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深度分析丨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建设:打破完全固化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

2016-08-18 09:54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何继江 谭小英关键词:上网电价火电电力需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交易市场未形成

市场机制具有价值发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自然地具有提高效率的能力,是需求响应的最好载体。因此,基于市场机制的需求响应是我国发掘需求侧资源的努力方向。

需求响应项目可以称为电力批发市场的减震器。将需求响应引入竞争市场,增大需求侧在市场中的作用,使市场竞争更为有效,价格更为合理,促进电力市场的良性发展。不把需求侧和供应侧同等对待,就不能形成一个真正良性运作的电力市场。

市场主体力量太薄弱

目前开展的需求响应主要是由电网公司实施,电网公司设置了电力需求侧管理专责开展相关工作,其中也包括了需求响应。但电网公司现在以购售电价差为核心的赢利模式决定了需求侧管理主要是一项不得不应付的行政任务,而不是一项经济活动。真正具有积极性的市场主体是以节能服务商为主的各种能源服务商,这类市场主体目前数量和规模都很小,远远不能适应未来需求响应大发展的需要。

可控负荷规模和能源互联网技术

近些年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发展很快,装机总量快速增长,但可控负荷如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分布式储能设备规模的增速较低,规模也很小,不能满足大规模调峰的需要。此外,需求响应所必需的能源互联网技术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我国,还缺乏试点项目和运行经验。

建议

改进电价机制

应提前和尽早进行相关理论研究,适时开展试点和示范项目,逐步打破完全固化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增加其弹性和灵活性,并实现二者的互动;在电力交易市场建立之前就要考虑到需求响应机制的引入,消除管制和运行规则上的各种障碍。

加快推进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

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步伐,对分时电价、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等手段进行改进,并引入关键峰荷电价、实时电价、紧急负荷响应、需求侧投标等机制手段。到市场逐渐成熟后,可考虑引入更加灵活的市场手段。最终形成以容量市场、需求侧投标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三大市场为载体的市场局面,以改进后的实时电价、峰谷分时电价和关键峰荷电价为调节手段,以直接负荷控制为支撑手段的需求侧响应体系。

原标题: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建设的路径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网电价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电力需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