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发展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全文)

2016-12-23 09:3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煤发电火电机组焚烧发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6: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高新区发展定位

济南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方面的试点示范。重点建设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通信卓越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等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信息通信创新中心。集中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信、环境协同观测等领域的新兴信息产业。

青岛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业区域试点、海洋新兴产业组织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示范。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作用,重点建设国家海洋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青岛)示范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涉海研发与转化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中心。重点培育面向海洋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产业,打造海洋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淄博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试点示范。立足“新材料名都”基础条件,依托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有技术创新平台,集中打造全链条布局的新材料创新大平台,构建国内尖端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培育壮大新材料特别是海洋新材料产业。

潍坊高新区。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结合方面的试点示范。以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为契机,集中建设面向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中国(潍坊)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育壮大面向蓝色经济的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

烟台高新区。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方面的试点示范。发挥沿海开放和合作交流优势,汇集国内外蓝色尖端资源,依托APEC科技工业园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打造国际化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和海工装备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国内海洋领域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策源地和智慧海洋创新中心。集中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和海工装备产业。

威海高新区。重点开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及校企地协同创新发展方面的试点示范。抓住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基础,重点建设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培育壮大涉海新材料产业。

(二)加快打造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依托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创新龙头作用和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资源集聚作用,以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为主线,按照“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路径,建设青岛国际海洋科学中心,打造特色海洋产业聚集高地,形成“一核多极”的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发展格局,支撑山东半岛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海洋强省建设。

建设青岛国际海洋科学中心。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为龙头,建设一流的国家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集高水平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组织实施海洋领域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发起或参与海洋领域国际大科学工程,构建海洋领域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学研究体系,加快建设海洋科技资源有效聚集、科学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科研环境自由开放、体制机制运行灵活的世界一流的国际海洋科学中心,成为海洋重大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辐射带动全省海洋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造特色海洋科技产业聚集高地。加强海洋科技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布局,发挥骨干领军企业的产业创新龙头作用,在特色海洋产业领域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构建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一批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多层级的海洋产业聚集的功能载体。推动即墨高新区创建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在海洋生命健康、海洋工程装备、绿色海洋化工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海洋科技产业聚集高地,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专栏17:特色海洋科技产业聚集高地

1.海洋生命健康产业。建设烟台生命健康技术创新中心和威海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全价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烟台、威海两大海洋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威海、烟台、日照三大水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带动医药、食品、化工、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设备制造、海洋渔业批发与零售及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发展。

2.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建设烟台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三角洲(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威海高技术船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烟台海工装备、黄河三角洲海洋油气装备、潍坊特色海工装备和威海高技术船舶产业示范区,拉动培育日照海工精品钢产业基地。

3.深远海养殖与极地渔业。建设日照深远海养殖技术创新中心和威海远洋与极地渔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日照深远海高端冷水鱼养殖示范区,催生战略性深蓝渔业,拉动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批发与销售等行业发展。

4.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建设潍坊海洋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中心。在莱州湾沿岸重点打造复合化、多元化、宽领域的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形成潍坊、滨州和东营三个示范区,潍坊重点发展卤水精细化工产业,东营重点发展“石化盐化一体化”产业,滨州重点发展“一水多用”、“一地多用”产业模式。

5.海洋信息产业。建设烟台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烟台海洋信息产业示范区,建设“陆基—海基—空基”一体化的海洋空间综合立体观测系统和海洋大数据中心,抢占未来高精度海洋信息产业制高点,为海洋测绘、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交通运输、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综合执法、国防建设等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6.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经济产业,开展滨海湿地、海岸带、海湾生态修复和治理,保护黄河三角洲珍稀濒危天然野生品种,维持、增强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国海瓷艺术创意产业园,打造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与湿地两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带动服务业、交通运输、阳光养老和健康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围绕深入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立足我省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优势,发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资源集聚作用和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支撑作用,将黄河三角洲地区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带动提升全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一二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绿色发展等的创新与示范,在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科技金融结合等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为东部沿海地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引擎。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农业科研单位、高校合作,共建一批重大科研平台,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布局创建盐碱地控制及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强研发实力和创新资源凝聚力,在高效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盐碱地改良、生态保护、低碳工业等重点领域,培养和集聚一批高效生态产业人才;加快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心)、中科院生物技术中试基地、中国农科院综合试验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生态科技城、生物产业与健康食品加工物流园、国际农业创新园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现代农业创新示范作用,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发展示范园区。

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发挥山东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外向度高的优势,新建、创建一批省级农高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一县一园一特色”模式,“十三五”期间实现全省农业县(市、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全覆盖。积极推广“互联网+”为标志的云农业科技园发展模式,提高园区创新创业示范辐射能力,不断完善“云”服务下“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高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全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推进园区联盟、质量联盟建设和同领域园区的优势集成,着力打造在全国最具规模和特色优势的区域主导产业。支持寿光等省级农高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农高区,为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改革实验和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按照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强省市协同共建,有效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支持济南市发挥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集聚优势,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支持济南建设数据科学中心和医学科学中心。支持青岛市开展科技综合实验改革,发挥海洋科技、高速列车、石墨烯等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发展优势,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空间布局,加快蓝色硅谷和西海岸新区建设,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推动各市加快建成创新型城市。支持各市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带动示范模式,形成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动力引擎。推动济南、青岛、烟台、济宁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加快建设,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支持淄博、东营、潍坊、泰安、威海、莱芜、聊城、滨州等市积极争取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尽快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鼓励其他市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到2020年,我省国家创新型城市力争达到12个以上。支持各市选择科技创新基础较好的区域,建设形式各异的创新城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集成各类资源支持创新发展,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有序推进高新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推动各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完善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的创新服务和产业培育体系,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特征,明确产业定位,打造“名片”主导产业,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全省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加快高新区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先发优势和创新引擎作用,以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全面实施以高新区带头创新发展、带头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双带”工程。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实施高新区产业聚焦1+X计划,构建高新区活力产业体系。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规律、鼓励创新发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绩效为主要内容的高新区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高新区率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省高新区建设布局,推动省级高新区“以升促建”,创建国家高新区。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立足优势特色发展,建设一流科技园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17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1家高新区达到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水平,2家高新区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前十名,将高新区打造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策源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减贫、可持续农业、健康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探索新经验,为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创新示范和领航作用。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核心,引导我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在现代绿色农业、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绿色城镇化、人口健康、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和典型。积极开展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推动其加快提质升级步伐。

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纽带,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为突破,以省级以上高新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发挥集群骨干企业创新示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引导跨区域跨领域集群协同发展。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半导体发光、高端聚氨酯、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等集群;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高端石油装备、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高效生态农业等集群;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点发展云计算、智能输配电、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矿山机械、钢铁新材料等集群;在西部隆起带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与医药、新能源电动汽车、复合材料等集群;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数控加工装备制造、锂电等集群。到“十三五”末,培育产值过千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20个左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焚烧发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