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企业家为何豪赌电池技术?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2016-12-27 14:54来源:中国企业家网作者:粟灵关键词:储能储能市场电池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而对于锂离子电池,陆克给出的放弃理由是,一来可能会面临锂资源瓶颈,二来当时并未预见到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兴起和其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巨大推动。做锌溴液流电池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ZBB和澳洲证交所上市公司RedFlow,给了他们鼓励。

选择完技术方向,摆在百能汇通面前的是两条道路,或是做锌溴液流电池集成,或是做彻底的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后者,那将意味着至少5年的漫长投入,涵盖材料配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诸多方面。

然而,当时百能汇通面临的困境是,锌溴液流电池的核心隔膜材料技术为日本旭化成公司独家掌握,他们拒绝为中国公司供货。与此同时,垄断导致高价,集成出来的电池成本太高。以全球第一大锌溴液流电池生产商ZBB为例,其生产的锌溴液流电池中,隔膜的成本大约占电池总成本的40%。

要研发隔膜必须从配方开始。他们从日本科技省找来过期专利并翻译成中文,通过实验,从十几项假专利中找到真专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良。“这不像写一段程序,可以直接通过运行检验哪里有问题,并马上予以修改。这是一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基础研究,慢慢地,检验周期从一个月到三个月到半年,必须反复经历尝试、探索、修改的循环。”

技术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且周期长的工作。反复的实验背后,公司的资金链也一次又一次断裂。

“公司死过好几回了。”陆克说。

作为团队的领袖和资源组织者,他需要不停地寻找投资人来为公司续命。英国石油、英特尔都曾为其进行过投资,并先后撤资。最困难的时候,还需要他用自己的积蓄往里面垫钱,并赔偿债务。

最终,百能汇通做出了自主研发的电池隔膜。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其性能指标与旭化成公司不相上下。最为关键的是,隔膜成本降低到外界采购的1/3。

经过5年多研发,百能汇通终于打通整个锌溴液流电池产业链条上的所有环节——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将产品成本做到了不到竞争对手的1/2。

技术的突破,给了百能汇通底气,同时也给该公司种下了突出的基因。从公司目前的人员构成来看,全部50人中有30人为研发人员,占到60%,而生产、市场、行政等部门合计仅20人。不过,随着今年9月其锌溴液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基地落户保定,接下来需要招募100人左右的生产人员。

真正让陆克头疼的还是市场。目前,全公司仅有3-4人的市场团队。

“陆总几乎每周在北京都待不到两三天。”百能汇通市场企划经理彭宇飞告诉记者,陆克作为最主要的市场销售人员,需要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地跑业务。

原标题:企业家为何豪赌电池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市场查看更多>电池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