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四川“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重型燃机发电及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工程

2017-02-23 08:2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燃机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开放合作行动。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外资企业到川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等,申请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市场换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引进具有市场潜力和潜在竞争优势的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支持本地企业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活动、设立研发机构、构建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及申请国际专利,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立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

加强国内合作交流。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十大军工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共建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引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川产业化。支持与港澳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重庆等周边地区开展“近联远引” 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和产业优势,依托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以成德绵等地区为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园,提升园区对外开放合作发展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到省外投资建设和发展。

十一、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转换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引导和鼓励各地根据地域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选择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政府在技术开发、人员需求、产业用地及其他市场失灵方面的服务作用,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适时调整阻碍产业发展的监管体制,防止竞争性管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适应网上市场快速发展变化的监管体制。

培育企业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打破行业垄断,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限制,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构建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和中介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

(二)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创新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支撑环境。支持有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到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到“新三板”和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交易。支持企业到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发债融资,支持发行双创专项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区域集优票据。规范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争取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拓展股权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机构设立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因地制宜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以知识产权质押进行融资。推进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为新兴产业企业尤其是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开展军方采购合同质押融资。

创新财税政策支持方式。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基础原材料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太阳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价格补贴政策,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进口设备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强化人才支撑。

培养和引进产业高端人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加快实施高端人才、国际性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及培育工程,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引进更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开展技术移民制度试点、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试点和在川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川就业试点,争取国家授权我省审批技术移民中国绿卡,降低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改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探索建立适应人才特点和市场规律的工资机制和用人机制。

培养产业紧缺人才。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探索校企合作招生和培养模式,培养紧缺人才。聚焦重点领域和高等院校优势学科,以培育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和杰出人才为目标,在相应高校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学科,合理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生招生比例。提升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规模和质量,支持在线培训,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骨干技术专业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积极开展股权激励改革试点。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加快推动人才评选、职称评聘等科技评价从以论文、著作和获奖为主向以成果应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为核心转变。营造有利于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重点打击链条式、产业化知识产权犯罪网络。加大大型展会、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等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建设。加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重点企业海外维权指导,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援助力度。

强化知识产权布局和运用。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工作,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推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构筑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比较优势。鼓励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前瞻性、战略性布局,支持企业在海外布局和购买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综合运用专利、地理标志、商标等知识产权打造自有品牌,强化企业品牌运营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法规研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职务发明权属划分、利益分配、侵权赔偿等制度。研究出台鼓励发明创新、提高发明专利拥有量的专项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统计和分析制度。

(五)强力推进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协调推进。建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部门协调机制,强化省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建立规划实施的责任机制,分解落实规划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保障规划目标任务落地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分析。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和统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口径、统计标准和统计制度方法。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分析,开展规划实施阶段性评估,根据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适时组织开展规划调整工作。

名词解释

1. 工业 4.0:指充分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等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它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3. 智能制造:指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具有制造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等特点。

4. 增材制造:指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 纳米—100 纳米)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

6. 石墨烯:指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它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

7.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8. 分子机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质构成、能行使某种加工功能的机器,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因其尺寸多为纳米级,又称生物纳米机器。

9. 细胞工厂:科学家将生物细胞设计成一个“加工厂”,以细胞自身的代谢机能作为“生产流水线”,以酶作为催化剂,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高效、定向的生产路线,并且通过基因技术强化有用的代谢途径,从而将生物细胞改造成一个合格的产品“制造工厂”。

10. 生物基材料:指用可再生原料通过生物转化获得生物高分子材料或单体,然后进一步聚合形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特性。

11. 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统,是相对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

12. 智能电网: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 2.0”,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13. “互联网+”智慧能源: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

14. 静脉产业:是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又被称为 “静脉经济”、第四产业。其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有机协调解决 “垃圾过剩” 和资源短缺两个难题,通过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最终使自然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自然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15. 虚拟现实:指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动的系统仿真,并使用户沉浸到这种模拟环境中。

16. 增强现实:指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 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17. 云印刷: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印刷加工、印刷管理、印刷云平台的总称。在云平台上,印刷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云服务模式,实现业务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在提高企业服务效率、维护现有客户的同时,搭建商对客(B2C)电子商务平台。

18. 3D 打印:指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19. 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它定义了两个或多个互动的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之互相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交互设计努力去创造和建立的是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以“在充满社会复杂性的物质世界中嵌入信息技术”为中心,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

20. 智慧城市: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燃机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