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锂离子电池对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业化的使用碳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现已基本接近其理论容量,难以满足便携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大规模能量存储等方面越来越高的应用要求。在可用作锂电池负极的材料中,金属锂具有最大的理论能量密度(3860mAhg−1或2061mAhcm−3)和最低的电化学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V),是下一代高能锂电池如Li-S和Li-空气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然而,金属锂负极在实际应用中易生成枝晶,解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是当前金属锂负极研究的重点。
近期,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崔屹教授在Nature Nano 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Reviving the lithium metal anode for high-energy batteries”的综述,首次系统总结了当前对于金属锂负极的理解,强调了近期在材料设计和先进表征方法上的重大进展,并且为金属锂负极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综述总览图
1.金属锂负极的挑战
在金属锂负极实用化之前,需要克服其在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会不均匀沉积形成枝晶而造成电池短路;同时低的库伦效率和逐渐增长的锂负极超电势也会导致容量的急剧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界面化学、锂沉积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1.1锂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形成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是电池研究的重点。由于Li+/Li具有高度负的电化学势,任何电解质都能在锂表面被还原,通过钝化SEI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金属锂负极对SEI的要求很高,锂上的SEI应具有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和好的电子阻挡能力,成分、形态和离子电导率要均一。由于循环过程中界面起伏比较大,还要求SEI具有良好的柔韧性甚至弹性。
烷基碳酸锂和醚类是适用于锂负极的两种重要的电解质,改善碳酸盐电解质中的锂负极,有望取代传统的碳负极而大幅提高电池容量;发展醚类电解质中的锂负极从长远来看将会有利于Li-S和Li-空气电池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两种电解质系统SEI形成的机理类似,在某一体系中的发现可以被应用到另一个体系中。
1.2锂枝晶生长理论
工业在大电流下电镀金属如Cu、Ni和Zn时,由于阳离子逐渐被耗尽,打破了电极表面的电中性产生空间电荷层,导致金属的不均匀沉积,枝晶生长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在锂电池中,锂枝晶的形成机理却有所不同,需要考虑界面化学的影响。锂的还原电极电极电势比较高,会在表面自发形成SEI层。如果SEI的锂离子电导率不均一,将会导致不均匀成核。此外,循环过程的体积变化会使SEI出现裂纹,反过来会加剧锂的不均匀沉积。锂枝晶生长是自增强的过程。
1.3极大的相对体积变化
所有的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体积变化,甚至连商业化的石墨电极也有10%的体积变化。而对于金属锂来说,由于其没有主体,体积变化则更大。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单边商用电极的面积容量需要达到3mAhcm−2,对于锂来说将会有14.6μm的体积变化。这个数值在将来还会更大,意味着在循环过程中锂界面的移动将会达到几十个微米。
1.4金属锂挑战之间的联系
图1b总结了金属锂负极最主要的问题。在锂电镀的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使SEI破裂(步骤1),促进锂枝晶在裂缝处生长(步骤2)。在锂剥离的过程中,体积变化进一步破坏SEI层,而从结点处剥离则会打断电接触形成“死”锂(金属锂从基底上孤立,步骤3),不断循环之后,以上过程将会反复发生最终形成多孔锂电极,造成容量急剧降低。更详细的联系如图1c所示。SEI的断裂,化学副反应,枝晶和“死”锂的形成,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和容量下降。
图1锂金属负极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a.汽油、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锂金属/LOM电池、Li-S和Li-空气电池的实际比能量(粉色)和能量密度(蓝色)
b.锂剥离/电镀过程的示意图。步骤1:锂电镀使体积膨胀,SEI膜开裂;步骤2:机械电镀使锂枝晶从裂缝上生长;步骤3:锂剥离导致孤立锂的产生,体积变化使SEI进一步破裂;步骤4:不断循环,使1-3步反复发生,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和容量下降
c.金属锂负极的不同挑战之间的联系,源于高的反应活性和极大的相对体积变化
2.稳定金属锂负极的电解质工程
电解质添加剂已被用来改善锂负极的性能。这些添加剂可以在锂表面分解,聚合或者吸附,修饰SEI的物理化学性能,调节锂沉积过程中的电流分布。添加剂的存在,有时甚至在ppm量级,也能改变沉积形态和循环效率。典型的添加剂有气体分子(CO2,SO2,N2O)、2-甲基呋喃、有机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各种表面活性剂等。
2.1含氟化合物
在碳酸盐电解质中加入少量的HF和H2O可以在锂表面形成稠密且均一的LiF/Li2O双分子层,使锂的沉积变得平滑。然而库伦效率不高、循环几次之后保护作用消失是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氟盐例如LiPF6、(C2H5)4NF(HF)4和LiF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氟代碳酸乙烯酯是一种薄膜形成添加剂,可在锂表面形成柔软的薄膜,抑制锂枝晶生成,提高库伦效率。
2.2自修复静电场
在碳酸盐电解质中加入Cs+和Rb+等添加剂,可以通过“自修复静电场”机理避免锂枝晶的形成。如果金属离子(M+)添加剂具有比锂更低的还原电势,在锂沉积的过程中,M+会吸附在锂表面而不被还原。如果发生了不均匀的锂沉积,凸起处的电荷积累将会吸引更多的M+形成静电场。正电荷电场将会排斥锂离子,降低凸起的蔓延,从而改善锂的沉积质量。
