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7月11日下午3时,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据了解,上半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8%,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同期最好水平。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主要经济指标背后,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通过“保增长”到“稳增长”的战略调整,促进了中央企业的运行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主要经济指标创新高
关于中央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首先最引人关注的是收入、利润等数据。
据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的规模效益保持双快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从月度效益来看,中央企业各月效益均保持两位数增长,6月更是实现利润1596.7亿元,为单月利润历史最好水平。
从盈利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在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9家企业盈利,4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29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了20%。
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央企业所处的重点行业稳产稳销。比如,1-6月,中央石油石化企业成品油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0.8%和2.1% ;中央电力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4.4%,电网企业售电量同比增长6.7%;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9.1%,商品煤销量同比增长16.6%;航空企业、水运企业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9.9%和5.3%。
对于中央企业为何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沈莹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从外部来看,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强市场研判和开拓,强化上下游产业协作,深耕优势领域,努力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从内部来看,中央企业更加注重强化内部管理,深化对标考核,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压减成本费用,多措并举挖潜增效。
运行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除了与业绩有关的数据,衡量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还有发展的质量。
记者注意到,在近10分钟的整体情况介绍过程中,沈莹17次提到了“稳”,比如,“稳中求进”“稳步增长”“稳中向好”等。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要求,从全力以赴“保增长”调整为“稳增长”。这一“保”一“稳”之间,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规律,更加强调中央企业发展的合理性,更加追求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来看,这一调整在各个方面正产生积极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把稳增长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形势研判,对重点任务、重点企业挂牌督导,实施考核激励同向联动;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委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多措并举提质增效,实现了收入效益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按照2017年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了58项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持续开展“成本管控、效益否决”专项行动,上半年中央企业成本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放缓2.4个百分点,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降低0.1元;
通过坚决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截至6月末,中央企业法人户数同比减少11%,87%的压减企业为3-5级企业;
通过大力压降“两金”占用,督促企业加快清应收、去库存,上半年中央企业“两金”增速低于收入增速10.5个百分点,资产周转效率稳步改善;
通过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强化资本约束,优化资本结构,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全面排查债券兑付风险,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偿债能力持续增强……
总体来看,目前中央企业呈现出“成本下降、管理提升、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状态,意味着中央企业的运行质量得到了全面改善。而这些,仅靠业绩相关数据是难以体现的。
积极培育新动能
一方面是稳中向好的业绩,另一方面是运行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中央企业也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1.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同时,有关中央企业上半年对全社会实现减费让利747.1亿元。
这一“增”一“减”之间,既体现了央企在为国家财政收入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也体现了央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当前,中央企业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得来不易。这种状态的取得,是跟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注重培育新动能分不开的。
提到新动能,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国资国企系统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进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除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跟科技创新也有密切关系。“中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新动能的培育。要培育新动能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促发展。”沈莹指出。
据了解,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在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今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举措》,围绕加快创新发展、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环境等环节,推动形成一整套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研究审议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重大政策措施、重点任务及重要事项等工作。
二是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国务院国资委通过组织和支持中央企业深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动中央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大央企研发投入。目前,中央企业研发人员80.8万人,拥有国内研发机构3063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635个。
三是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5月16日,由航天科技所属航天投资发起的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达1500亿元,首期募资1139亿元。中央企业国开创新投资基金也将于近期成立。目前,中央企业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蓬勃,目前已超过200支,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系架构初步确立。
