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6.使用固态电解质阻止枝晶蔓延
发展先进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阻止锂枝晶的蔓延和副反应。这是一种直接的通过物理屏障阻止枝晶蔓延的方法。固态电解质有无机陶瓷电解质和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两类。对于固态电解质来说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足够高的阻止枝晶蔓延的模量;(2)足够的锂离子电导率;(3)宽的电化学窗口;(4)与两电极间低的界面电阻和好的粘合作用。
通常情况下,无机陶瓷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Li10GeP2S12和Li9.54Si1.74P1.44S11.7Cl0.3的离子电导率(图5a)甚至比液态电解质还高(表1)。无机陶瓷的模量很高,足以阻止锂枝晶的形成。但是必须在模量和表面粘附性之间取舍,模量高的粘附性则差。无机陶瓷的电化学窗口窄,循环的过程中还原反应可能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上发生从而形成锂离子阻断层,严重影响电池性能。
表1不同的电解质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模量和电化学窗口的对比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比液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小2-5个数量级,其弹性模量也很低(<0.1GPa),简单地混合聚合物和锂盐并不能完全阻止锂枝晶的生长。然而,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与电极的粘附性更好,大多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利于实际生产。通过引入聚苯乙烯和单离子导体方法,可以同时提高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和离子电导率(图5b)。为了解决模量和粘附性之间的困境,将毛发状的纳米SiO2颗粒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交联,得到了机械强度和离子电导率均有提高的复合电解质(图5c)。
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与锂离子电导率高的无机陶瓷结合是一种新的思路。将一个颗粒厚的Li1.6Al0.5Ti0.95Ta0.5(PO4)3与柔韧的聚合物结合,得到了灵活的且不产生枝晶的电解质(图5d)。最近,一种聚合物/陶瓷/聚合物三明治结构被提出(图5e)。在这种结构下,Li1.3Al0.3Ti1.7(PO4)3(LATP)与聚(乙烯醇)甲基醚丙烯酸酯结合,既有柔软的表面又有机械强度高的陶瓷体相。此外将一维Li3xLa2/3–xTiO3(LLTO)纳米线与聚丙烯腈混合可以提供连续的锂离子通道,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0.1mScm-1(图5f,g)。将石榴石相Li7La3Zr2O12(LLZO)纳米线与聚环氧乙烯(PEO)结合也有类似的效应。
图5无机和有机固态电解质
a.超级导体Li10GeP2S12的离子电导率的阿伦尼乌斯曲线。插图:Li10GeP2S12从c轴投影的晶体结构
b.40°C下,含31wt%P(STFSILi)的P(STFSILi)-b-PEO-b-P(STFSILi)和含25wt%PS的PS–PEO–PS的拉伸强度对比
c.毛发状纳米颗粒与聚苯醚交联的示意图,可被用来制备坚韧的膜
d.柔韧的、一个颗粒厚的Li1.6Al0.5Ti0.95Ta0.5(PO4)3-聚合物膜的横截面SEM图(上)和电子照片(下)
e.使用聚合物/陶瓷/聚合物三明治结构电解质的全电池示意图
f.与少量LLTO纳米线混合之后的聚丙烯腈(PAN)的阿伦尼乌斯曲线
g.聚丙烯腈(PAN)与LLTO纳米线混合可提供连续的离子通道
h.LLZO纳米线与PEO交联的示意图
7.用于金属锂的先进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对金属锂负极的研究。这些测试技术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研究锂沉积的微观结构,另一类被用来观测表面化学。SEM、TEM、光学显微镜、AFM和NMR等被用来进行形貌观察,而FTIR、XPS、AES等则被用来进行表面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早年的报道都是在静态下进行原位或者非原位分析,而使用现场原位分析则能提供锂负极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更加有意义的动力学信息,然而现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在开路电池中原位TEM测试技术最早被用来观测锂枝晶的形成和锂负极的电化学行为(图6a,b)。相似的,原位SEM也被用来观测锂的不均匀沉积。然而这些观察仅局限在离子液体或固态电解质中,因为液态电解质极易挥发。
最近,微型密封电化学液体电池被用于原位TEM观测电化学动力学和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定量测试(图6c)。观测商用碳酸盐电解质中SEI的生长和锂的电镀/剥离过程(图6d,e)或者使用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估算SEI层的密度和富锂相的形成也是十分可行的。X射线技术也能为电池的电化学动力学提供有效的信息,例如,使用空间和时间分辨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可以得到锂-空气电池在充放电循环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电极深度出的电极成分变化(图6f);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还能观测到锂-聚合物-锂对称电池中早期的枝晶形成(图6g)。此外,现场原位7Li-NMR谱,7Li-磁共振成像(MRI,图6h)和电子顺磁共振谱也是锂成核和生长的半定量分析手段。结合各种测试分析手段,包括现场原位以及事后分析,可以为锂的动力学行为提供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图6用于金属锂性能表征的先进测试技术
a.开路电池结构中原位TEM设置的示意图
b.开路电池结构用原位TEM观察锂在碳半球上的沉积
c.原位电化学液体电池TEM支架以及相应的液态电池设计
d.液体电池中原位TEM对SEI的观察
e.液体电池中原位TEM对锂枝晶生长的观察
f.用于现场原位微聚焦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观测的电池设计示意图
g.锂/聚合物/锂对称电池循环到不同阶段时的X射线层析成象法3维重现图像(左上,0Ccm−2;右上,9Ccm−2;左下,84Ccm−2;右下,296Ccm−2)
h.对称电池在锂电镀后的三维7LiMRI图。2D切片为水平方向(x-y)的横截面
【总结&展望】
尽管在锂负极的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其实际应用之前还要更为深入的探索。从金属锂负极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2D和3D锂的形成;(2)金属锂的表征;(3)SEI和其他界面工程;(4)固态电解质;(5)全电池设计;(6)电池安全运行的智能设计。
总的来说,通过单一的策略来解决锂负极中的问题是不可能的,需要结合各种各样的方法才能最终使锂负极成为一种可行的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而先进的测试技术则为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金属锂负极复兴在即,需要研究者在基础理论、材料设计和电池工程等方面投入更多的努力。
图7锂电池工程和全电池设计的展望
a.反应性的气体/蒸汽涂层
b.压层镀膜
c.自修复高分子涂层
d.多层涂层
e.金属锂全电池设计中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在其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名称“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项目实施内容由“年产20GWh动力锂离
