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电改要下好节能这步棋 需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

2016-12-13 16:25来源:《能源评论》杂志作者:张中祥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海的需求响应试点情况,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也反映出,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时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需求响应能力和主动减负荷的意愿,而具备参与条件的多是工商企业和楼宇。2015年上海需求响应试点在负控系统内选取30家工业用户、30家商业或楼宇用户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所以这些城市试点效果的取得,与其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密切相连。

分担用户的范围选取很关键,机制保障也不能少。需求响应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竞争性电力市场下的新发展,良好的市场化机制是需求响应融入市场、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所以,市场化电力价格的形成是需求响应试点的关键,有了市场化价格,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经济价值就能通过分时价格体现出来,就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企业也就有了参与的动力。

发展合同能源管理

电改9号文“关于赋予市场主体相应的权责”中提到:鼓励售电主体创新服务,向用户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用能咨询等增值服务。如果需求侧管理是统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来体现出节能的经济效应,那么合同能源管理则是统筹市场与技术手段,达到节能效果。

合同能源管理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它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1997年,财政部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合同能源管理自此被引入中国。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发布,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2011年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与2005年相比,节能服务公司从8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亿元增加到840亿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亿元增加到290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从60多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300多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根据合同能源管理协会(EMCA)统计,“十二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总产值增长到2015年的3127.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19%;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增长到2015年的1039.5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9.31%,显示出合同能源管理庞大的市场潜力。

电力改革正逐步推进,售电侧逐步放开,《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也已出台,广州等售电公司先行试点区域,售电公司彼此间的竞争性已经显现,未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售电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增值服务也是其企业生存的需要。2015年5月,国家取消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财政奖励政策,同年进行了最后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的申报和清算工作。所以当前,税收优惠政策成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开展最重要的扶持政策。售电公司对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市场的争夺势必会更加激烈。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已经是趋势。用户需求也在朝着精细化用电管理方向转变,或主动或被动的都有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需求,这是售电公司的机遇所在。同用电需求侧管理一样,售电公司和用电企业参与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大动力还是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显现需要市场化电力价格进行传导,并在售电公司与用电企业之间进行分享;企业通过设备升级改造的减排量,通过市场化电力价格传输至碳交易市场,还能获得更大的节能减排收益,有更大的动力参与到节能减排项目中。

可以看出,电改要下好节能这盘棋,要政策与市场手段兼备,关键还是电改的核心——形成市场化的电力价格,通过市场化价格将节能收益传导至相关主体,从而激发出他们更大的参与热情。

(作者系天津大学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千人计划”经济学特聘教授)

原标题:如何下好节能这盘大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合同能源管理查看更多>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