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能源、通信、物流 读懂这三张巨网 看清中国未来二十年

2017-03-23 09:12来源:宁南山关键词:特高压电网系统全球能源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通信网络覆盖比发达国家好,无怪乎两个原因:

一个是体制问题,在中国这种三大运营商都是国有,都将全国通信网络作为建设目标的情况,在国外非常少,因此中国实际上有三张全国通信网络。

第二个就是经济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农村有6亿人,搞网络覆盖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有经济回报,发达国家80%--9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搞网络全国土覆盖经济上划不来,运营商根本就不愿意投入。

在网速快于我国的国家,尽管在市区有很快的网速,但是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偏远农村,国家公园,信号覆盖就不如我国。而中国,哪怕在最远的新疆,甘肃,中国工人同样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在铁路沿线布设通讯基站,中国人对把基础设施扩展到所有的国土,让所有国民享受到便利方面,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执着。

信号覆盖,我们可以和美国,日本和英国三个国家比较。

美国想必很多人都清楚,由于9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导致城市以外的地区信号覆盖非常差,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商有覆盖全美国的网络。而中国三大运营商全部全国覆盖。

大部分城市地铁没信号,国家公园手机信号非常差,加州一号公路上也经常没信号,在美国公路上导航,GPS是必须的,千万不要想着依赖手机。这在中国不可想象,你去中国哪个城市,会一出城就发现手机信号挂了?

美国人就算在家里面,在厕所就没有信号是很正常的,要是在中国的小区也这样,居民早就投诉了。这个上留美学生很多,随便一搜就能搜到很多回答。

至于英国也是同样,截止到2016年初,手机信号覆盖率2G为93%,3G为88%,4G为46%,完全无法和中国比,英国那么小的国家,也就是即使你只是用手机打电话,覆盖率也只有93%。

再看看网速和韩国,阿联酋等一起排在世界前几位的日本,不仅在很多乡村没有手机信号,就连在贵为日本首都的东京,直到2013年才实现地铁手机网络信号全覆盖。

同样的还有欧洲大陆的德国,柏林的地铁手机信号也是前几年华为完成覆盖的。

国内有的人,总是把西方想的高大上,事实上在中国旅行,几乎所有的宾馆,酒店,WIFI网络都已经是标准配置,而且免费。

而我去欧洲和澳洲旅行,几乎所有的宾馆,酒店,WIFI网络都是收费的,而且收费不便宜,网速快慢要看运气,有的hotel网速非常慢,甚至发个邮件都很痛苦。我会告诉你在澳大利亚,如果是住100多澳币的平价hotel,网速大多都很慢,找网速快的看你运气好不好。就我个人感受而言,真正网速称得上比我国快的国家,基本都在东亚。

再说设备的国产化,华为和中兴占据了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大部分份额和利润。

这个世界上能由国产设备组成自主通信网络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韩国,瑞典,日本,芬兰,德国。实际上这8个国家,除了美国严密封锁以外,其他7个国家全部都有华为的通讯设备组成的网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4G网络设备华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例如软银的4G设备基本都是采购自华为。华为公司在通讯技术方面,已经逐渐从追赶爱立信,思科,到和欧美齐头并进,到现在已经开始逐渐领先世界,在2016年科学大会上公开宣布进入无人区,在5G领域已经有开始在世界领跑的趋势。

对应能源传输,物资传输和信息传输三张网络:人类最大最先进的电网,人类最有效率的物流体系和人类覆盖最广阔的通信网络,只有中国能够打造,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外国,或是因为技术,或是因为制度,或是因为经济原因,没有一个能够自主完成其中任何一种。中国人能建立如此领先,复杂而又高效的系统,充分说明中国具有优秀民族的所有特征。

在这三张网络以外,中国还有大量领先世界的技术,例如量子通信卫星,10倍音速飞行器,使用国产芯片的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铁基超导技术等等,除此之外,我再举五个例子,

1:核电站压力容器的C形密封件

核电站压力容器是核电站核心部件之一,而密封件则是防止外泄的关键部件。

中国核电站压力容器已经实现了全国产化,其中C形密封件由中国最大的静密封生产公司之一的浙江天生密封件公司设计制造,价格30万左右,美帝的价格则是超过300万人民币。国内秦山,红河等核电站都实现了应用。

C形密封件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能造,法国和日本都是核电强国,但是密封件却不能实现自产,要从美国购买昂贵的密封件,成本上无法和中国核电竞争。

实际上,中国的C形密封件出来并且成功应用以后,美帝300万的密封件基本就要退出市场了。中国每造一个东西,总是有人跳出来说,某某核心设备是进口的,我就哈哈一笑,我之前已经在中国为什么不受待见里面回答了,部分国人崇拜的发达国家,是在不同国家之间分工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全国产化。日本的核电就是个例子,很多部件就需要从欧美进口。

