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西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重点保障火电、水电等项目用地(全文)

2016-11-04 17:1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 优化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科学配置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加强现有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到2020年,建立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核心,以信江河谷城镇群、赣西城镇群为重点的沿沪昆线城镇密集带和以吉泰城镇群、赣南城镇群为重点的沿京九线城镇密集带及中小城镇聚集发展的城镇用地空间新格局。

高效配置独立工矿用地。以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为导向,优先保障技术高、效益好、资源省、环保型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用地;大力发展,引导产业用地向园区集中;支持萍乡市、景德镇市资源枯竭城市加快转型,保障接续产业用地,支持现有工业关联产业用地、完善产业链条;引导新建工业企业向城镇和各类开发区集中,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工矿用地综合效益。

“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4万公顷(60万亩)以内。

四、 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

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做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庄规划。按照规划指导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引导村民住宅、村办企业向中心村、镇集中,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由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转变。

“十三五”期间,安排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0.48万公顷(7.2万亩)。

第三节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一、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核减不合理用地。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严重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标准制定,对国家和我省尚未发布土地使用标准、建设标准和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开展节地评价工作,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强度,防止用地低效扩张。严格控制城镇用地,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加强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共同严格把关。

二、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提高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率和利用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审核,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按照国家和省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项目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继续开展城市、开发区等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开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开展全省和各设区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测评,单位GDP建设用地比2015年下降25%。开展建设用地区位调整。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评选和创建活动。

三、 落实差别化供地政策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用地的书面意见,保障产业项目用地;大力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推进工业地产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行分期供地及弹性土地出让年限;探索扩大有偿使用范围,除保障性住房、军事用地、特殊用地等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探索对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工作要求,实现基准地价网上备案机制,在南昌市和九江市开展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其他设区市开展地价动态监测,实现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管理;改革完善工业用地地价指导机制,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及有关调整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调整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有关政策。

四、 强化存量建设用地挖潜

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加强建设用地批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对存量土地和闲置(空闲)土地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积极推行节地型城、镇、村改造,促进城镇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和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作用的发挥及综合利用,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总量中的比重。

五、 推广节地新技术和新模式

推广应用城镇、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地技术和模式,制定完善用地取得、供地方式等配套激励机制。推广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无缝衔接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鼓励城市内涵发展。推广标准厂房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降低工业项目占地规模。引导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减少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等临时用地。推进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和土地修复等土地整治技术集成与应用。

第六章 扎实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第一节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

坚持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现有工作程度,围绕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钦杭铁、铜、钨、金多金属成矿带、武夷山银多金属成矿带及南岭钨成矿带以及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重点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调查、矿产远景调查与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一步实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积极探索页岩气、地热水、浅成地温能、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与基础保障。

在武夷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内尚未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空白区开展1:5万基础地质调查,完成1:5万基础地质调查10085平方千米,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解决制约区域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分析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圈定新的找矿远景区。开展1:25万九江市幅、赣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

加强主要成矿远景区带基础地质工作,分区、分步、有序实施完成成矿远景区带中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和重要找矿远景区1:5万地质、物探、化探综合调查;争取快速发现一批物化探异常和一批矿(化)点,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更新对全省成矿规律的认识,提高矿产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实施重要成矿远景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基本完成重点成矿远景区带的矿产地质调查与重要找矿远景区调查,圈定一批异常与找矿靶区,争取新发现一批具有进一步找矿意义的矿产地,提交一批重要矿产勘查后备基地。

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及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异常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土壤中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生物有效性,及其对土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对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进行评价。提出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农产品安全生产、地方病防控与污染土壤治理等建议,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1:5万区域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重点部署在“长江经济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沪昆高铁沿线城镇群、昌九工业走廊和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中,查明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状况和主要问题,提供基础支撑。1:5万水工环综合三维地质调查研究,集中部署在南昌等中心城市,探索建立三维可视化水工环综合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在前期调查工作基础之上,继续开展区域页岩气基础地质条件的调查与研究,调查重点是环鄱阳湖经济区的萍乐坳陷带、吉泰盆地、信江-抚州盆地、武宁地区和丰城-高安地区,进一步查明页岩气赋存层位和资源潜力,优选靶区,开展页岩气资源的勘查评价,实现页岩气勘查的突破。开展萍乐坳陷带致密砂岩油气资源、煤成气资源的调查评价。

第二节 加大重要矿产勘查力度

根据全省成矿地质条件、区域成矿规律和近期找矿成果进展,坚持整装勘查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就矿找矿与寻找新区相结合、攻深找盲与探边摸底相结合的原则,以铜、钨、锡、铅、锌、金、银、铀、锂、钽、铌、稀土、萤石、地热水等矿产为重点,加大整装勘查区、重点突破区、重要矿集区、重点矿田和大中型老矿山的勘查力度,兼顾覆盖区、隐伏区、新圈定靶区的找矿探索,全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一、扎实推进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

针对国土资源部在我省确定的九瑞铜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东乡-德兴铜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赣中铁矿整装勘查区、武宁-修水大湖塘钨铜矿整装勘查区、乐安-崇仁相山铀矿整装勘查区、于都银坑-宁都青塘金银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和宁都桃山地区铀矿整装勘查区,按照统一部署、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的原则,搭建中央和地方财政与社会资金多元投资合作、勘查单位与人才技术优势和矿业企业资金与管理优势互补的地质找矿大平台,引导多种渠道资金加大勘查投入力度。按照科学规划、统一部署的原则,集中地质找矿的人、财、物力与技术等勘查找矿要素,开展地质找矿,实施多“兵种”多手段协同作战,力争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快速发现和评价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特大型矿产地,快速查明一批规模型资源储量,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基地。

二、加强重点地区重要矿产的勘查

优选九瑞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德兴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彭山锡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赣中铁矿集区、冷水坑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相山铀多金属矿集区、崇余犹钨多金属矿集区、赣县-于都钨多金属矿集区、三南稀土多金属矿集区等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的矿集区;香炉山钨多金属矿田、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蒙山-七宝山有色多金属硅灰石矿田、雅山-下桐岭稀有有色多金属矿田、桃山铀多金属矿田、会昌锡坑迳锡多金属矿田、贵溪盛源铀矿田、会昌河草坑铀矿田等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的矿田,部署开展全省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