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人士公开回应:内陆核电环境安全风险被严重夸大

2016-11-23 11:07来源:知识分子作者:赵成昆等关键词:核电建设核电站内陆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不要用“核雾霾”来误导公众

何祚庥院士和王亦楠研究员在《湘鄂赣三省发展核电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2015年3月9日)一文中称:“核电厂年平均风速越高,静风频率越低,大气弥散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放射性气载污染物扩散,核电站正常运行时对周围公众的辐射影响越小。反之,则产生微米级‘放射性气溶胶’颗粒,形成‘核雾霾’。”

我们认为,何院士和王研究员关于低风速条件会产生微米级“放射性气溶胶”颗粒并形成“核雾霾”的推断是主观的,反映了他们对于核电设计缺乏了解。

实际上,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主冷却剂系统中极少量的腐蚀产物与固态裂变产物会随着系统的泄漏,在核岛厂房内部形成气溶胶,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的设计使得厂房空气排入外部环境前能够有效地净化处理这部分气载污染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更不可能随风速条件形成所谓的“核雾霾”。

7.关于内陆核电厂散热系统运行的热影响

《十问》中的第7个问题是:“湘鄂赣核电站装机容量之高没有国际先例可循,巨量废热排放将对局地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何祚庥院士和王亦楠研究员在《湘鄂赣三省发展核电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2015年3月9日)一文中认为:“核电的热污染比火电严重得多,发达国家已注意到内陆核电对气候变化呈干旱趋势的区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王亦楠研究员在《十问》中进一步提出,“每个内陆核电站每天向空中排放2000亿大卡废热,这一史无前例且几乎贯穿全年的巨量热污染对长江流域旱情的加重不容忽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如下。

核电厂的散热系统由循环冷却方式确定,我国内陆核电厂均考虑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在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系统的情况下,电厂的散热系统(冷却塔)将绝大部分乏热散入大气,只有极少部分乏热通过冷却塔排污水带入受纳水体,这与火电厂大同小异。

我国还没有内陆核电厂,但我们可以借用美国的相关评价资料。NRC分别在1996年和2009年对美国运行核电厂的环境问题进行总体评估。在这两次环境问题识别中,均未提出冷却塔散热系统运行会加重流域旱情的问题,但均包括冷却塔运行产生的盐雾漂滴、结冰、起雾或湿度变化等所致的影响。NRC的评估意见指出,核电厂冷却塔散热系统对于局地气候的影响是小尺度的(几km以内),并且指出对于局地气候的影响均在各局地气候参数的年际变化范围内。

此外,按国家能源局统计,2014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超过9亿千瓦(电)。我们没有确切数据指出其中有多少分布在长江流域(应该是一个不小的份额),但至今也未见有人提出这些火电厂运行会加重流域干旱的问题。

原标题:核电人士公开回应:内陆核电环境安全风险被严重夸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内陆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