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技术正文

【设备讲堂】中美日德四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概况大全

2016-09-03 11:09来源: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关键词:充电设施充电站公共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规范管理

日本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规范管理,首先体现在推动建立了统一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建设手册等规范性文件。如日本经产省和国土交通省联合发布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手册》,大大促进了电动汽车建设的规范化发展。

为了保障标准得到贯彻实施,在日本经产省等部门的支持下,为确保充电基础设施的兼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日本实施了自愿性的充电基础设施认证制度。其中,快速直流充电桩认证由日本快速充电桩协会(CHAdeMO)组织设施,交流充电桩认证由日本汽车研究所(JARI)组织实施,日本政府为了推进该项工作,在充电基础设施补贴政策中引用了该项认证制度,只有经过认证的充电设施,才能获得补贴,使得该项认证得到了广泛应用。

支持政策

日本从2013起开始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政补贴,预算超过1050亿日元。其补贴标准为:

在政府规划范围内安装的高度公开的充电基础设施,提供相当于充电基础设施设备和安装费用的2/3的费用;

不在政府规划范围内安装的高度公开的充电设施,提供相当于充电基础设施设备和安装费用的1/2的费用;

其他情境下安装的充电设施,提供相当于购买充电设备1/2的费用。

德国的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

德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电网连接的标准化、充电的接入、计费和支付标准化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问题。

车-电网连接的标准化。在交流充电方面,德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和电力公司达成一致,主张采用IEC62196-2中规定的Type2接口;在直流充电方面,德国政府和主要汽车制造商积极推动联合充电系统(CCS)成为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的国际标准体系,并通过欧盟指令《替代燃料基础设施部署》,推动其在欧盟范围的推广。

德国NPE提出为了高效使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强调可互操作的接入和支付系统至关重要。在发展初期,德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充电授权和付费方式。为保证充电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德国主要出现了两种形式的充电漫游平台实现跨平台、跨区域充电:所有连接的运营商签订统一的合同,实现平台内充电设施通用和收费系统统一;运营商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漫游平台。在支付方面,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支持移动支付(包括信用卡)或NFC支付等直接支付方式。

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用户数据保护问题。2014年,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成立了DKE/STD1911.11.5,用来处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数据所有权、个人隐私的数据、数据传输的粒度、数据接收人或使用限制、数据匿名、数据简化、防止篡改等。

3.国外经验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前文对美日德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的梳理,可以看到其具有以下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国家层面对充电设施实施财税激励政策

为破解电动汽车发展初期车与桩之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国普遍预计在2020年之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是不经济的,因此对充电设施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层面专门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政策。比如美国,对商业充电桩和家庭个人充电桩设备费用的30%税收减免,上限分别为3万和1000美元。这对于迅速建立大范围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私人充电领域采取“以交流慢充为主,以直流快充为辅”的发展思路

在发展思路方面,限于当前的电动汽车及电池技术,日本充电设施发展路线图中,提出了建设200万个交流充电桩解决基本的充电需求,建设5000个快速直流充电桩解决里程焦虑的思路;德国NPE在2020年充电设施发展路线评估中,提出在私人领域、半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分别建设102.2万、10.3万、7000个交流充电桩的目标,同时在半公共区域建设7100个快速直流充电桩的思路。

原标题:【设备讲堂】中美日德四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概况大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设施查看更多>充电站查看更多>公共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