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市场正文

充电桩:这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却又乱象丛生的市场

2016-11-01 08:30来源:能源杂志作者:闫笑炜关键词:充电桩产业充电桩企业充电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国家电网还想打造智慧社区,其中充电桩就是实现智慧社区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智慧社区关键一点还是用户的大数据,但居民用电、买电全都离不开电网,都得依靠国网的终端,他们想获取用户数据太容易了。”一位民营充电桩企业负责人告诉《能源》记者。

并非只有国家电网跑马圈地,南方电网也在2016年有所动作,宣称放弃了其原来只关注政府部门的做法,将客户扩展到高档小区、高级酒店等第二梯队。今年下半年,南方电网的充电桩布局将从原先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扩张到更多二三线城市和地区。

电网的归来,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充电桩的发展,但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行业规则。早在2015年,《能源》杂志采访过的诸多民营企业负责人曾表达过对国家电网的担忧,如今,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担忧正在逐渐成为事实。

「被垄断的电价」

在北京高碑店兴隆公园外有一片集中国网充电桩,几辆呈一字排开的北汽新能源排起了长龙。然而就在不远处一家民营企业充电桩,排队的车主却寥寥无几。

细聊之后,《能源》记者得知其中原因:“由于电价更低,充满一辆北汽新能源一次下来要便宜十几块。”

张铭源说,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回归充电桩以后,她深刻认识到充电桩行业变了天,但是当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从2016年的现状来看,至少在北京,客户群体在发生变化,很少能通过政府渠道获得一些大项目,更多的是需要国家电网的渠道。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原有游戏规则将被破坏,电网公司成为新的秩序制定者。

“以前是速度为王,现在是渠道为王。”一位充电桩负责人告诉《能源》记者。所谓的渠道,即是国家电网强大“关系网”。“不久前,国家电网的招标,200多家企业参加,真正入围的只有寥寥16家,此外,还要和国网旗下的关联企业同台竞标。”

竞标只是民营企业忧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使一些有幸在电网之前圈到优质项目的运营企业也难免受到“排挤”。原因很简单,民营企业充电桩享有的基础电价与国家电网旗下充电桩之间的价格差异。

对于一般的充电桩运营商来说,充电桩盈利模式是电价加服务费的形式。充电设施经营企业收取的服务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根据北京当地的政策,自今年6月1日起至2020年1月1日,公共充电桩每千瓦时收费的上限标准为当日北京市92号汽油每升最高零售价的15%。比如,2016年7月1日前,充电服务费上限为每千瓦时1.6元;2016年7月1日后,充电服务费上限为每千瓦时1.3元。7月7日北京92号汽油每升价格为6.58元,北京当地充电桩企业最多能收取每度电0.99元的充电服务费。以后将结合市场发展情况,逐步放开充电服务费,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充电服务费。

和较为灵活的服务费相比,充电桩基础电价相对固定。民营企业获得批复后建设充电桩、然后申请备案、备案通过之后再申请国网的电价然后可以对外卖电。但事实上,作为电力分销的主体,电网天生具有对电价的裁定权,实质掌握了基础电价调整权力。

一位民营充电桩企业为《能源》记者做了一项比较:“在北京,民营企业的桩基础电价1.38元,国家电网的1.2元,如果充电服务费按照北京封顶价格0.8元来算,那么一度电我们是2.18元。除了特斯拉车主外,大多数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对于充电服务费还是比较敏感的,差那么多,所以电动车主宁可排队也要选择排国家电网的队了。”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当下政策没有对充电电价进行规定,电价成为国家电网垄断市场的杀手锏。价格制定权、电力调度权都落入电网手中,作为充电桩市场的玩家,国家电网俨然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电网公司和民企本身可以“互利共生”。同样为两大电网之一的南方电网尽管也和国家电网一样跑马圈地,却衍生了另一种“玩法”。“拿深圳和北京相比,深圳的盈利就好的很多,主要是南方电网将充电站托管给民企,充电桩本身利润就低,所以南方电网不管或者根本也懒得管,但民营企业可以挣取托管费用。”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能源》记者。

采访中,尽管国内多家充电桩企业虽然对国网公司对电价垄断的不满,但由于担心未来自己的产品在招标中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且惮于国网公司这个最大买家的强势,很少有企业愿意公开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显然,民营企业对开放的充电桩市场并没有多少信心。引用一位民企高管的话——“一方面,国家电网是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衣食父母。因为你用的电来源于国家电网,随时都可能断电。”