图2不同电解质添加剂的影响
a.基于自修复静电场理论的锂沉积过程图解。M+会吸附在凸起处形成静电场,排斥锂离子,减缓凸起的生长
b.1M没有添加剂的LiPF6/丙烯碳酸盐在0.1mAcm−2电流密度下锂的沉积形态
c.1M添加0.05M的CsPF6的LiPF6/丙烯碳酸盐在0.1mAcm−2电流密度下锂的沉积形态
d.280次循环之后7MLiTFSI(DOL/DME)电解质中锂金属锂表面的SEM图,可以看出表面没有枝晶生成
e.1.0mAcm−2电流密度下,1MLiPF6/PC(左)和4MLiFSI/DME(右)中锂在铜上沉积的表面形貌和光学照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作者:叶石丰1,洪朝锋2,綦晓2,吴伟雄2,谭子健1,周奇1,张兆阳1单位: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2.暨南大学能源电力研究中心引用:叶石丰,洪朝锋,綦晓,等.基于EEMD-GRU-NN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预测方法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380-38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571本文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4日,山东省地方标准《锂离子电池储能性能测试及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全国首个锂离子电池储能地方标准。《规范》发布于2月24日,由山东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征求《点火枪安全规范》等26项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的通知。其中包含《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计划。《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由国家标准委提出,委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要起草
作者:陈峥彭月胡竞元申江卫肖仁鑫夏雪磊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引用:陈峥,彭月,胡竞元,等.基于短期充电数据和增强鲸鱼优化算法的锂离子电池容量预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319-330.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686本文亮点:1.仅利用前30分钟充电数据且采样间隔为30秒的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贵州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的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的厂房钢结构主体已全部完工,项目整体综合完成率达96%左右,现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室内在进行吊顶装修、地坪硬化等,室外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包含室外管网、室外绿化、
3月19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做好2025年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碳计量工作的通知(鄂市监量函〔2025〕44号)。其中提到,全力推进碳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紧紧围绕锂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需求,着眼企业碳足迹管理中长期需求,协同产业链龙头企业,借鉴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系统编制碳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作者:张文婧肖伟伊亚辉钱利勤单位: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引用:张文婧,肖伟,伊亚辉,等.锂离子电池安全改性策略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104-123.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579本文亮点:1.根据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制,总结了在电池部件集流体上最具有创新性的改进方法:将集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3月4日,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进口管理要求,并对《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2020年第78号)进行修订,形成《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
作者:刘通1,3杨瑰婷1毕辉4梅悦旎1刘硕1宫勇吉3罗文雷2单位:1.空间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2.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引用:刘通,杨瑰婷,毕辉,等.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65.4万吨,同比仅增长5.0%,其中回收的磷酸铁锂电池及废料达到40.0万吨,占比继续提升至61.2%,三元锂电池及废料为24.3万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1日,道氏技术公告,道氏技术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项目技术委托开发合同》,道氏技术将委托电子科技大学进行超薄金属锂负极的研发,包括单面/双面锂覆铜超薄锂负极带材的开发和自支撑超薄锂负极带材的开发。此次合作旨在开发低成本、卷对卷的新型量产制备,开拓超薄锂负极在高
