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淮北市十三五规划:推进大唐虎山电厂、中利电厂二期建设 加快全市风电资源开发(全文)

2016-11-11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淮北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南粮、北菜、东部沿山特色水果、近郊休闲观光农业四大产业板块,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稳定总产、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的总体思路,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推进农业机械升级换代,提高农机化水平。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力争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49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0万吨。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养殖,着力打造100万头生猪、3000万只家禽、100万头(只)食草动物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水平。充分利用塌陷水面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重点建设万亩城郊休闲渔业基地和万亩标准化精养鱼塘。到2020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

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城市近郊以温室、大棚为主,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蔬菜标准园,打造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东部沿山地区积极发展以葡萄、石榴为主的特色水果,着力建设特色水果种植带,不断扩大“段园葡萄”、“榴园石榴”等水果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建设城郊苗木花卉基地和林木良种基地,扶持壮大林木花卉业。加快建设东外环休闲农业长廊,连接榴园、高岳、凤凰山等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圈。

第二节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全省居行业前列的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继续推进凤凰山、百善两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省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到2020年,培育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200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业经营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水平。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全程土地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服务托管。到2020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40%,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000家和1500家。

健全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继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控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积极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积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生产服务水平。

第三节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在蔬菜、水果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率先实现无公害生产全覆盖。加强农业投入品等源头鉴定,加强风险检测和执法监测,开展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和管理,完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行为。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第四节 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推广节水灌溉,推行农艺节水保墒技术,推广抗旱品种,加快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综合治理地膜污染。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提升林业生态功能。严控工矿企业排放和城市垃圾、污水等农业外源性污染。

专栏5:“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淮北市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项目、濉溪粮食增产示范工程、濉溪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工程:凤凰山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高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朔里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古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濉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项目、百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项目、榴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盛景农业生态示范园。

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百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000万只家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00万头只草食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特色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1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建设项目、2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第四章 大力实施“互联网+”淮北行动计划

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逐步走出具有淮北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建成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淮北”。

第一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实现城区光纤到户全覆盖和行政村100%通光缆,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出口带宽。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加强4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建设,无线宽带网络市区覆盖率达到100%。完善通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建设,不断优化网络性能。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公共资源数据库和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安全测评、容灾备份、电子认证、应急指挥等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网络、政务网络和无线电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到2020年,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

第二节 积极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跨界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互联网+”制造。以发展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为着力点,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生产产品和生产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力争到2020年70%以上的骨干企业实现关键环节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达到80%以上。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统筹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建设。以淮北矿业等国家级、省级贯标试点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对标工作。

“互联网+”服务业。加快相山区凤凰山电子商务产业园、烈山区青年电子商务创业(产业)园、杜集区淘宝村电子商务物流园、濉溪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同发展。推进传统商贸企业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城市配送为一体的新型购物模式。引导外贸和中小微企业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等知名第三方平台开展业务。立足名优特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打造集农业生产、展示、销售、农产品安全追溯等为一体的特色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支持网络科技型企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充分运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商业产业发展与消费业态升级高度融合,打造一批致力于提供从城市商圈到社区服务的O2O店商型企业和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快递领域的应用,支持建设智能快件箱、智能仓储体系。引导物流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融合,推进县区到行政村的物流快递配送网络和村级配送网点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产销衔接,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发展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生产方式。推动畜牧水产养殖基地普及应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

“互联网+”智慧能源。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能源生产运行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统筹部署电网和通信网深度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同缆传输、共建共享。

第三节 建设全省电子政务领先城市

以现有电子政务网以及“数字淮北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为基础,扩容升级打造政府部门共享的高速骨干网络平台。加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整合力度,建设统一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推动各级政府行政办事大厅向网上转移,打造“网上政府”。优化服务流程,实现行政审批等事项“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建设市级政务大数据中心,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文化等政务数据库,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机制,推进大数据创新运用。支持企业开展数据开发运用和数据增值服务,推动社会服务模式创新。到2020年,实现90%的政府权力事项网上办理,政府效能大幅提升,力争建设成为全省电子政务领先城市。

第四节 大力发展智慧民生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公共服务模式和提供方式,提升信息便民利民和公平普惠水平。按照“大集中、大整合、大共享”的原则,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合民政、人社、卫计等部门数据信息,建设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综合平台。推进平安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二期、数字城管监督指挥系统等项目建设,实现城市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设具有随时看护、远程关爱等功能的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联网。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

专栏6:“互联网+”重点领域

“互联网+”制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工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对接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互联网在线增值服务。

“互联网+”服务业: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进服务类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惠民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生活直通车”,鼓励支持登陆新三板。引导电商与快递企业合作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依托互联网建设高效物流体系。

“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淮北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