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淮北市十三五规划:推进大唐虎山电厂、中利电厂二期建设 加快全市风电资源开发(全文)

2016-11-11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淮北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互联网+”智慧能源: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生产调度信息公共平台。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构建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拓展电力直接交易平台功能,鼓励发展用户端能源共享经济和自由贸易。

“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高效电子政务平台,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的政府服务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提升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才服务、职业培训、气象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更多功能,实现一卡通。

“互联网+”便捷交通: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输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推动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平台挖掘分析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形势特征等。

“互联网+”医疗:鼓励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数字网络医院试点,建设全省统一的互联网“健康云”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大中型医院搭建远程诊疗信息平台,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惠民应用。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候诊提醒等便捷服务。

“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小学校应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治理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与职业教育学校合作,探索职业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城市管理:建设涵盖重要部门、行业、领域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共享平台,加快城市管理涉及的各领域、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在线集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第五章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军民融合发展规划,依托能源、装备等产业基础,找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共振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民用科技成果向国防领域转化,重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联网、3D打印等领域实施军民技术相互渗透。加快推进海聚信息北斗/GPS智能通讯终端生产基地、天路航空通用飞行器等项目建设。加强军地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军民两用产业,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产品。

第三篇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市县协同、城乡一体,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区经济,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一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中心城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城镇化建设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第一节 优化提升主城区能级

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贯彻落实“一尊重、五统筹”战略思想,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围绕提高城市宜居性,加强城市功能规划,着力增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使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功能区相互交织、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兼容互补。实施“416”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人民路、孟山路、沱河路和梧桐路为四条发展轴带,以东湖、南湖、中湖、北湖聚合而成的生态绿带为核心,构筑相山、濉溪、烈山、杜集、东部新城、经济开发区六个城市组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主城区发展以“东进”为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东部新城,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东部新城的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老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改造升级,畅通城区交通微循环。加快棚户区改造,推动供排水、燃气、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向城市周边延伸,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树立自然生态的建设理念,科学编制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绿地系统等规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统筹近期与远景发展、统筹东部新城与老城、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的原则,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提高管廊建设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增强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主城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相濉同城化,形成市县“交通同网、生态共筑、功能互补、体系相融”的同城化发展框架。

淮北市主城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专栏7:六大城市组团主要功能

相山组团:大力推进老城改造和景观整治,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加快棚户区改造,升级改造服务业,建设城市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实施城市西延战略,推进淮海路、人民路西延工程及淮海西路两侧商业开发,打造相山西部绿色食品工业新城。

杜集组团:着力建设以高新产业研发与技术转化为主要特色的城区和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加强东湖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岳矿山集城市组团发展步伐。发挥高铁枢纽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商务办公、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淮北北部门户。

烈山组团:重点发展南湖片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粉尘控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产业,建设货运枢纽。

濉溪组团:积极推进相濉同城化,加大濉溪老城改造力度,打造主城区重要的产业组团和生活休闲副中心。

东部新城组团:突出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着力建设以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旅游休闲为主的生态城区和智慧城区。

经济开发区组团: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第二节 加快建设城市次中心

抓住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结合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安置,按照中等县级城市的规模,高标准规划建设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搬迁安置基地,培育打造具有居住、文化娱乐、商务商贸、科教研发、医疗卫生、休闲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新城区,成为产城一体、经济繁荣、生态美好和充满生机的城市南部次中心。结合浍河复航及浍河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临涣、韩村、孙疃、南坪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 促进小城镇特色发展

以提高综合承载力为基础,以产业特色化为方向,以“扩权强镇”为动力,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新型小城镇,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进一步壮大百善、朔里等全国重点镇,加快建设段园、南坪、临涣、五沟、渠沟、古饶等中心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市政标准改造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20年,重点培育1-2个新兴小城市。

专栏8:中心镇发展方向

百善镇:建设淮北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濉溪县中部经济区中心,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朔里镇: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加快高铁新区建设,打造淮北北部门户。

段园镇:发展机械制造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皖苏跨省合作的示范区,成为淮北市率先融入徐州都市圈的先行区、桥头堡。

南坪镇:建设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以发展商贸、工业、居住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宿淮一体化发展的门户区。

临涣镇:重点发展煤化工及采矿配套设备制造等产业,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淮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增长极。

五沟镇:发展工贸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城镇,成为市域南部重要节点城镇。

渠沟镇: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古饶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章 深化美好乡村建设

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调整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转换,分层推进镇政府所在地环境提升、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因地制宜采用采煤塌陷搬迁、集镇改造开发、空心村整治、建设征地搬迁、并村自建等模式,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城乡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对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让城镇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活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按照融入自然、彰显特色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示范村,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力争到2020年,全市镇政府所在地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规划保留的中心村建设覆盖面达到80%以上。

第三章 大力发展县区经济

深入实施《县区经济振兴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强县区综合实力。到2020年,县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达1000亿元、77亿元,分别占全市的80%以上、55%以上。

濉溪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以濉溪经济开发区、濉芜现代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铝基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动濉溪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工业强县。

相山区。依托凤凰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发挥主城区优势,建设皖北地区商贸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强区。

杜集区。发挥高铁优势,积极对接徐州都市圈,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向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强区。

烈山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物流产业。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龙脊山景区,“四季榴园”景区,南湖、华家湖景区等精品旅游景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产业和休闲旅游强区。

第四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保障发展、促进开放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紧密衔接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供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现代能源供应网络体系,着力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

第一节 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完善干线交通路网,提高交通线路建设等级,强化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交通智能化,进一步增强对外对内交通通达能力。

铁路。建成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青阜铁路电气化改造、符夹线扩能工程,推动淮北纳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开工建设淮北—合肥、徐州—淮北—阜阳城际铁路,实现与合肥经济圈和淮海经济区的快速连通。开展淮北—商丘—菏泽城际铁路项目前期研究。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公路。积极推进“大外环”交通项目建设,在主城区和濉溪县城外围,形成高等级环城大道,串联高速公路连接线,实现与泗许、合徐、连霍、济祁等高速公路的高效衔接。推进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徐快速通道建设,打通淮北至徐州、至阜阳快速通道。实施一批省道改造、县道改省道项目,加快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网、以国道、省道、县乡道为补充的综合公路网络。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和村村通拓宽工程,完善乡村道路,提升农村交通通行能力。

航空。积极开展淮北民航机场的规划研究,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内河航运。重点实施“一航两港两闸”工程(浍河四级航道、南坪港、韩村港、南坪船闸和临涣船闸),提升浍河航道通行能力。积极推进萧濉新河航道升级改造工程,贯通洪泽湖,连接大运河,融入苏北、苏南航道网络,加快实现“通江达海”。

综合交通枢纽。以淮北长途汽车客运新站和坡里高铁站为中心,强化各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与整合,实现旅客运输“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无缝衔接”。加快濉溪县客运新中心、五里郢城乡客运一体化换乘中心、汽车南站二级综合客运站、东部大学城客运换乘中心和烈山客运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市域客货综合集疏运体系。

公共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加密主城区、濉溪县城和各开发园区公交线路和站点,推进主城区连接各乡镇公交线路常态化,开通一批重点乡镇间、乡镇与重点村之间的农村客运班线。加强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公共信息和服务平台,推动交通管理智能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淮北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