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聚焦】中广核正式启动海上核电站实验堆建造

2016-11-04 16:5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中广核海上浮动核电站小型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互联网+核电”延伸至核电装备制造业

“随着中广核与上海电气《智能核电联合推进框架协议》的签署,我国智能核电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中广核智能核电项目负责人孙奇表示,该协议的签订是将“互联网+”从设计建造企业延伸至核电装备产业链及其制造流程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将实现设计三维模型与制造工艺流程的无缝衔接,提升核电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

据介绍,国家近期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的方向要求。“互联网+核电”已经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核电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中广核设立“十三五”科技战略专项¾智能核电项目,组建了包括旗下中广核工程公司、中广核运营公司、中广核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专项团队。智能核电项目将充分发挥中广核全业务链优势,围绕核电研发、设计、建造、运维各阶段核心工作,对业务、数据、资源实施高度集成,推进实现核电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中广核特色“核电工业4.0”。

孙奇表示,目前,在局部业务单元方面,中广核已完成智能核电研发设计的布置、系统、设备、仪控等协同设计子平台建设,实现了华龙一号全三维设计等;在系统集成方面,建立了全球首个核电设计建造全专业业务流程逻辑网络,实现板块、专业间精细协同以及知识/信息的智能搜索和推送等。与此同时,中广核智能核电还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基于电厂实时数据的在线仿真技术等,开展核电厂三维虚拟漫游、事故场景复现与分析、核电机组在线仿真与超实时预警等技术研发,具体可应用在碰撞及干涉检测、施工模拟、维修规划、就地操作、事故预防等领域,显著提高用户体验与工作效率。

中广核“十二五”期间科技活动经费占比达5%

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广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舒睿表示,近年来,中广核狠抓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推进科技战略专项和尖峰计划,“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累计投入近100亿,申请国家科技经费超15亿,科技活动经费占中广核营收稳定在5%左右,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广核投入3000人˙年,花费约20亿,历时6年时间完成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研发,实现了防城港核电示范项目开工、英国核电项目的成功落地;核电站的中枢神经核电数字化仪控“和睦系统”实现了产品化和工程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核电智能机器人、神盾应急平台系统等一批高端核电装备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事故容错燃料ATF的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比肩美国同行,将从源头上解决核安全问题,革命性提升现役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克服海上施工、抗海水和盐雾腐蚀、电缆远距离铺设等多个世界级技术难题,是我国首个“双十”(水深超过10米、离岸10公里)海上风电项目;此外,小型堆ACPR50S、自主燃料组件SETP系列等一批重点项目也进入攻坚期……这些研发成果不仅展现了核电作为“国家名片”所具有的创新实力,还将为我国核电带来更多的核心产品与技术储备。

舒睿表示,在全球能源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以及基于企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十三五”期间,中广核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开展华龙一号、先进核燃料组件、下一代先进核能系统、小型堆、智能核电五大战略专项。“华龙一号专项,其核心是完成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一旦华龙一号通过GDA,将在国际市场上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将有更多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认可我国核电技术,推动后续国际市场的开发。”

舒睿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广核将聚焦于国内一流、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研发,探索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汲取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智力资源,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话语权,努力实现从行业“跟随者”、“并行者”向“领跑者”的地位转变。

相关阅读:【独家】国内首座海上核电站开工 但是你真的了解海上核电站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广核查看更多>海上浮动核电站查看更多>小型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