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起底动力电池产业挖人乱象 寻解企业人才建设良方

2016-10-11 09:33来源:高工锂电作者:赵冲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人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幕后推手

“国内动力电池高端人才非常缺乏,是中国锂电技术还停留在消费类锂电水平的根本原因。”高工产研董事长张小飞指出,动力电池是综合了化学、物理、材料、机械、电子等多种学科,需要配置专业合理的研发队伍,但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无法达到。

高工锂电网了解到,在国内,真正具备动力电池人才储备和技术团队建设的也只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第一梯队的几家企业。

宁德时代人力资源部总监章祖连介绍,早在几年前,宁德时代就已经将建立世界级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核心战略之一,并持续投入巨大资源建立核心人才队伍,完善人才体系。

能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第一梯队企业一样扎实做人才储备和培养的毕竟只是少数,资本的急功近利导致很多新进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意识,而到大企业挖人则被视为一种快速切入行业的“捷径”。

在此背景之下,高薪挖人的戏码不断上演,尤其是在动力电池BMS、PACK等重点环节,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饮鸩止渴

以挖人的形式组建团队短期内或许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帮助,但从长期来看,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无论是对挖人的企业、被挖的企业还是被挖的员工,长远影响都是负面的,最后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是多输的局面。

对于遭受挖角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尽管不至于对业务带来实质性的严重影响,但往往会对特定项目带来具体影响,甚至可能迟滞研发或者产品技术升级的步调。

对于挖人的企业而言,寄希望于挖人以快速实现产品推进或者创新,只是企业一厢情愿的想法。

“动力电池涉及到材料、电芯、BMS、PACK等整个环节,需要企业拥有一整套人才、研发、管理等制度和体系,而这些体系的建立需要较长的周期,并非挖几个技术人才就可以解决的。” 中航锂电周志勇表示。

与此同时,对于挖人的企业而言,还可能面临公司内部的管理失衡问题。用来吸引外部人才跳槽的高薪和高职位将打乱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构架,直接冲击原有团队的平衡和稳定性,最终会给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体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伤害。

而对于被挖的员工来说,短期来看,跳槽直接带来的可能是升职和加薪;但长期来看,如果他的底子没打好,离开他熟悉的大平台后,他的眼界,学识、经验的积累肯定会受影响,长期而言,他并不一定就能承担起新职位的责任。

在一个好的企业平台,每个人的工作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上下游都是高水平的同事,同时有各种系统来帮助你快速获得资源、支持和经验分享。当你输出工作成果时,会得到比较好的协同,如果工作成果出现问题,也会得到及时有效地反馈,从而确保工作结果是正确和高效的。所以,体系和团队能够帮助个体获得更大的成功。许多个体成功是团队和体系协同的结果。

原标题:起底动力电池产业挖人乱象 寻解企业人才建设良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企业查看更多>动力电池人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