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印发:加快建设一批热电厂项目

2017-02-06 15: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装机热电联产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

结合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实现生态环保、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制造、运营、维修、服务的产业化,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节 积极保障项目用地

一、加强各类规划衔接融合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的要求,确保列入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在“三规合一”整合形成“一张图”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并优先保障其用地规模和指标。

(二)以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依托,编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规划、年度用地计划,明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总量、结构、空间布局和投资规模。

(三)优先储备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实现产城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能级与综合服务功能。

(四)结合“三规合一”和“多规融合”的工作部署,加快城市更新,释放建设用地空间,保障新形势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

(五)通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带动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

二、落实土地房屋征收工作责任

(一)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机制,落实各区政府作为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主体的责任。项目单位共同承担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推进责任,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土地房屋征收问题。

(二)实行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包干负责模式。新开工的铁路、城际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房屋征收按属地原则,由各区政府与项目单位协商明确,按照批复概算中的土地房屋征收费用,以总包干或据实结算的形式负责完成全部土地房屋征收、安置补偿等工作。

三、统一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

(一)贯彻落实《关于广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房屋征收地方性立法工作。

(二)对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

(三)加快制定全市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规范征地补偿程序、建立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节 推动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

一、完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定价和调整机制

(一)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节约资源、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理顺重点公共服务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二)适时调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非居民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使价格覆盖运营成本。

(三)按照优质优价原则,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四)在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落实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使用者付费”。

二、实行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制度

按照产品和服务属性,将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类。

(一)经营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形成。

(二)准经营性产品和服务以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为主,在严格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基础上,体现保本微利原则。

(三)非经营性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资金来源。

(四)推行区别付费的计费方式和阶梯式定价方式。

(五)加强对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造价、成本、质量监审,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对直接关系居民生活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进行听证,合理确定价格。

第四节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推进公共空间精细化管理

(一)多种方式增加公共空间,通过大型设施衔接、城市绿道建设、滨水空间优化、步行道建设、拆墙建绿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

(二)鼓励在建筑单体中设置公共空间、连廊,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舒适性和开放性,改善人居环境和微气候。

(三)提升公共空间的绿化品质,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行动计划,建设花城花景、大型公园、开放式绿地、“一江两岸”绿化景观带、四季主题花景,完善绿道网络体系,发展立体绿化和乡村绿化,形成岭南园林城市的风貌。

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一)牢固树立提升城市管理就是提高生产力的理念。整合电子政务、应急指挥、城管监控、公用事业监管、政府服务12345、12319热线等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整体提升对市政设施管理、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防洪防涝、污水处理等城市运行领域的统一管理水平。

(二)推进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和执法机构改革,确定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责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

(三)合理确定各级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市、区、街(镇)三级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标准和比例,健全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建设市、区、街(镇)三级网格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规范化、信息化。

(四)推广公安、城管等多部门联勤执法,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违法行为,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三、推进城市智慧管理

(一)在主要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水电气、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加强智能感应、环境感知、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建设,实现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实时监控管理。

(二)推进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垃圾分类处理智能监管、燃气智能监管、户外广告智能监管等项目建设,对违法建筑及城市污染实行在线监控。

(三)加快实施城市“慧眼工程”,拓展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覆盖范围。

(四)加快推进市应急平台与各级各类应急平台、现场移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立指挥灵敏、运转高效的全市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对台风、洪灾、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检测预警、应急指挥、信息报送、人员物质调度和应急处置水平。

四、提升城市建设信息化水平

(一)以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出图快五大特点。)技术应用为抓手,提升全市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新信息化水平,将BIM与项目管理系统一并推行,以节省费用,强化效率。

(二)推动政府部门、建筑企业运用互联网采集、挖掘、分析、应用建筑节能降耗基础信息,推进建筑垃圾在线交易处理,构建覆盖全市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传感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等技术对建筑物沉降、位移等进行监测,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水平。

五、强化绿色施工行动计划

(一)积极落实《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工作技术指引(试行)》,从环保、节水、节材、节地、节能5个方面明确绿色施工的具体实施措施,并制订“评价表”,明确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的评价标准。

(二)开展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地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工程的导向引领作用。

(三)积极推进诚信管理,增加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系统评分内容,将建筑垃圾减量、循环利用管理等绿色施工内容纳入评价标准,对被评定为市绿色施工项目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进行诚信评价奖励加分。

第五节 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建立项目生成和评估论证机制

(一)对重点领域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组织实施要求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挖掘项目运营的商业价值,提高项目收益、形成投资回报。

(二)对于适合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项目,研究规划设计条件和土地出让方案。

(三)对于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在立项阶段,同时提出政府投资和引进社会投资两套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机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