日前,美国清洁能源协会声称,一项对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火灾事故的第三方审查发现,这些火灾均未导致污染物浓度达到引发公众健康担忧或需要进一步处理程度。2025年1月16日,莫斯兰汀电池储能系统发生火灾与此同时,美国清洁能源协会还发布了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蓝图。建议电池储能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9,181.71万元,同比上升11.98%;实现营业利润128,344.97万元,同比上升31.58%;实现利润总额126,310.97万元,同比上升33.22%;实现净利润115,413.42万元,同比上升19.09%,其中,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亮点:1.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热膜对电池模组快速加热的方法。2.研究了电池加热功率、加热部位及模组多维度错位协同加热方法对电池温度场及其升温速率的影响。摘要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加热是提升储能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以及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储能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加热问题,本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鹏辉能源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亿元。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8.68亿元,同比增长7.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88亿元,同比下降5.82%。报告显示,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中伟股份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股份(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据公告显示,本次H股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作韩国生产基地第一期项目,以扩大镍系材料产能,预计镍系pCAM年产能为36000公吨。还将用作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及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
2025年一季度,中国储能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该季度内储能领域共发生92起融资事件,单笔金额最高达14.2亿元,显示出资本对该领域的强劲信心。宁德时代、中金资本、长江资本等资本巨头持续加码,重点布局电池技术、氢能储能、智慧能源三大赛道,推动行业快
近日,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湖南裕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决定公示。从公示信息来看,湖南裕能拟投资15000万元,在现有厂区预留的二期用地范围内建设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为年拆解回收2万吨废旧锂电
根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5.03GW/11.79GWh,同比-1.5%/-5.5%。其中表前新增装机规模4.46GW/10.57GWh,同比-0.2%/-4.4%,用户侧新增装机规模575MW/1124MWh,同比-10.9%/-11.6%。图12025年1-3月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近日,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获得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区集团(TÜVSÜD)(以下简称"TUV南德")颁发的iso14067产品碳足迹证书。这一成果标志着正泰电源在低碳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其产品的绿色发展之路再添璀璨光芒。此次认证的产品是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集装箱”),依据I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21日,江苏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5年无锡市储能产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储能产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其中规定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单体)产品检验项目包括25℃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过充电性能试验、过放电性能试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0日,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司固态电池项目研发进展。表示公司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并加快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1、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双向发
聚焦硫化锂与锂金属负极。在中国锂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之际,两大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其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相对明确地公开了各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两家公司均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这两大关键材料,此举被视为在传统锂盐业务承压背景下,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8日,道氏技术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不断深化拓展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布局,积极夯实固态电池材料工艺技术,整合研发力量,推动材料的优化创新和产能建设。公司有信心快速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大规模产业化,
作者:梅悦旎,屈雯洁,程广玉,向永贵,陆海燕,邵晓丹,张益明,王可单位:空间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引用本文:梅悦旎,屈雯洁,程广玉,等.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77-89.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67本文亮点:1、本文对当前主流的正极
