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淮北市十三五规划:推进大唐虎山电厂、中利电厂二期建设 加快全市风电资源开发(全文)

2016-11-11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淮北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9:“十三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铁路: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青阜铁路电气化改造、符夹线扩能,淮北—合肥城际铁路、徐州—淮北—阜阳城际铁路,谋划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淮北—商丘—菏泽城际铁路等项目。

干线公路:徐淮阜高速公路项目、S441济祁高速连接线项目; S203淮六路连接线、S101合相路二期、S254古毛路二期、S235濉唐路二期、S337西临路、S303泗永路、S336宿涡路等道路改建、改造。

内河航运:沱浍河航道整治项目,南坪港、韩村港、南坪船闸和临涣船闸建设项目,萧濉新河航道升级改造项目等。

货运站场和交通枢纽:淮北长途汽车客运新站、坡里高铁站、濉溪县客运新中心、五里郢城乡客运一体化换乘中心、汽车南站二级综合客运站、东部大学城客运换乘中心、烈山客运物流服务中心等。

公共交通:到2020年形成55条城市公交线路,完善交通公共信息和服务平台,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

民用机场:规划建设淮北机场。

第二节 强化水安全保障

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加快推进重点流域防洪减灾治理工程,构建水资源综合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市供水和农村水利保障能力,维护区域水生态安全。

防洪减灾。抢抓新一轮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机遇,积极推进淮河重要支流包浍河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河道疏浚和堤防加固,增强河道防洪保安能力。加快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城市防洪达标建设,提升城区和重要工业园区防洪水平。

水资源调配。推进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采煤沉陷区蓄水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增强城市蓄水能力,改善缺水地区水源条件。加快启动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一批县乡自来水厂,缓解城市和重要工业园区水源不足问题。规划建设城市涵水工程及城市排水管网项目,增强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利用,提高城市涵水、保水能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限制水功能区纳污。

农村水利。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村地区抗旱应急水源和农田排灌体系建设,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修建排灌沟渠、桥涵闸、机耕道,增强农村水利保障能力。

专栏10:“十三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防洪减灾:包浍河治理,萧濉新河、闸河、龙岱河等城市防洪综合整治;萧濉新河黄桥闸、王引河仲大庄闸、沱河徐楼闸、洪碱河浍楼闸等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实施水利信息化工程。

水资源调配: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项目、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采煤沉陷区蓄水综合利用项目等;濉溪县大田家、杜集区朔里等重点乡镇水厂建设项目。

农村水利: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解决全市农村48.5万人自来水村村通;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第三节 加强能源供应网络建设

适应城乡发展和产业升级新要求,统筹城乡配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科学利用,推进电力交易多元化,确保电力输送满足城乡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需要。支持过境特高压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布局,积极争取国家气源气量支持,推动与相邻省份互联互通,实现“多气源一张网”,提升全市供气保障水平。积极培育用气市场,在中心城区推进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稳步推动天然气供气范围向镇村延伸。

第四篇 深化改革创新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把深化市场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动力,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抓手,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改革释放新红利,以创新增强新动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一章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改革成果。

第一节 推进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围绕增强城市资源聚集能力、人口吸纳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突出“产、钱、地、人、治”,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城市投融资、土地要素、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通过2-3年试点努力,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到2020年,产城融合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土地要素流动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可持续的城市投融资模式基本建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节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充分利用耕地、山地、塌陷区等多种土地资源,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和矿区闭矿进城人员与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人地挂钩机制,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支持村内公益事业建设。

第三节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权责,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严格履行并动态调整市、县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清理、减少前置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效能。探索建立行政服务效能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加大购买服务力度,推动事务性管理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推进开发园区管理和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建立行政服务效能综合考评机制。

第四节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一企一策,推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整体上市。协同推进淮矿集团、皖北煤电、淮海实业、中煤矿建等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市县融资平台公司资产重组,分离经营性业务,建成独立市场主体。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经营机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促进过剩产能走出去。科学统筹市与四大省属企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推动市企产业紧密衔接,实现市企融合发展。

第五节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统筹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预算规划管理,强化预算公开、执行、监督和管理。整合财政专项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PPP合作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落实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积极贯彻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稳妥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加快健全地方金融体系,积极打造一批地方金融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引导基金等,健全基金运行管理机制。

第二章 全力增强创新驱动力

抢抓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高潮,建设成为省级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鼓励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推动铝基新材料、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创新企业百强计划,开展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或并购境内外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充分利用国内高校科技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工业设计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中关村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等区域战略合作,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跨区域利用创新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到2020年,培育2-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15%。

第二节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实施开发园区科技提升计划,大力推进龙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濉溪经济开发区创新园区、杜集矿机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凤凰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烈山经济开发区雷山项目区等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人才、项目、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鼓励各级政府通过盘活商业用房、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资源,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园,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推动北大方正智谷科技园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搭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缩短孵化周期,提高孵化效率。充分发挥地方和高校各自优势,加强与淮师大等高校的创新合作,实现市校融合发展,推动高校教育和地方发展转型升级。到2020年,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5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

第三章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总量、效益、活力和贡献。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力争60%;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40家以上。

第一节 全面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支持民营经济依法进入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和交通、电力、市政公用等领域。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广力度,向民营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合作项目,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控股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民营经济外向发展水平,深化与省内外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引进更多企业家、战略投资者、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淮投资兴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淮北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