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发展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全文)

2016-12-23 09:3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煤发电火电机组焚烧发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4:公共安全技术

1.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社会安全支撑保障关键技术,各类犯罪的预防、侦查、打击技术,重特大火灾防治与扑救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处置技术,开发适合易燃易爆工业区域、人员密集场所、森林、地下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特殊场所的新型火灾预警和抑制系统。

2.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技术。研究矿山重大灾害及耦合灾害预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技术,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防控技术,典型石化过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技术,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技术、重大基础设施的长期服役和智能检测监测技术,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监测技术,石油石化管线输运和储存安全监测技术,电网安全保障技术等。

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展天气中长期精细化数值预报、雾霾数值预报、地震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控能力。

4.食品安全技术。研发高通量、高精准、非定向检测技术,开发智能化、数字化新型便携快速检测试剂和设备。

5.应急技术。研究灾害信息获取、指挥通信、能源动力等现场保护技术,救援人员防护、搜索营救和卫生应急等生命救护技术,航空应急、道路抢通、智能救援、特种车辆等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失控放射源处置机器人技术与装备,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技术。

(五)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发挥专家智库咨询作用,加强对我省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预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梳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整合人才、平台、项目等创新资源,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一体化部署和产学研协同攻关,着力提升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实施的省科技重大专项的基础上,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在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健康保障等领域,科学论证一批面向“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组织实施“创新山东2030”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与已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形成接续的系统布局,集成优质创新资源集中攻关,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分批次组织实施,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带动全省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培育一批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融入国家创新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力量。加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的衔接配合,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促进国家和省创新战略的协同推进。

专栏15: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1.透明海洋。开展海洋观测、机理认知和预测预估研究,构建近海生态系统状态与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开发深远海观测平台、微纳卫星海洋遥感、水下机器人、智能浮标、水下滑翔机等海洋数据采集技术和装备;构建集海洋遥感、油气平台、水下遥测、基因测序、数值模拟等多种数据的海洋大数据智能平台。建立多模块集成、多功能兼容的稳定数据采集与供给技术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以及海洋战略空间拓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深远海与极地渔业。研究黄海冷水团年际变动规律和水质特征,实现对黄海冷水团养殖环境的精准监测和预报;突破适养鱼类暂养驯化、良种创制、生殖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研究养殖鱼类营养调控机理,开发高效配合饲料、病害免疫与生态防控技术;构建养殖工船(平台)、智能抗风浪深海网箱等离岸养殖系统,研制自动投饲、机械化捕捞、水下实时监控等设备。开展远洋渔业信息数字化技术应用,开发深远海与极地渔业资源的探查、捕捞、高效保质储运和绿色加工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提升海洋生物新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精准农业。围绕加快农业信息化、机械化、现代化,通过对传感、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升级研发和集成应用,着力突破农业信息精准获取、快速处理、准确控制、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与精准农业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和示范应用标准,通过种、水、肥、药等投入品的精准施用,实现生产、收获、贮运、加工全产业链条精准化控制管理,降低并修复不良生态影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盐碱地绿色开发。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自然禀赋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开展以盐碱地绿色改造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深度研发,探索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新路径,开展中低产田提质增效技术和新型种植模式示范,建立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

5.高性能特种新材料。围绕新兴产业需求,突破特种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先进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填补国内高性能基础材料空白,实现替代进口,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海工装备等行业发展提供核心材料支撑,进一步巩固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

6.超导磁体及装备。围绕医疗器械、波浪发电、矿山装备等领域,主要研究超低温保持技术、磁场稳定技术、磁场均一性技术、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不同磁场强度的系列超导磁体,开发核磁共振成像仪、波浪发电站、有色金属高效除铁生产线、海洋油膜收集船等设备。

7.新能源汽车。围绕满足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减少环境压力,研制开发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发铝镁合金轻质车体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变速系统、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带动轻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特种合金加工、电池材料及电子元器件及管理软件产业的发展。

8.智慧工场。围绕《〈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实施,针对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数字医疗装备、智能农机与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智能生产线和智能产品,研究面向MES、PLM与物流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的融合应用系统关键技术,实现高端装备的智能化制造、远程运维、运维设备精准配送等功能;以提升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为重点,攻克工业现场感知与互联集成技术、应急大数据支持、安全运行监控预警等智能制造方面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高端装备,实现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状态可控,打造智慧工场。

9.信息安全。面向高端服务器、大数据、云计算及自动控制装备等,重点研究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关键技术、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移动网络设备的安全增强与风险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基于可信计算体系的可信服务器和可信云数据中心,研制支持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平台和大数据支撑平台的安全加固软件,构建从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到应用程序的软硬件一体化信任链和安全解决方案。

10.高端制造装备。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传感器及高可靠性集成制造等关键技术,开展系列化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高档数控机床;突破增材制造及激光制造中核心部件、加工工艺、高稳定性集成制造技术,研制一批高端增材制造及激光制造装备。通过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及激光制造三类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全面提升我省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11.环保溯源治理。开展污染物成因分析研究,厘清污染形成机理,实现污染溯源治理。加快溯源治理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实现“经济质量提升、污染总量下降”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12.绿色化工。突破原子经济性化学合成反应、低毒或无毒溶剂与助剂、高效催化、新型高效分离回收及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集成全过程自动化控制、预警及处置技术成果,显著提升全省化工行业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化工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

13.精准医疗。构建我省大型健康队列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生命组学临床应用与大数据分析技术,集成现代分子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发现重大、多发疾病易感基因,研发新的可用于临床精确诊断的生物标记及靶向治疗分子靶标,建立分子层面的分类精准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基于已验证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试剂、抗体药物、免疫治疗等产品及器械,形成靶向治疗等个性化的精准预防和治疗综合方案,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精准化水平。

14.中医精方。精准分析组方有效成分及成药机理,开展大宗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养殖)、炮制和质量控制研究,提高组方有效成分的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医传统经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和二次开发潜力。开展经方临床评价、制剂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组方用药剂量及靶向作用精准化水平,打造中医经方“精准化”研究品牌,增强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15.重大新药创制。围绕临床重大需求,开展新药发现、筛选、评价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新药创制基础研究能力,开发一批结构新颖、机制明确、疗效确切和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重大新药产品,保障临床用药需求,支撑我省新药创制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16.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以脑认知原理为基础,开展大脑工作机理、重大脑疾病智能诊断、类脑智能算法及硬件等研究,在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引领相关学科发展,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推动脑疾病诊疗方式和类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建立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机制。聚集省内外优势科研资源,重点对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采取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加快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每年实施5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努力形成国家技术标准或国际标准,带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

围绕“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的部署要求,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统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城市(城区)、科技园区建设,推动人才、资本、技术与信息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系统打造一批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和带动全省区域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区域协调互动、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一)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立足“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和“四区一中心”(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先行区、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开放协同创新引领区)具体定位,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和海洋产业特色,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区域协同发展为路径,着力构建符合创新规律的新机制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辐射带动区域在发展动能和方式路径上实现根本性转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激励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有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健全山东半岛高新区创新发展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布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产业聚焦,打造区域“名片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科技服务业态,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化、载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活动持续化、资源开放化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充分激发示范区创新创业活力。到2020年,将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海洋科技产业基地,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培育形成10个左右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焚烧发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