上述民企最担心的莫过于国网实际上拥有了自己的充电桩设备制造与运营体系,体系外的企业很有可能被排除在竞争之外,或者成为边缘化的地位。“很明显,优质的项目会外包给南瑞等国网旗下的机构,我们这些国网外的企业肯定竞争不过国网体系内的企业,只能给一些企业代工。”

「圈地与价格战」

9月的北京,天气已经有了秋天的凉爽。坐在东城区一家民营充电桩企业办公室内,气氛很沉闷,办公室负责人对着北京地区市发改委2016年三月公布《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脸上流露出稍许的兴奋,但这种兴奋稍纵即逝。

“今年压力很大,可能完不成既定目标了”。这位市场负责人无奈的表示。

政策利好无疑是从业者的兴奋剂,随着核心区域被电网公司整体承包,一些不具备电网渠道的企业觉得项目越来越难拿,不得不走向一些偏远区域,甚至到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

多数企业陷入了单纯的跑马圈地的境地。“一个不知名的设备制造商,贴个知名运营商的标,然后全国各地区卖设备。”一位行业研究者告诉《能源》记者。

近年来,充电桩成为央企、地方能源企业、互联网公司的目标,纷纷提出动辄上亿元的投资。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和演变,市场形成了两大体系——一种是专注于充电桩上游的制造商,其市场辐射包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普天集团等政府系。另一种,是地方公交集团等地方投资商。

从整个行业链条来看,上游只是传统设备制造,已经成为战国红海。由于下游运营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因此多数企业还依靠建桩、造桩挣钱,这往往让充电桩公司陷入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当中。在国内目前最低价中标的标准之下,竞相压价基本就是企业在招标上的常态。

“现在企业都很迷茫,给我们的考核都是建了多少桩,但是大多数公司都缺乏一个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管理,比如多少个桩有效运营?多少个桩损坏?哪些桩利用率高?现在很少有公司做,实际情况是大家都要先把地方占住了。”一位民营企业市场经理告诉《能源》记者。

但行业最终要回归下游运营,这一领域也被认为代表了行业未来,因此诸多概念产生于下游市场,这也是多数企业押宝的领域。此外,资本市场更希望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下游运营无疑最符合资本市场的胃口。

因此,多数企业都想做充电桩运营,自然都希望先占一块地存上作为后备力量,这难免会出现跑马圈地的现象,但事实上,上述业内人士透露:“许多充电桩企业先占上资源,跑马圈地,随后就没有动静了。桩也不去维护,很短时间就成为“僵尸桩”,所以现在充电桩保有量是上去了,但车主还是感觉不到充电方便。”

车主的顾虑背后同样源于直流快充桩保有量的不足。2016年7月,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充电站的保有量从2010年的76个以年复合增长率90.2%增加到2015年的3,600个。同时期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从1,122个以年复合增长率87.7%增加到49,000个。但仔细分析报告数据可发现,2015年多数充电桩还是以交流慢充桩为主,使用效果还存在不确定因素。

直流充电桩技术难度高很多,需要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交流充电桩就是个电能计量,遥控开关,两个技术难度基本不在一个等级。一般来说,交流充电桩均价0.8万元,充满一辆比亚迪E6需近10小时,主要用于私家车位。但直流充电桩单价约10万元,充满北汽仅需2小时,但价位相差近十倍之多。因此,企业为了跑马圈地,不惜将造价更低,布局更便捷的交流桩布局在公共区域,但实质上这种打法无异于裸奔,交流桩在公共区域是否有经济价值还待商榷。

一些充电桩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从别的手段榨取最大利益。《能源》杂志调查北京充电桩现状时,一位业主曾表示:“没有明确定的规定,没有统一的收费,全看充电桩安装公司的。我的充电桩没有人过来查看地型,只打电话过来问了下可不可以装,我说可以就让我签了一个让他们公司安装的协议,然后告知我如果超过30米,多余电线要收费。好在过来安装时也没有收费,因为不足30米。但是据我了解有人说他们被收了勘查费,有的被收了安装费,有的是被收了材料费等。”

原标题:充电桩市场乱战升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产业查看更多>充电桩企业查看更多>充电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