2月20日,华为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正式推出巨鲸电池2.0,以“6C超快充+800V高压增程”技术组合,再次刷新行业天花板。目前来看,全新的巨鲸电池2.0相较于1.0进步非常大。6C超充电芯体系:巨鲸电池2.0包含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其中增程版是全球首个800V高压增程6C电池包,容量达到65kWh,SOC从1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1日,道氏技术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项目技术委托开发合同》。根据合同,道氏技术将委托后者进行超薄金属锂负极的研发,其中包括单面/双面锂覆铜超薄锂负极带材的开发和自支撑超薄锂负极带材的开发。合作期限为2024年12月2日至2027年12月1日,合同总额为人民币300万元。公告显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1日,道氏技术公告,道氏技术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项目技术委托开发合同》,道氏技术将委托电子科技大学进行超薄金属锂负极的研发,包括单面/双面锂覆铜超薄锂负极带材的开发和自支撑超薄锂负极带材的开发。此次合作旨在开发低成本、卷对卷的新型量产制备,开拓超薄锂负极在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7月11-13日,2024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仇杰出席并演讲。仇杰强调了固态锂电池作为下一代技术的重要性。他提到固态电池的三个主要优势:一、低温性能好。电解液低温下粘度增大,电导率急剧降低,而固态电解质在低温下仍然具有良
在市场的高度关注和热炒下,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也无法对固态电池避而不谈。日前,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CIBF上表示,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9打分),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吴凯称,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7-8分的水平,“2027年,宁德时
“亿纬锂能布局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包括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我们一直是全球用金属锂最大的公司,锂金属电池我们当仁不让。”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今年年初如是表示。据悉,亿纬的锂金属电池已经做到450Wh/kg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800多次,在一些特殊而较有前景的应用场景得到应用。除了亿纬锂
锂离子电池是能量密度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化学储能体系,提升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研发的主要目标,中国、美国、欧洲和日韩等国家都将开发400-600Wh/kg锂电池作为锂电池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自1991年索尼公司首次实现锂离子电池商业应用以来,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能量密度从90Wh/kg提升到目前的360Wh/kg
圆柱应用多点开花。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其核心驱动力首先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的提升。而随着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从电动汽车到航空、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一场围绕终端应用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以上均预示着行业洗牌正在酝酿。大圆柱借力高端车型破局,制造效率与标准化优势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7日,冠盛股份发布其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冠盛东驰固态电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投产,产能爬坡情况将根据现场调试和生产进度决定。冠盛股份提到,其固态电池有两个发展方向。在储能电池领域,采用磷酸铁锂半固态方案,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负极材料为石墨,未来可能用到硅碳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主旨发言中国电池产业又走到了关键的节点。“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消息,在2025徽商大会徽商回归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新型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项目签约。项目将落户安徽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总投资34亿元,拟用地500亩,主要产品为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7.6亿元,规划用地100亩,
2025年,钠电池正在打破其市场容量小、产业化进程慢的行业误解,正迎来产业化爆发的关键时间节点。近期,锂电池部分原材料价格呈上涨趋势,引发业界担忧情绪;与此同时,钠电池在电动汽车、工程车辆、两轮电动车,以及汽车启停、储能等领域,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且其性价比持续提升,逼近磷酸
近日,新疆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杭州锦江集团磋商,计划在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设立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硅碳负极材料产业,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链的拓展与升级。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万吨颗粒硅及对应年产20万吨以上硅烷气的生产能力,力争成为新疆地区最大的多维度新能源材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9日,广东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鼓励企业加大对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重点培育能量密度超350Wh/kg的半固态电池和超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项目,推动固态电池产品规模化量产落地。聚焦关键核心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8日,道氏技术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不断深化拓展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布局,积极夯实固态电池材料工艺技术,整合研发力量,推动材料的优化创新和产能建设。公司有信心快速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大规模产业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8日,南都电源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目前数据中心产品是铅酸电池以国内客户为主,高压锂电产品海外认可度较高,均为海外出货。目前国内锂电在数据中心应用偏少,但在北美和东南亚,受环保和占地要求等影响,锂电渗透速度提升。锂电方案不仅能提高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更符合行
硅碳负极最近越来越火,曾经借势高镍三元,现在又搭上了固态电池。贝瑞特、璞泰来等负极大厂也纷纷押宝其中。然而,硅碳负极相关材料是否真能带领锂电负极企业走出盈利困境?目前市场显然期待过高。01技术突破,市场期待过于迫切2024年以来,硅碳负极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2月12日,贝特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