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带领团队,利用“才”固溴,设计、制备出兼具高活性和固溴功能的笼状多孔碳材料,并实现了其在锌溴液流电池中的应用。相关成果发表于德国《先进材料》。
Br2/Br-氧化还原电对因具有较高的电极电势和低廉的成本,使溴基液流电池成为研究热点之一。Br2/Br-反应活性较低和溴的交叉互混是溴基液流电池面临的关键挑战。
该团队设计了一类中空多孔纳米笼状材料,其外壳的孔径介于溴离子和络合态溴之间;利用“孔径筛分效应”,使溴离子在笼内部发生电化学反应后“固定”在内部,从而有效抑制溴的交叉污染。采用该材料组装的单电池在80mA/cm2充放电条件下,库伦效率达到98%,能量效率达到81%。该工作为溴基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鲁文静副研究员团队在溴基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团队通过在电极表面基于可逆的固态溴络合效应,同步提高了电极的固溴能力和催化活性,降低了溴基液流电池的自放电率,提高了电池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向电极表
11月9日,中核汇能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储能集中采购招标公告发布。两标段共采购规模6GWh,分别为1GWh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和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全国第二次1GWh的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采,招标主体依旧是中核汇能。一个月前,国家电投也发布了1GWh液流电池集采,但并未指明“全钒”。不过,从接连出现GW
长时储能已经在欧美多国获得资金和政策支持。2022年11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为长时储能项目提供至少3.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充放电循环时长在10小时以上的零碳且低成本的长时储能技术有望获得资助。欧盟委员会也在2023年开年发布声明称,将为78个具有潜力的初创公司提供高达4.7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包括了
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技术。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安全可靠、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包括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锌溴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和液流电池新体系包括基于溴基
近日,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团队与比利时科尔德集团控股EcoSourcen公司签署了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许可合同,共同推动该技术在欧洲市场的推广应用。这是大连化物所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首次输出至发达国家。实现技术“走出去”,液流电池再次回归公众视野。目前,液流电池应用情况如何?储能正处于发展风
能源转型激发了长时储能的迅速发展。(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储能”ID:weixin-gg-ess作者:高工观察)目前,关于长时储能的定义上没有定论。2021年,美国能源部的长时储能的相关报告提到,把长时储能定义为至少连续运(放电)时间为10小时,使用寿命在15至20年。目前,国内的储能电站常规储能时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3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2个独立的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容量为30kWh。经测试,该系统在额定10kW功率下放电时,放电电量为30kWh。该系统可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的举措之一,储能肩负重任。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将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电力系统“双侧随机性”特征将进一步凸显。为此,应当加强对用户侧资源的管理,使其逐步成为与电网广泛互动的重要资源,实现供需双侧资源的协调优化,助力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氮化钛纳米棒阵列三维复合电极材料,并应用于锌溴基液流电池中,大大提高了其功率密度。溴(Br2/Br-)基液流电池,特别是锌溴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解液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在ElectrochemicalEnergyReviews期刊发表题为“ProgressandPerspectivesofFlowBatteryTechnologies”的综述论文,系统论述了液流电池技术的研发现状和展望本综述亮点:1、总结了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锌基液流电池和液流电池
01前言当今世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化石能源日益消耗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必不可少的途径。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并网和大型电网的调峰、调频都离不开先进的储能技术。液流电
作者:王钦1张艳岗1梁君飞1王华2单位:1.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引用:王钦,张艳岗,梁君飞,等.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70-582.WANGQin,ZHANGYangang,LIANGJunfei,etal.Challengesandstrategiesforinterfacefailuresinsil
作者:王泓张开悦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893引用:王泓,张开悦.全钒液流电池碳毡电极的热处理活化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488-496.本文亮点:1.设计了用于碳毡电极活化的低温短时热处理策略,实现了多孔电极结构强度与催化活性的最优匹
3月26日,天合元氢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重磅推出自主研发的“天擎系列第二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作为全球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商之一,天合元氢以“更安全、更稳定、更高效、更经济”为核心的新一代产品,突破规模化制氢场景中的技术瓶颈,为绿氢规模化发展提供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1日,全球产能最大的短流程钒电解液制备项目在内江投运,这是四川发展(控股)公司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速布局新型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标志着四川省储能产业建圈强链迈出新步伐。此次投产的年产60000m短流程钒电解液制备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立足“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发展底色更绿、成色更足。今年2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2025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提出“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探索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作者:刘通1,3杨瑰婷1毕辉4梅悦旎1刘硕1宫勇吉3罗文雷2单位:1.空间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2.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引用:刘通,杨瑰婷,毕辉,等.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梅悦旎,屈雯洁,程广玉,向永贵,陆海燕,邵晓丹,张益明,王可单位:空间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引用本文:梅悦旎,屈雯洁,程广玉,等.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77-89.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67本文亮点:1、本文对当前主流的正极
作者:江训昌1,2喻科霖3杨大祥1,2,4廖敏会5周洋5单位:1.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2.重庆交通大学;3.重庆市育才中学;4.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5.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引用:江训昌,喻科霖,杨大祥,等.原位聚合制备PDOL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
在全球绿氢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阳光氢能水电解制氢实证基地完成双重升级:测试容量跃升至30MW,同步构建起覆盖材料-设备-系统全链的数字化验证体系。这座占地9000平方米、运行超14000小时的行业标杆基地,正以硬核测试+智慧内核重塑绿氢技术创新生态。模块扩容破局规模测试面临电解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原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山东电工与济高科创投集团签约活动举行。会上,双方签署新型储能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聚焦新型储能产业,全力支持山东电工所属电工液储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成、电堆生产等业务在济南高新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液流储能技术水平、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扩大液流储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15日,吉林省能源局发布《吉林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规模不低于100万千瓦,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成效明显,新型储能年等效充放电循环达到300次,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到2030年新型储能规模不低于300万千瓦。文件提到
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与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交汇之际,一场重塑中国能源版图的战略性布局在黄河“几字弯”腹地拉开帷幕。4月15日上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与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辰新能”)正式签署总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双技术路线+智
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峰会齐聚全球储能一线品牌,共探行业发展大势。作为全钒液流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星辰新能携星辰装备、星辰材料、灵动矩阵三大业务板块惊艳亮相,全面展示能源科技与数字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打开能
近日,南网产投集团下属南海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南海设计院”)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与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中标惠州惠阳50兆瓦/30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作为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东省新型储能示范工程,预计2027年投入运
美国储能行业迎来重磅消息——美国本土企业StrytenEnergy宣布将全美电池产能扩大至24GWh。这一战略布局覆盖军用、电网储能等关键领域。StrytenEnerg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贾德(MikeJudd)表示:“扩大本土产能是公司对美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坚定承诺。在能源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StrytenEnergy制造
4月12日,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广核(湖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广核(山西)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合作标志着国润储能与中国广核集团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深度携手,共同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动力。根据协议,三方将围绕风电、光伏及
2025年4月10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先生作主旨报告,并重磅发布了《储能产业研
作者:梁振飞1王兴兴2胡皓晨3李艳红2欧阳博学2孙晓云3高瑞茂2叶骏2王德仁3单位:1.华电(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青海海西817000;2.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60;3.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引用:梁振飞,王兴兴,胡皓晨,等.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与隔膜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
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将于2025年4月10-12日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峰会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将举办1场开幕式、1场领袖闭门会、1场院士
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将于2025年4月10-12日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峰会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将举办1场开幕式、1场领袖闭门会、1场院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