西宁海关5月13日晚对外表示,青海省金昆仑锂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金属锂经西宁海关所属格尔木海关检验合格后,顺利出口日本。这是青海省金属锂首次出口国外。青海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接续地,青海锂资源占全球锂储量的60%以上,青海是中国锂资源最丰富的省份。金属锂是锂行业深加工产品,被称为“能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持续提升也推动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目前普遍使用的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远远无法满足高比能电池的设计需求,因此容量更高的Si和SiO材料体系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即便是容量更高的Si负极也无法满足400Wh/kg,甚至500Wh/kg下一代高比能电池的需求,因此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锂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针对金属锂负极易生成锂枝晶、库伦效率低、锂电极易粉化、电池易干液的问题,系统介绍了目前金属锂负极改性几个大的研究方向,即设计人造SEI膜、电解液修饰、设计新型结构的锂负极。最后对金属锂负极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江汉大
早在索尼推出首款商用锂离子电池之前采用金属锂负极的锂电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金属锂负极在充电的过程中存在锂枝晶的问题,锂枝晶会引起两方面的问题:1)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发生断裂成为死锂,导致电池容量衰减;2)锂枝晶不断生长,最终会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鉴于以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消息,在2025徽商大会徽商回归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新型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项目签约。项目将落户安徽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总投资34亿元,拟用地500亩,主要产品为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7.6亿元,规划用地100亩,
近日,新疆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杭州锦江集团磋商,计划在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设立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硅碳负极材料产业,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链的拓展与升级。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万吨颗粒硅及对应年产20万吨以上硅烷气的生产能力,力争成为新疆地区最大的多维度新能源材料
根据规划,合肥启宸一期生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年产能预计达千吨级。近日,创合汇资本联合合肥市种子基金、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完成对合肥启宸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肥启宸”)的千万级天使轮投资。资料显示,合肥启宸成立于2024年10月,核心团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
硅碳负极最近越来越火,曾经借势高镍三元,现在又搭上了固态电池。贝瑞特、璞泰来等负极大厂也纷纷押宝其中。然而,硅碳负极相关材料是否真能带领锂电负极企业走出盈利困境?目前市场显然期待过高。01技术突破,市场期待过于迫切2024年以来,硅碳负极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2月12日,贝特瑞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促局消息,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签署2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资料显示,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CVD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公司。
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温性能好、高倍率、高安全”等优势,可广泛应用在电动二轮车、微型车、储能等市场。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量产应用,GGII预计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出货量超4.5GWh,2030年出货量有望超30GWh。按1GWh钠离子电池消耗1500吨负极材料计算,到2030年,我国钠离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4日,华盛锂电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自有资金3999.9999万元向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按照6.50元/股的价格认购浦士达定向发行的股份。本次投资后,华盛锂电将直接持有浦士达615.38万股,持股比例为14.68%。华盛锂电称,本次投资旨在抓住新能源汽车对高容量负
作为突破电池能量密度桎梏的助力利器,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来、上汽智己、广汽埃安、奔驰、极氪等众多车企都已经开始或即将搭载硅基负极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厂商也都已布局硅基负极动力电池产品。“硅基负极是未来最有可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埃普诺集团消息,5月21日,埃普诺集团旗下内江子公司硅碳负极项目首批设备顺利进场,这标志着内江年产12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即将迈入关键的设备安装阶段。2023年6月27日,四川内江经开区与埃普诺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和年产3万吨高纯微米硅材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硅宝科技5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已向19家动力电池厂及圆柱电池客户、7家3C电池厂客户送样测评,已实现订单突破,得到客户好评,目前正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批量供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