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印发:加快建设一批热电厂项目

2017-02-06 15: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装机热电联产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节 促进城市更新精明增长

以广州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为契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贯彻落实城市更新“1+3”政策(注:城市更新“1+3”政策:《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广州市旧村庄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厂房更新实施办法》《广州市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整除稳步推进城市更新,积极盘活城乡低效存量用地,促进老城区“退二进三”,为城市发展腾挪空间。

一、探索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机制

(一)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立法,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政策,建立常态化城市更新工作机制,鼓励和调动各区参与城市更新改造的积极性。

(二)加强城市更新用地标图建库及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工作,建立城市更新信息库,推进城市更新成片连片建设。

(三)系统谋划城市更新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三中心一体系”以及“一江两岸三带”建设过程中的衔接与重点方向,加快编制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

(四)用好城市危房改造政策,积极引进国家政策性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将成片连片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与PPP项目(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实施,加快推进更新项目实施。

(五)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成片连片、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思路,重点推进微改造,稳步推进全面改造,科学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0年预计推进城市更新规模85平方公里。

二、推动工业用地转型

(一)逐步推进中心城区零散工业用地功能转型。

(二)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国有企业旧厂区、镇村工业区)升级改造,促进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二次开发,鼓励从单一工业用途向特色园区和创新型产业功能混合开发转型。

三、加快“城中村”和老旧社区改造和综合整治

(一)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土地利用率为主要改造方向,合理协调村民、村集体、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利益与政府公共利益,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推进若干中心城区“城中村”全面改造和综合整治,加快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三线”整治,尤其是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配套落后、外来人员过度混杂集中、影响城市形象的“城中村”。

(三)推进实施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及地区的整体空间环境和形象。

四、传承历史文脉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充分挖掘、延续岭南特有的人文历史景观,充分利用广府文化及近代历史文化遗产,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要求,塑造特色城市文化风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打造城市名片。

第十一节 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一、加快城乡路网建设

(一)科学合理编制城乡路网规划,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

(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及乡村巷道硬化,健全镇际快速经济干道,加快公路主干道市政化改造和农村道路覆盖;实施村道提升工程,推动新一轮村道建设。

(三)建设连接从化、增城、花都区的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促进城市远郊与市区路网衔接。到2020年,实现全部行政村通公交车,全部自然村村道全覆盖。

二、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

(一)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向外围城乡区域延伸,推进城乡供排水、供热、供气、电力、社会治安设施和信息化设施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服务功能。

(二)加大对农村通讯设施的投入,保障城乡信息畅通。

(三)完善高压电网和农村燃气供应管网,实施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推广和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

(四)加快推进村民危破房改造、路灯建设,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一)加快交通道路绿化工程和生态林体系建设,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流域综合治理。

(三)集中整治农村污染面源,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

(四)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建设完成一批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农村环境设施,大力改善城乡总体环境质量。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四、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节约用地,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加大以改水、改圈、改厨、改厕以及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预期达到100%。

第四章 发展策略

第一节 推动综合交通枢纽与产业联动发展

按照“基础设施与主导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催生基础设施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以航空产业、轨道交通、临港产业、环保装备制造、新型有轨电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交通枢纽站场及关联服务业为重点,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抓好重大项目的引进与推动,形成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起重大作用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一、大力发展航空产业

(一)以白云国际机场为引擎,优先发展航空物流业,加速空港物流园区与物流加工区的规划建设,吸引国内航空公司和物流巨头进驻空港经济圈,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空港经济示范区。

(二)支持南方航空在白云机场打造货运枢纽基地,扶持联邦快递在广州运营发展,推进顺丰速运广州航空快件转运中心的建设,形成以白云机场为中心的华南地区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网络

(三)大力发展以航空枢纽和航空运输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飞机维修与制造业。推进新科宇航飞机维修基地扩建项目建设,引入国际一流的商务机维修服务商,形成从运输飞机到商务飞机的全系列产品维修能力,将白云机场打造为全国三大航空维修制造产业集群之一。

(四)引进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推进高端航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与生产,提升广州航空制造、维修、改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

(一)充分利用我市已有的优势产业基础,打造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推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形成以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部件配件维修为四大骨干,电子物流、检测认证评估、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与云计算为五大支撑的全价值链产业发展体系。

(二)到2020年,争取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高端咨询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衍生增值服务(物流、检验检测评估及信息化)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若干家具有竞争力的车辆和关键总成生产企业,装备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产业形态初步形成。

(三)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支撑,不断挖掘轨道交通沿线商业开发,科学合理配套商业网点的数量、等级、规模与功能,有力促进沿线商业网点的发展,形成轨道交通商业圈。

三、积极发展港口航运产业

(一)以广州港为支撑,依托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加快建设南沙国际航运要素集聚核心区,以集装箱、汽车滚装、海洋工程装备、临港工业、大宗散货和冷链物流为主,建设集装箱处理中心和大型物流园区。

(二)充分发挥港口集聚物流资源的优势,重点发展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钢材深加工、核电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隧道机械、数控机床、环保家电等临港工业。

(三)围绕南沙明珠湾核心区,大力引进航运企业总部聚集,打造世界级的高端航运总部集聚区。

(四)在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集聚发展航运服务、金融保险等功能。大力推动“互联网+航运+金融”新业态发展,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平台,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积极支持航运产业基金运作,推动船舶融资、船舶保险、航运保险等高端航运金融服务发展,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航运服务示范区。

(五)继续发挥沿江路—滨江路—琶洲一带航运总部集聚优势,持续发展口岸管理、海事服务、法律仲裁、航运资讯、行业协会等聚集功能。

(六)番禺、花都、增城等片区凭借铁路货运站、集装箱货运站、物流园区等商贸物流要素,发挥集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于一体的集疏运网络优势,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中转、仓储、装卸、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

(七)支持广船集团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修造业,拓展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海上钻井平台和深水工程船等高附加值项目,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机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