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衍伟团队设计开发出一种具有多级次微观结构的新型石墨烯-多孔碳球复合纳米材料。该碳复合材料兼具石墨烯纳米片和多孔碳纳米球的优点,具有3182 m2 g-1的超高比表面积和1.93 cm3 g-1的大孔隙率。基于这种碳纳米材料,电工所制备出了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
从微观结构来看,这种碳复合材料以石墨烯纳米片作为骨架,表面分散附着直径约为200nm的碳球,其内部含有主要为1-3nm的多级次介微纳米多孔结构,共同构成多级次的碳-碳复合纳米结构(如下图所示)。由于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制备的碳硫复合正极即使在大的硫负载率(74.5%)下,仍可发挥1250 mAh g-1的比容量(0.2 C)。循环充放电100次后,仍可保持916 mAh g-1的比容量。在2C电流下循环充放电450次,容量保持率约为98%。这表明该研究提出的零维&二维多级次复合纳米结构设计,发挥了石墨烯和多孔碳球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分散、限域硫正极,提高了电化学活性、避免了硫的穿梭效应,为开发高容量、长循环性能锂硫电池以及其它储能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海雷合作完成,相关结果发表在《材料化学》(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6, 28, 7864−7871)上。上述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电工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大力支持。
基于石墨烯多级次复合材料的碳硫正极结构示意图以及电化学性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南都电源全新发布标准20尺单箱8.338MWh储能系统CenterLMax,引领储能行业进入8MWh时代。南都CenterLMax8.338MWh储能系统搭载自研超大容量固态电池。超大容量固态电池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再加上系统的空间极致利用设计和箱内功能结构优化,令该款储能系统
4月9日,正泰集团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电科”)在湖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常生,上电科董事长兼总裁吴业华,正泰集团董事、总裁朱信敏等出席仪式。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攻关与标准引领、检验检测与全球认证、行业赋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3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发布《杭州市富阳区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征求意见稿),此次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富阳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氢能与储能也被列为未来六大快速发展产业之一,聚焦氢能制备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文章,分享了他们使用一种特定类型的塑料实现更高效能源存储的突破性工作,这种新材料可能为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使用塑料。塑料有助于保持食物新鲜和医疗设备的无菌状态,并且为电子产品提供绝缘。事实证明,塑料还可以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7日,河南许昌市人民政府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包括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抓好能信热电、阳光氢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施2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0万千瓦以上。聚焦未来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迎来重大利好!不仅12大技术上榜,还将培育3#x2014;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27年,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此,有相关机构认为,2025年中国储能装机有望在2024年翻倍增长的基础上,保持较高增速,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那么,真锂新媒就带您具体盘点一下,这新型储能1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原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
尊敬的参展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甘肃省积极
近日,国贸控股集团旗下海翼集团子公司厦门国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新能源科技”)与嘉庚创新实验室旗下嘉庚实验室科技产业发展(厦门)有限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宣布合资公司成立,进军氢能产业领域。国贸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晓曦,中科院院士、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郑南峰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1月23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通知,公布了2025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经省政府同意,确定2025年度省重点项目1550个,总投资4.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50亿元,其中包括多个电池产业链项目,北极星电池网特将相关电池项目整理如下:厦门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厦
作者:陈莎1陈岳浩1孙小琴1廖曙光2单位:1.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引用:陈莎,陈岳浩,孙小琴,等.碳基纳米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2):4349-435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9本文亮点:1.采用了纳米洋葱碳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资料显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应
5月29日,中国能建2024年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储能新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主办,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承办。来自业内专家学者和集团内部先进企业的
天力锂能4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往年水平,暂未研发锂硫电池。
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落子提速,电动汽车市场减速的背景下,2024年将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霸白热化的一年,中韩两国电池之争“厮杀正酣”。(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ID:weixin-lddsj作者:张清辉)2023年,中企拉大了与韩企的差距,前者市占率已突破
室温钠硫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动力电池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而备受青睐。其中,室温钠硫电池的放电最终产物硫化钠,可以作为正极材料,不仅理论比容量高(686mAh/g),且可以与非钠金属负极(如硬碳、锡金属)匹配从而避免直接使用钠金属负极带来的安全隐患等优点
无人机、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等实现“长续航”,一直是人们热切期盼的事。然而,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储能”与“供电”能力的电源系统,这一期待总是会落空。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传来了好消息——利用3D打印技术或可助力解决“长续航”面临的瓶颈问题。日前,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教授孙靖宇与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锂离子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等大规模储能领域,需要能量密度更高、价格更便宜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硫电池作为一种多电子反应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2600Wh/kg)和价格优势远远高于目前的磷酸铁锂和钴酸锂等商用电池,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
电化学活性多功能隔膜涂层提升锂硫电池研究进展与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相比,锂硫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是下一代高比能电池体系的理想候选之一。硫(S8)是典型的阴离子变价的转换反应正极材料,优点是理论容量高,但缺点在于电化学反应的中间态产物多硫化锂极易溶于
为了解决越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发达国家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型能源。二次电池作为储能电池装置,能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从而实现能量之间的高效转换,其中锂硫(Li-S)电池由于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和理论比能量(2600Wh/kg),且硫无毒、原料
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体系,并成为高比能储能器件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需求不断加大。锂硫电池以单质硫或含硫化合物作为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基于硫和锂之间的多电子转化反应实现能量储存,其理论能
在此,我们总结了储能领域TOP期刊2019年以来重要的研究进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本文来源:材料人微信公众号ID:icailiaoren1锂离子电池尽管研究的风向已经开始转向更多的新型电池体系,然而自2019年以来,锂离子电池仍然是发文最多的方向。最近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一大重点是如何获得具有能量
由于正极材料硫具有高理论比容量、丰富的自然储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使用导电碳质材料作为硫主体来构造硫正极的传统方法中,由于低极性碳和高极性LiPS之间的相互作用弱,碳基材料提供的物理隔离和物理吸附对抑制电池容量衰减的作用有限,特别是
补贴时代,推升电池能量密度,进而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成为大家首要考虑的目标,但也应看到,电池容量急剧上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寿命隐患、成本和产能高企。(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汽创新创业中心”ID:Auto_Center作者:汽创君)安全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发生电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及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型电动汽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锂离子电池受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等因素的制约,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理论极限。为满足人们对电动车行驶里程及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研究者将研究方向转向了锂离子电池之外的二次电池体系。锂硫二次电池
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陈立桅团队在锂硫电池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常规的包覆策略是在硫正极材料颗粒外制备一个包覆层,然后将此材料制备成正极并与电解液等搭配组装成电池。但常规包覆策略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如果材料颗粒在组装电池之前已覆有完美包覆层,则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