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东:大力发展热电联产 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文)

2017-04-26 16:1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超低排放燃煤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2017年年底前,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实施山东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影响人民居住环境安全、饮用水安全等污染隐患突出的污染地块和拟开发建设用作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加快建立适用技术模式。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过程监管制度,严格修复方案审查,加强修复过程监督和检查,由第三方对损害、修复成效进行评估,探索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责任终身追究机制。

(四)着力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1.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南水北调沿线等重要水源地周边村庄为重点,以建制镇为单元,整县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20年,完成1.3万个行政村整治任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以农村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七改”工程为重点,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鼓励就地资源化,加快整治“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问题,切实防止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整县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到2020年,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研究制定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和治污技术指南。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强农户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探索政府支持与村民自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环保设施长效运行体制机制。建立县乡环境监管网格,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落实全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药技术和机具,禁止使用不符合农业灌溉标准的污水灌溉农作物。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敏感区域和大中型灌区要因地制宜建设小湿地群净化农田排水。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增加有机产品供给。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落实国家环水有机农业行动计划,在南水北调汇水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优先推广“环水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在河滩、湖滩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区域,引导和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面源污染。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深入开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现代林业和生物肥料等技术研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3.防治农村养殖污染。市、县级政府制定本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方案,向社会公布。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大力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到2020年,全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防治渔业养殖污染,严格控制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水产养殖容量和密度,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湖泊实行湖区功能区划制度和养殖总量控制制度,禁止人工投饵网箱、围网等养殖方式。鼓励各地政府探索建立“鱼塘+湿地”模式,通过人工湿地净化鱼塘退水,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推进健康生态养殖,积极推广“养殖—粪污处理—种植”结合的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实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4.强化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有机废弃物为重点,推进农村废弃物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置利用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带动农村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控制非标准农膜的使用,推广可降解农膜开发应用,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秸秆禁烧监管。到2020年,实现标准地膜基本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四、确保环境安全

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底线,围绕预防、预警和应急三大环节,构建由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组成的多级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提升环境风险防控基础能力和管理水平,着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严密防控重金属、危险废物、核与辐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环境风险。

(一)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

1.强化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市、县级政府及供水单位应定期监测、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自2018年起,县级城市每季度公开相关信息。

2.规范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全面完成全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规范设置界碑、警示牌、宣传牌等标志。一级保护区内全面取缔建设项目、各类排污口、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和旅游设施等污染源以及和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构(建)筑物,逐步退出农业种植和经济林等活动,并视情况进行生态修复。二级保护区内全面取缔排污单位、工业和生活排污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染点源,强化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流动源管理措施,完善应急处置设施。准保护区内禁止新(扩)建制药、化工、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现有单位不得增加排污量并逐步搬出。严厉查处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到2020年,设区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8%。

3.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市、县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2018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供水人口大于1千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要划定保护区。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乡同源同网同质,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建立水质安全保障机制,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定期组织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以县或乡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编制农村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强化饮水安全风险管理。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周边污染风险评估,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等区域环境状况,筛查可能存在的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系统周边的污染风险因素,明确污染风险物质、类别和等级,针对性地建立与防范水污染突发事件相结合的水质检测制度。强化水源保护区内管线穿越、交通运输等风险源的风险管理。加快建设应急水源,德州、聊城等单一水源供水的市,到2020年,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各地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处置技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二)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

1.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开展全省危险废物普查,建立全省危险废物重点单位清单并动态更新。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督促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危险废物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活动。继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以含铬、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有机废物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以石化和化工行业为重点,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利用处置违法犯罪活动,消除危险废物安全隐患。

2.强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明确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准入要求,淘汰一批经营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的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利用。统筹建立废铅蓄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废弃机动车等回收网络。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规范废酸、抗生素菌渣、废矿物油等分类收集、贮存和综合利用。到2020年,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利用处理率达到9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