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马鞍山市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火电能源建设 推动风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全文)

2016-11-17 09:3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马鞍山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主导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消费产业、绿色节能环保产业。

第二节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按照“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配合、整体推进。统筹规划建设主城区和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开发区产业、城市、生态功能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推动综合开发。创新园区开发理念,推动单一土地经营转向多元化物业经营,加快实施工业地产、商务地产、科技地产、居住地产等综合开发,以多元化的开发形态引导产业和人口的有效聚集。加快配套建设。加快园区路网建设,畅通中心城区及全市各园区间的有机联络,带动和加快园区土地的有序开发。同步推进水、电、气、信息配套建设,改善园区公共交通条件,加快园区及周边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加速完善园区商务配套功能,不断提高园区居住配套条件。到2020年,省级以上开发区每平方公里承载5000人。

第三节  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

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探索“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坚持经营园区理念,实行分级负责、自求平衡、自负盈亏,注重资本运作,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强化开发区投融资平台管理,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园区新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审批“单一窗口”服务,逐步实现项目前置审批向并联审批过渡,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加大合作共建力度。进一步提升园区合作共建水平,推动开发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政府、开发区、战略投资者深化合作,全力推进海峡两岸产业转型转移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协同跨区域联动机制和合作联盟,共建特色合作园区。继续推进宁马、合马、马芜、马宿等园区合作进程,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开发园区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方式开展合作共建,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树立“围绕财税抓经济”理念,加大产业招商和产业投资力度,抢占承接产业转移先机,加快园区发展步伐。

第四篇  稳步推进改革,增创经济发展新动力

第十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

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破、量力而行”的原则,构建“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格局体系,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

第一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科学设定户口迁移政策,妥善解决落户问题。创新和规范人口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和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别。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和城镇化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市级人口基础信息库,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权。拓宽居住证服务保障功能,使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逐步享受同等待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第二节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

依照常住人口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明确农业转移人口可以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实行灵活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加快住房保障形式向货币化补助为主过渡。加大棚户区改造多元化安置力度,引导棚户区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

加强教育保障。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并纳入财政保障。学前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纳入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障范围;义务教育阶段,保障随迁子女就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为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中高考提供便利;职业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范围。

扩大社会保障服务面。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第三节  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

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全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支持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探索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

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积极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全市地籍成果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获取、使用权转让、抵押、担保制度,允许农民采取转让、出租和抵押等方式处置宅基地使用权,建立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

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摸清“三资”存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效益,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款相符。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探索土地股份化集约经营、村民股民化运营管理、红利共享化分配机制,促进农村资源市场化合理配置。探索成立新型经营实体,实现集体所有、民主管理、股权量化、统一经营和收益共享。

第十一章  构建更具活力体制机制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加快构建有利于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创新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晰市与县区、园区、新区的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城区大部门制、机关大科室制,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领域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严格履行并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规范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行政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决策风险评估、跟踪反馈评价和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制度,逐步建立审批与监管相分离的新机制,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加强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

第二节  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坚持分类施策、有进有退,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促进产业升级,坚决淘汰僵尸企业,做好职工安置。促进房地产去库存。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扩大公租房范围,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把握好供地节奏,控制商业综合体、办公写字楼等非住宅用地供应。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促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提升,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全面实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降低企业的各项经营成本。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持续夯实“三农”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积极稳妥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与各类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国有企业对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探索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方式。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推进,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认购可转债、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经营运作机制,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和长效约束激励机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建设,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推进金融组织、机制、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进金融生态市创建工作。推进银行成本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鼓励综合性保险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完善产业、创业、引导基金管理运行机制,引进培养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并购重组基金,积极发展私募、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推进信贷资产和企业资产证券化,鼓励发展各类金融衍生品业务。抓住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扩大上市后备资源,通过政策倾斜全力支持企业上市。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加快吸引社会资本向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初创期、成长期中小企业进行投放,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省担保集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大力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商业保险、资产管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优化城乡金融格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重组和增资扩股,适时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加强金融监管,探索建立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机制,加强地方金融相关市场主体监管,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良好的金融经济环境。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加快形成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编制滚动式中期财政预算规划。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争取扩大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额度。分类推进增值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消费税和房地产税改革。加大部门资金、存量资金和债务资金统筹力度,完善市县(区)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健全财政支出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市级财政调控能力。放大财政对企业的帮扶作用。归并整合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好对企业帮扶作用。推进“4321”政银担合作,建立市、县(区)财政和省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及银行“三位一体”的小微企业担保风险分担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实施好中小微企业还贷周转金、政策贷等金融政策,缓解企业还贷资金压力。

第十二章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放宽行业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各类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其他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发起或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引导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涉农领域,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

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培育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围绕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节能减排促进、规模效益提高等实施改造,提升竞争能力。发挥已上市民营企业群体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运作,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境内外上市等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落实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帮助民营企业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产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企业战略重组,实施民营企业总部战略,引导民营企业跨地区发展。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综合发挥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补偿、财税支持等作用,进一步扩大“税融通”业务试点,拓展融资渠道,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保险支持。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引导外向型民营企业购买海外投资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商业保险机制化解劳资纠纷。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强化服务对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突出科技、金融、人才三大要素保障。认定一批民营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新建一批青年创业园,扶持小微企业成长,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制定促进全市民营企业研发能力工作方案,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快民营企业创新步伐。引导民营企业集聚集约发展。依托工业集中区、产业集群专业镇等平台,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加快推动民营经济由小规模、分散化向专业化、集群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鼓励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增强民营企业开放合作能力。加大民营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力度,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投洽会、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境内外经贸活动,推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境外营销网络,参与我国、我省企业领办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马鞍山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