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宁夏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加强生物质领域研究 合理规划发展光伏发电、风电产业(文)

2016-11-15 11:4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源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立依法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适合民族自治区域特点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制定生态保护、种质资源、生物安全、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地方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红线制度,科学界定生态红线划定的空间范围,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健全生态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确保生态安全。建立生态文明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生态监测、生态价值核算、生态风险评估、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等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承包权,加快推进林权流转、林权抵押、森林保险等林业改革配套政策。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制度。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水机制,促进水资源使用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制定合理的生态用水价格与机制。

(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优势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扬长避短,结合我区山地、荒漠、草原、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林果、林木种苗、中草药、沙产业等绿色富民产业,加快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和依赖。立足资源禀赋条件,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培育特色文化园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五)健全绩效考核,建立生态损害追究制度。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以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过程透明的差别化考核监督机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构建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资产和负债核算方法,定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完善对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力的,要及时诫勉谈话;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对发生生态环境违法事件并造成严重影响等情形的,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究,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必要依据之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问责机制。实行多元考核主体参与、年终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在政绩考核中增设“生态文明发展”大项,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形成对市县领导班子考核的三大类指标。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健全生态资源社会监督制度。不唯经济增长论英雄,实施差异化的生态政绩考核指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的县区重点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弱化对GDP、工业化、城市化等相关经济指标的考核。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健全举报和处置机制。

(六)明确生态空间功能,健全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推行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严格按照《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将现行的草原生态奖补、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公益林、天然林等生态补偿政策与保护责任、保护效果相挂钩。积极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工作。将生态移民迁出区设立为生态恢复集中连片特区,完善六盘山地区生态综合补偿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开展泾河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健全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各类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补偿政策。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管护机制。加大财政对生态建设支持力度,建立按价计征的矿产资源收入基金,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生态补偿项目评级制度和社会参与的生态融资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实现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与多样化。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监督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七)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自治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法规体系,加强自治区生态立法、资源保护立法工作。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以资源林政、草原监理、森林和草原公安、动植物检疫等为重点的各级生态执法监管队伍、装备及设施建设,夯实区、市、县三级生态保护与建设执法基础。完善林地、草地、耕地占用征收审批制度,实行严格的林地、草地、耕地占用征收定额管理。强化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按照耕地补偿标准兑付补偿,严厉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生态联合监管机制,加强生态监管和执法,依法惩处各类破坏资源的行为,严厉惩处非法占用林地和草地、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犯罪行为。通过制度和执法监督建设,切实保障治理一片、管护一片、成功一片,使生态保护和建设规范化、法制化。

(八)加强统计监测,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对水、大气、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土壤环境、矿产资源、能源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及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状况、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能力,开展全方位的生态监测工作。加大对“三山”森林资源、中部荒漠草地资源、北部灌区湿地资源等生态系统及南部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力度。在国家森林资源、沙化土地、草原、农田、湿地、水源地监测的框架下,加强自治区监测体系和技术规范建设,定期开展生态状况监测和评估,建立全区多部门协调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生态监测综合评估,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加快监测防控装备现代化,全面提高灾害监测防控装备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九)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加大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科学技术研发支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加强区、市两级农业、林业、草原、水保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强科技攻关;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破解技术难题,加快科技进步。高度重视生态恢复、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研究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生态建设任务的技术标准体系,配套完善促进生态科技创新的考核奖惩体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

(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营造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普及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农田等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知识,宣传生态建设的成就和重要作用;组织好各类主题宣传日活动,唤起民众广泛参与。建立生态保护与建设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类生态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生物质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