瓦时/人。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后发优势,中国人均用电峰值应不高于欧洲、日本平均水平。但受经济形势不确定和电气化率提高的趋势影响,也受到中国在未来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影响(如是否依然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耗电的重化工业产品出口),中国人均用电峰值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从用电结构看,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别。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工业用电是中国电力消费的主体,2012年占总电力消费量的56.1%,而同年居民、商业和公共部门的总用电量仅占17.4%。与中国不同的是,居民、商业和公共部门的用电在美、日电力消费中的比重超过60%。从绝对量看,中国2012年居民的人均电力消费仅分别为美、日的1/10和1/5;商业和公共部门的人均电力消费差距更大,仅分别为美、日的1/23和2/15。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更大程度上依赖消费活动,中国在居民、商业和公共部门的用电需求将有大幅增长。此外,交通电气化趋势也将提高交通部门的用电需求。

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NCSC)基于PECE模型的测算,在经济下行情景、温和复苏情景和强劲复苏三种情景下(如图所示),中国到2030年的人均用电需求都将持续上升。2020年的人均用电需求将达到4600-5400千瓦时/人,2030年将达到5500-7000千瓦时/人。

原标题:专家分析 | “十三五”期间中国无需新增煤电装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项目查看更多>煤电行业查看更多>煤电装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