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技术正文

北京重点实验室助力需求侧多能互补优化和供需互动技术

2017-03-07 15:15来源: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作者:董明宇 黄廷政关键词:多能互补需求侧多能互补电力需求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实验室有哪些强大的实验设备?

该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国家电网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占地面积约1875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202台(套),设备资产原值2054万元,固定资产现值1325万元。

1.电能服务管理平台

该系统集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用电信息采集数据、营销业务数据、电网运行数据、重点用户内部设备运行数据等,具备宏观经济分析、有序用电、需求响应、用能分析等功能,是能源服务的交流共享平台,可为政府、电力企业、用能客户、节能服务机构提供各类服务。

2.北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是国内第一个由政府投资的省级区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系统,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发,可接入包括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地面光伏、风力和生物质等多种类型发电项目,能够实时监测项目基本情况、发电量、电能质量、资源利用情况等,具备数据采集、信息展示、分析比对、综合评估等功能。截止目前,接入项目数量超过270个,未来还将持续扩大监测面。

3.终端与一致性测试系统

该系统可为能源服务项目现场终端设备与系统提供主站软件、通信一致性测试、性能检测等测试服务,为国内首家获得美国OpenADR联盟需求响应一致性测试资质。

4.综合能源优化及供需互动仿真系统

该系统具备多种能源并网、多类负荷协调优化运行、用户侧多能互补与需求响应等策略模拟仿真功能,能够支撑综合能源优化、需求响应供需互动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的标准验证。

5.移动式能效检测试验系统

该系统由信息采集系统、通信传输系统、专业能效分析软件模型构成,具有“检测设备专业化、数据采集便捷化、分析模型精细化、能效诊断快速化”等特点,能够实现能效诊断、节能潜力分析等功能,已在北京等10余个省/市部署应用。该成果经两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项目整体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集成的移动式能效实验室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电动机检测试验系统

该系统从德国引进,是国际一流、自动化程度高的电机测试系统,采用电能反馈法进行测试,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完成500kW功率范围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试验、能效检测。

六、实验室有哪些权威专家?

实验室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实验室拥有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1人,公司级专家人才3人,现有员工26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8人;正高级4人,副高级5人,中级职称9人;40周岁以下19人,40至50周岁3人,50周岁以上4人。

七、未来实验室发展的“小目标”

实验室将重点围绕区域多能源系统优化、需求响应技术持续开展相关研究,主要预期目标有:

1.提出基于需求侧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规划方法,形成典型区域综合能源规划配置方案;建立需求侧冷热电多能互补仿真模型和综合能源能效评估模型,提出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园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多目标多场景优化策略;开发冷热电多能互补物理/数字混合仿真系统。

2.提出面向电网削峰、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应急安全等多场景下的需求响应资源调节方法,建立典型工商业用户自动需求响应潜力评估与仿真模型;建立园区需求侧资源的动态聚合模型;研发适应不同需求响应资源参与供需互动的终端及系统;研发需求响应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

3.建立典型负荷设备/系统、分布式电源、分散式储能、电动汽车等需求侧资源参与供需互动的统一信息模型;设计需求侧资源与电网/能源服务商侧系统信息交换机制与交互方式;研发智能园区/家居灵活性资源即插即用装置。

4.基于OpenADR等标准通信规范,建立用户典型用电系统/设备的通信一致性及互操作测试方法;研发智能用电一致性测试与互操作实验系统;提出需求响应国家标准体系。

相关阅读:

能源“十三五”规划编制者权威解读: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开启万亿市场

原标题:聚焦需求侧多能互补优化与供需互动技术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助力能源变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能互补查看更多>需求侧多能互补查看更多>电力需求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