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马鞍山市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火电能源建设 推动风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全文)

2016-11-17 09:3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马鞍山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创新与市场主体对接。明确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协同创新的主体、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建立、巩固、推进铁基新材料、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数控机床、电子信息、互联网+、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种(养)殖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业共性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优化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政府科技资源重点向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倾斜,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本地科技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分梯次培育自主创新企业群体。积极吸收产业专家参与创新决策,扩大行业骨干企业在我市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发挥大中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支持省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在马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或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规划布局并定向扶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到2020年,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培育发展科技领军型企业。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慈湖高新区、博望高新区和各县区特色产业园等园区载体为重点,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努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集群。

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鼓励企业加大专利申报力度,培育专利大户。加强专利保护,提升我市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各类专利试点示范。建立行业专利数据库及信息检索平台,引导企业开展专利信息运用,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和运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工作。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市外企业合作推进成果产业化;支持本地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地方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和实施,鼓励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成果实施本地化和产业化。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企业购买技术成果、技术服务和建设研发机构。

第二节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强化创新资源与发展平台对接。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科技信息资源、科技数据管理服务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推广及保障工作,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合工大(马鞍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安工大(马鞍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转化平台功能,探索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助推中小创业创新企业孵化。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知识产权、法律、财务、咨询、认证和技术转移等创新服务机构快速发展。深入推进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依托开发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创业创新中心。

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推进创新型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深化园区(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软环境建设,使其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带动产业整体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园区积极探索一系列扶持政策,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创业辅导、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成果交易等创新中介服务水平。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对服务平台软硬件设施投入给予补贴;对升格为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给予奖励。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品牌引领。推进品牌发展和技术标准战略,夯实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发展基础;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和质量文化建设,优化质量发展环境,“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完善名牌培育发展计划,建立名牌产品库,引导企业自觉树立品牌意识,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国际国内名牌。到2020年末,全国知名品牌产业示范区1个,安徽名牌产品160个,马鞍山名牌产品18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杠杆优势和企业积极主动优势,支持鼓励企业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至2020年末,注册商标11500件,驰名商标20件,省著名商标250件,市知名商标300件,地理标志商标8件。

第三节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强化创业创新与资本要素对接。支持我市中小创新创业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票据)、股权质押、股权众筹等方式融资。鼓励银行开发适合创新企业的金融产品,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拓宽创新创业的间接融资渠道。落实天使投资税收优惠、保险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国有创投机构国有股转持豁免等政策,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型投融资模式;优化江东控股集团参股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基金运作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加大创新投入,确保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积极运用财税等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对企业承担实施的“863”、“973”计划等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给予配套资助,对获得国家、省科技奖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

第四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不断完善创业服务。继续加强创业培训,办好创业网、创业者联谊会、创业专家指导团等创业服务交流平台。完善创业项目库,提高创业项目推介质量,加强创业培训辅导,鼓励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进一步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加大对全民创业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扩大贷款发放对象范围,提高贷款额度。

加强创业载体建设。进一步规范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青年创业园。不断完善大学生阶梯式创业孵化“马鞍山模式”,筹建市级创业实训和创业见习基地,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孵化体系。开展创业服务“四进”活动,将创业服务送到乡镇、社区、学校等基层。提高“一对一”创业指导层次,为创业者提供直接结对帮扶服务。

进一步强化创业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创业事迹、创业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创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

专栏13   创新创业工程

1、创客逐梦工程。鼓励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大学等各类主体,创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平台,给予一定的创业服务补贴。鼓励科技企业发挥创客培育和创业孵化功能,倡导“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的企业发展模式。

2、创业领航工程。建立一支百人以上、高水平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每年创业培训任务在省下达指标基础上提高10%。将我市高校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认定范围,鼓励高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学分课程。完善中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每年实施中学生创业教育实践2万人以上。择优认定挂牌建设2所“创业学院”,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新型培训活动。

3、创业筑巢工程。制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认定标准,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到2020年,全市建成10个以上集培训指导、项目对接、孵化融资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按照吸纳企业户数和每户每年30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服务补助。

4、融资畅通工程。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增加贷款经办银行,简化贷款程序。设立“马鞍山市创业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早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和初创期小微企业。加快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培育扶持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挂牌融资,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5、青年创业工程。深入实施青年创业计划。实现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全覆盖。积极推进青年创业园建设,打造一批青年创业精品项目,引领更多青年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到2020年建设申报2个以上省级青年创业园。

6、高端人才创业工程。将吸引高端人才来马创新创业纳入促进就业创业的总体规划,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来我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团队。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学历、户籍、国籍等限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7、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搭建一批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从有经验和行业资源的成功企业家、返乡创业带头人当中选拔一批创业导师,引导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巾帼创业工程,积极争取省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

8、大学生村官创业工程。落实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力争每年重点扶持10名大学生村官创业,支持建立5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带动200户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第六章  实施“互联网+”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

顺应“互联网+”发展态势,加快建设智慧马鞍山,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重点,着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有机结合,推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

第一节  夯实信息化支撑体系

构筑现代信息网络体系。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建设高速率、大容量、高可靠、高效率的智能光网,建设以3G/4G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主、以WLAN为补充的无线高速宽带网络。积极推进“三网融合”,逐步实现公共场所和核心商区免费WIFI的全覆盖,有序推进水、电、气、交通、环保、防灾等公共设施的传感网络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公共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公共基础数据库,升级改造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网络。

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公共服务模式和提供方式,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信息便民利民和公平普惠水平。开展就业、社会保障、城市网格化管理、社区管理、医疗卫生、社会信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产品流通、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危机防治预警等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实现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

第二节  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

推进信息技术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和两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支持云计算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发展大数据服务。积极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建设“大通关”信息平台与综合物流供应链枢纽,打造新一代的全产业链港口,推进港航信息化建设。加快互联网旅游建设,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综合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大数据开发和应用。加速推进马鞍山云交换平台建设,推进花山软件园、示范园区开展大数据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创新型研发平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大数据产品体系,推动大数据的整合和深加工利用。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推进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使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

推动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广泛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支持开发各类惠民应用。推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卫生、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市民卡、智慧小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

第三篇  加快开放发展,构建合作共赢新格局

第七章  实施以港兴市,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战略

实施以港兴市系统建设工程,按照“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思路,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实施,努力把马鞍山打造成为外向型临港制造业基地、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和区域性江海联运枢纽中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马鞍山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