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宁夏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加强生物质领域研究 合理规划发展光伏发电、风电产业(文)

2016-11-15 11:4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源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资源严重短缺。宁夏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多年降水量约为250毫米,人均占有水量19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12,水资源匮乏。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下以及水体污染加剧,黄河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使宁夏今后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凸显。

——农业水土环境污染加剧。由于农业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残膜回收率低等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呈增加趋势,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河湖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上东部地区的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成本的工业逐渐向西部转移,全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源污染有扩大的趋势。

——森林生态功能较低。全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林分单一,抗逆性差,整体生态功能较弱。全区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占全国人均面积的62%,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全国人均的9.3%。现有宜林地质量差,造林难度大。

我区处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两屏三带一区多点”中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其他点块状分布的重点生态区域”,是国家西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黄河上中游以及华北和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目前,我区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和社会环境日益改善,要充分利用我区生态区位优势和国家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一带一路”建设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机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以四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优化空间格局,加快生态文明和美丽宁夏建设,构建生态防护体系,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向新阶段,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构筑起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屏障,把宁夏建设成祖国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色明珠,绘就美丽中国“宁夏画卷”。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宁夏为目标,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严守生态和制度红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兼顾生态、生产和生活,着力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着力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着力优化生态布局,提升生态承载能力;着力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巩固和发展生态成果。依据《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把宁夏建成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保护优先。依据《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方针,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的关系,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建设中贯彻和体现保护理念。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

突出重点,分区施策。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与建设措施。集中人财物力,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发展,综合治理。广泛利用先进的生态治理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含量。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项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发挥整体效益。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依法明确草原权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引导的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新格局。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宁夏、和谐宁夏、开放宁夏、美丽宁夏的目标,基本形成与《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的区域、城乡一体的生态空间格局,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全区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全区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农田自然生态系统趋于良好稳定状态,提高宁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建成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区。

2.具体目标。到2020年,新增造林面积620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500万亩,每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8%,天然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56.5%。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依法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全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初步构建起坚实的生态安全体系、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优美的城乡绿化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成自然生态美、城乡环境美、产业形态美、人文和谐美的美丽宁夏。

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7%。基本实现生态空间网络化、生产空间集约化、生活空间宜居化,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北部川区建成西北环境优美、宜业宜居、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示范区,中部干旱带建成西北防风防沙生态示范区,南部山区建成宁夏及周边省区的生态后花园。实现天蓝、地绿、水美,把宁夏建设成国家西部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明珠,绘就美丽中国“宁夏画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生物质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