2:煤制油技术单向阀

煤制油技术中国居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但是今天我们不看煤制油技术,我们看这个庞大系统里面的一个小部件:单向阀,

全世界本来只有德国一家公司生产,他们获取了多么高的利润呢,一个小小的阀门,价格高达180万人民币,而寿命最长只有3个小时。折旧费用平均一分钟一万元。中国湖南西迪技术公司研发出单向阀后,价格只有20万人民币,而寿命有1年多。这家德国公司已经彻底退出竞争。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想搞煤变油技术,如果不买中国的装备,根本无法和中国竞争。

3:飞机刹车技术

这个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搞笑,但是其实是件很严肃的事情,飞机的重量多达几十吨,而落地时的时速高达几百公里,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碳陶刹车盘,并且已经应用了军用飞机的7个机型上,这项技术是源自2004年的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由西北工业大学与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碳陶刹车盘产品,日前成批量装备部队7个飞机机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率先使用碳陶刹车盘的国家,标志着中国飞机刹车技术跻身于世界领先水平。

上世纪90年代,飞机碳陶刹车技术在国际上刚刚兴起,各发达国家均纷纷投入巨资研制,收效甚微。该产品的研制,源于2004年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我国飞机碳刹车核心企业的西安制动联手。历经12年的攻关,上万次的台架试验,共突破了三大关键技术,形成了5个重大技术发明点,获得了19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在国内属首创,站在2016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领奖台。

该碳陶刹车盘与上一代刹车盘相比,静摩擦系数提高1—2倍,湿态摩擦性能衰减降低60%以上,磨损率降低50%以上,使用寿命提高1—2倍。生产周期降低2/3,生产成本降低1/3,能耗降低2/3,性价比提高2—3倍。价格也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50%—60%,是目前国际上发现唯一能在1500℃高温环境下,各项物理性能不发生衰减的材料。推广应用后,每年可为我国民航客机节约成本3亿元左右。

请注意最后一句话,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刹车盘已经用于我国民航客机,我国民航客机目前主要是三个型号,新舟60,ARJ21和即将首飞的C919。其中ARJ21到2017年2月已经成功的在成都航空公司飞行了5000小时,经受住了初步考验。

4:治疗帕金森的脑起搏器

从我国的前领导人,到拳王阿里,都受到帕金森疾病的困扰而无法根治。而用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已经是现在最有效果的治疗手段。

2014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品驰公司、北京天坛医院联合研制的清华脑起搏器,不仅打破了美国公司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而且凭借质优价廉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信任,一年多时间就推广应用到全国4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手术1000多例次。

脑起搏器这个东西,全世界只有美国美敦力和中国品驰科技两家能造,但是品驰的产品明显更受市场欢迎,到2016年,全国治疗帕金森手术,使用品驰脑起搏器的一年超过2000例,使用美敦力的一年只有1000例多点,且品驰的增长速度远快于美敦力。品驰科技在快速的对美国产品进行替代。

欧洲,日本均不掌握植入脑部的电机设备技术,做手术需要从中国和美国买。不仅如此,依托清华智力资源的品驰公司还在研发治疗癫痫,老年痴呆这些疾病的植入设备治疗技术。

5:基因测序仪

基因测序是全世界正在蓬勃发展的大产业,作为核心装备的基因测序仪,一台价格高达数百万人民币,其设计制造目前只有美国,中国,瑞士三个国家掌握,其中美国仅有的两家测序仪供应商Illumina和生命科技,illumina是美国的大牛股,过去十年股价上涨200倍,被评为全球最聪明的公司,排名在特斯拉之前。瑞士的罗氏科技也可以制造。国内目前有6款国产基因测序仪,其中深圳华因康和华大基因都不错。

国产的测序仪的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试剂耗材则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基因测序仪设备都需要进口。

“作为下游企业,对基因测序仪及耗材需求量很大,国内的企业自主研发成功基因测序仪,将大大降低我们的测序成本。”华大基因项目基因负责人施玉健表示。现在有了自己国产测序仪,测序仪和试剂要便宜很多,在未来3年内,上游的国产测序设备将具有竞争优势,切割国外产品的国内市场,推动国内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

其他中国领先,或者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仅有两三个国家能造的东西还很多,随便可以列出很多项,一个科技水平世界第二的国家,必然有大量独有技术,不然何以能成为唯一有可能挑战美国的国家?国内的问题主要是做的多,宣传的少,不过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科技进步非常快,已经在逐步进化到不想宣传你也快藏不住了。

原标题:有哪些东西中国能造 外国不能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电网系统查看更多>全球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