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重拳治理“散乱差” 新能源汽车重构顶层设计

2016-08-19 13:48来源:经济观察网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意见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火热背后

中国新能源车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2016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8%和122.8%,而新能源汽车全年更是要冲击70万辆的销量目标。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不管是新能源车发展中遇到的地方保护问题,还是此前集中揭露的新能源车骗补问题,亦或是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以及散乱现状,都对当下新能源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问题也很突出,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散、乱、多。企业和产品数量都非常多,导致一些不具备新能源汽车开发能力的企业,或者产品没有质量保障、安全保障的企业掺杂其中,对行业发展水平有一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也不能保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政策制定层面更是早就对新能源车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早在7月6号于西安走访新能源汽车企业时就提出,要“遏制住新能源汽车(散乱)的势头,新的进入企业必须要符合新的条件和门槛。第二是要优化现有的企业,把不符合要求的撤出去”。

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新兴产业,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定都具有初级阶段的特征,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深入发展及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仍需要政策层面给予积极指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虽然走在前列,但在核心技术研发、新商业推广模式及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投入力量不足、路径单一、政策导向不明确等问题。”汽车行业分析师赵宇分析。

“目前政府层面担心的是新能源汽车未来会‘大而不强’,走传统车的老路,因此加速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和提高新能源车发展的含金量是当下最为重要的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人士透露,“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为例,目前我国有大小汽车电池生产厂家100多家,但大多是小规模的厂家,竞争力也不强,国家希望实现电池产业的规模化。”

此次相关新政的出台,目的就是对最近新能源汽车散、多、乱的局面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市场的联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推广模式也是政策层希望新能源汽车未来通过政策引导能积极探索的方向。

为此,相关管理部门曾多次“放风”对政策未来的走向进行铺垫。早在今年7月的一场汽车行业会议上,工信部曾表示要“推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步管理办法的出台”。而此次披露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意见稿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被认为是政策层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质量提升的重要表现。

原标题:重拳治理“散乱差” 新能源汽车重构顶层设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查看更多>意见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