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正文

折戟锂电业务背后 8家上市公司有哪些“难言苦痛”?

2017-07-06 09:26来源:高工锂电网关键词:动力电池锂电行业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南洋科技:布局7年产品仍未规模量产

南洋科技2010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主要从事电子薄膜领域的工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当年9月,其发起设立浙江泰洋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正式介入锂电池隔膜领域,建立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

2012年8月份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开始试生产,产品送客户检测;2012年底,浙江泰洋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更名为浙江南洋信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同时,南洋科技一举投入1501万欧元购入新生产线布局锂电池隔膜设备,新建年产90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但5年过去了,南洋科技在2016年年报中称,截至目前,该生产线设备仍在改造、调整中。

深圳惠程:投建PI隔膜6年仍未投产

2011年3月,深圳惠程子公司江西先材发布计划,将建设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PI隔膜)产品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额约6亿元,项目计划在2011年7月前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项目预计达产。

2014年1月9日,深圳惠程发布公告称,其PI隔膜项目将进行变更,预计产能由原来的2亿平米/年,调整为4000万平米/年,产能下滑达80%。同年9月25日,深圳惠程又披露,由于产品性能指标和生产工艺还没有最终定型,生产设备采购工作尚未开始,子公司江西先材PI隔膜投产时间比原计划延迟9个月以上。

“9个月以上”可以是10个月,也可以是10年。对于如此模糊的表述,深圳惠程内部人士回应道:“也就是(投产时间)很长的意思。”

斯太尔:投建3年碳酸锂仍未达产

2015年2月,主营柴油发动机的斯太尔1.53亿元投资恒信融锂业,持有该公司51%的股权;同年4月,年产1.8万吨碳酸锂项目开工。

2017年5月9日,斯太尔公告显示,恒信融锂业2016年度净利润为-470.57万元,其承诺的年产1.8万吨碳酸锂项目最终未能实现量产。

对此,斯太尔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青海碳酸锂项目建设所在地位于西台吉乃尔湖附近,地理位置偏远、远离生活工业区,且缺少公共设施、生产条件极其恶劣,导致项目进度一再延期。

据知情人士透露,斯太尔在青海的厂房面积达20、30亩,各项生产设备齐全,但由于恒信融锂业承诺的90%的提纯率规模化生产成本非常高,所以尽管能在试验中生产出样品并通过验收,但量产困难重重,最终导致了其年产1.8万吨碳酸锂生产线迟迟无法能达产。

原标题:折戟锂电业务背后 8家上市公司有哪些“难言苦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锂电行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