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果发布会 大佬们说了些啥?

2017-02-23 09:31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特高压输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访可再生能源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卡伯格

记者:朱宇

在本次全球能源互联网成果发布会上,来自多个媒体的记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福岛核事故产生影响的关注。对此,可再生能源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卡伯格表示,日本人民正在承受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损失,这不止存在于环境方面,也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事实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卡伯格认为,正因为福岛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人民开始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

卡伯格表示,当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时,人们一般用生产力等因素来衡量,从而忽略了环境方面的作用,而事实上,环境问题是必须予以考虑甚至是更加重要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机遇,但也存在挑战。在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卡伯格曾经表示,经济型问题和成本问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时至今日,卡伯格依然坚定地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是否会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速度的问题。他提到,在中国和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已经看到了成本降低的例子。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技术的应用,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运行中得到更多的经验,“我们预见到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将出台最适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更快的发展。”

卡伯格十分肯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他表示,合作组织成立一年以来,传播全球化清洁能源的理念和想法,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未来规划带来很大的价值。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传播和发展,可以解决全球长期以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但他同时表示,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的重大挑战不止在技术层面,更在于政府间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在市场上,对于运营商、投资者和开发者来说,投资如何获得回报也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因此,技术、政府和市场是全球能源互联面临的重大挑战。

卡伯格在提及全球能源互联时,特别谈到了特高压的作用。他认为,长距离的电能输送如何减少损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特高压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特高压不仅是中国在技术上和工业上的需要,在国际上也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特高压正在帮助其他国家实现远距离、低损耗、低成本的电力输送。”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需要耐心和信任

——访爱迪生电气协会副主席劳伦斯˙琼斯

记者:宋伟杰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17)》中提到,在能源互联方面,北美未来发展态度相对保守,处于观望状态。对此,劳伦斯˙琼斯先生笑着说:“我不这样认为,只能说我们更加谨慎。”

目前,美国已经实现同加拿大、墨西哥等周边国家的能源互联互通,发展基础和建设成效都较为领先。但面对全球能源互联这一新的理念,琼斯认为,需要继续做好理念的解释传播工作,大家理解、认同后才会践行。

沟通,是琼斯反复强调的一个词。能源转型是全球范围的概念,同时也具有区域性特点。当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电网乃至消费者时,个体特征、地区文化特点就必须考虑在内。所以,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达成理念上的共识,沟通的另一方面是理解,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能源发展政策、技术等道路,但为实现全球能源互联这一共同愿景,各国要加强协作。“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全球能源互联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各国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要经过多轮谈判,反复协商,互相妥协才能达成长期合作关系。”琼斯解释,相互协作是解决重大挑战的关键。

琼斯看好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前景,他认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兴趣参与。“这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琼斯评价,这一平台不仅实现知识共享,并且信息公开透明,更加便于各国之间信任的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是多方共赢,参与各方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这一过程需要各国之间信任最大化。”

琼斯说,各方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期待很高,但是如何满足各方需求和管理预期,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下一步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平衡不同机构、组织间的利益,加强沟通,达成共识,实现双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输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