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谁在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上 或有国资企业涉嫌骗补

2016-09-02 11:15来源:经济观察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补贴骗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骗补调查最后结果没有出来之前,银行是不敢给经销商授信贷款的,所以我们整个资金链都紧张了,幸亏有吉利大树靠着,不断输血。”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鲍文光此前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骗补名单未公布,实则是关系到《推广目录》和《免购置税目录》的停止受理及公布,新能源汽车行业许多新的产品受到目录公布的影响,上市推广及交付客户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不确定性。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9月1日,比亚迪和戴姆勒汽车合资高端电动车品牌腾势汽车CEO严琛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由于骗补名单未公布,一些模式创新也受到影响。“汽车租赁等模式现在很容易被当成是骗补,没有明确的界定方式。”北汽新能源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名单早日公布,让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好的响应国家政策和标准,更好的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严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到底谁在骗补名单上?目前大多数所谓的“骗补企业名单”,其实只是援引自央视的一次公开报道,在该报道中,央视列举了十大销售数据存在嫌疑企业——2015年12月销量占全年50%以上。但并未有证据说明这些企业是造假骗补。目前,真正被媒体曝光的也只有一家名为“吉姆西”的地方小企业。但从国资委宣读调查报告和肖亚庆表态来看,名单之上可能不止于此。

肖亚庆在讲话中表示,报告甚至引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震惊”。“我们也不清楚何时公布名单,我们一直在跟进。”在关于这份骗补名单的问题上,工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但管理钱袋子的财政部近日放出风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暗示骗补企业名单的公布日期已经临近。

釜底抽薪式整治

实际上,一开始新能源汽车骗补只是被当做小概率事件,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情开始逐渐升级。在西安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痛批骗补行为,认为是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添乱、抹黑”。马凯在会上强调,“出现骗补行为是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但监管部门也存在漏洞,涉嫌失职渎职人员也要根据规定进行处理”。

而由此,对骗补调查惩处,已从单纯的企业扩大到了监管部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日常监管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差距,还有很多的漏洞,监管手段还相对落后。”宋秋玲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也表示。而回顾今年前7个月中,国家分批次进行了三次调查,一直处于不断升级之中。

今年1月2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文,表示将对部分地区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2月1日,财政部召开会议,明确新能源汽车专项核查的范围覆盖25个省市、近三年获得过“国补”的全部90家新能源车企,同时表示将“延伸检查部分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企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

3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属国家信息中心突然前往江苏、广东等省份调研。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国家信息中心可能是想了解市场是否真的需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出来的车辆是否真的在路上跑。但调研结果,调研组成员表示不会公开,而直接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4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办公厅对15个省市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实地督查。督查共分5组,分别由国办督查室、工信部装备司、发展改革委产业司、科技部高新司、财政部经建司带队。这是自今年1月以来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第二轮督查。

与一月份发文不同的是,4月此次督查部门又新增了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的国办督查室。本次核查有所不同的是,除对财政补贴资金监管使用的核查以外,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各部委分别带队——比如国办去了安徽、河北等地,而调查内容扩展到取消地方保护政策、充电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核查监督方式也更加多样。有媒体猜测,此次实地督查极有可能源自各部门认为此前企业自查的情况不甚理想。

原标题:谁在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上 或有国资企业涉嫌骗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补贴查看更多>骗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