四是搭建高水平双创平台。截至目前,中央企业搭建各类高水平“双创”平台518个,其中包括互联网双创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基金等,切实推动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带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
五是建立引导创新机制。为调动科研人员攻克难关、创造技术积极性,国务院国资委探索从考核和薪酬分配安排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包括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增加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以后的收益分成制度等。
整体来看,这些举措所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目前,中央企业的创新成果正不断涌现,中国商飞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中船重工参与制造的国产首艘航母成功下水,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顶吊装成功,中交集团承建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深海对接,中国中车集团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成功首发……
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相关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取得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同时,也意味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等大背景下,国资国企系统正在上交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通过各项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经营业绩,努力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7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具体措施。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冯来法,党组成员傅振邦、杨鹏、徐新福、王益民、刘敬山参加会议。会议指出,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426名,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70名,全国先进工作者756名。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电力行业约有200余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获表彰。其中,国家电网系统共有67名职工
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择优推荐节能降碳效果明显、技术成熟可靠、具备经济效益和推广潜力,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降碳或跨行业、领域融合创新的技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推荐范围有五大方面,其中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电能替代等多能高效互补技术等。原文如下:工业
北极星环保获悉,4月2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择优推荐节能降碳效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推荐范围有五大方面,其中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电能替代等多能高效互补技术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426名,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70名,全国先进工作者756名。国家能源集团9名职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们来自各个基层单位,是时代楷模和企业脊梁,是平凡岗位上的非凡
近期,有不法分子伪造“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同专用章”等印章,假冒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我公司”)名义大量采购钢材,诱骗供应商未收款先供货,对供应商带来损失风险,也对我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公司声明如下:我公司未开展钢材采购项目,相关不法分
4月25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到华能在港企业调研。温枢刚一行详细了解了尚华公司、香港财资公司、长证国际公司、澜沧江香港公司、瑞通航运公司的经营发展等情况,亲切慰问华能驻港员工,并召开调研座谈会。在听取各公司工作汇报后,温枢刚对华能在港企业境外项目经营、境外资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2025年,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十周年。(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赵克斌)2017年,甘肃成为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2024年,甘肃成为全国第四个转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今年4月底,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连续不间断结算运行整四年。回头看,把新能
4月22日,中国资环新能源科技公司揭牌。在揭牌活动上,王冬容以中国资环新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致辞,并代表中国资环新能源科技公司分别与南京市政府、盐城市政府、江苏省环保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作为由国家层面主导组建的全国性、全品类的资源循环中央企业,中国资环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两个大局
华北区域是中国煤炭的重要产区,为落实双碳目标,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华北能源监管局发挥派驻优势,主动组织开展煤炭行业“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专项调研。调研涵盖“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广汇能源公告称,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蔺剑先生因工作调整原因提请辞去总经理职务,辞任后仍在公司任职(即担任副董事长职务),对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不会产生影响。戚庆丰男,1972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注册会计师。现任公司总经理。曾任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6日,新集能源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1亿元,同比下降4.85%;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下降11.0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5日,中国神华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神华实现营业收入695.85亿元,同比下降21.1%(调整后);归母净利润119.49亿元,同比下降18%(调整后)。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家能源企业专职外部董事职务调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晓江等4人免职的通知晋政任〔2025〕6号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国际能源集团
4月22日至23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深入内蒙古调研煤炭、煤化工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海腾参加调研。22日下午,吕军首先来到能投公司所属锡林浩特矿业公司胜利东二矿采煤作业面、无人驾驶矿卡运行现场、总调度室以及外包驻地,详细了
淮河能源从单一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战略转型。4月21日,淮河能源(600575.SH)正式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以116.94亿元对价收购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持有的电力集团89.3%股权。这一交易不仅是安徽省属能源企业深化国企改革的标志性动作,更折射出传统能源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战略转型路径。(来
近日,贵州能源监管办会同贵州省能源局召开重点煤炭企业智能化建设专项监管启动会,就贵州区域专项监管工作进行安排落实。下一步,贵州能源监管办将按照专项监管工作方案确定的监管范围、监管内容和工作安排,督促贵州重点煤炭企业进一步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
放眼东海之滨,国家电投集团山东公司半岛南风电基地的235台风机叶片迎风起舞。通过开展风电机组整改58台次,大型技改4次,预计减少损失电量568万千瓦时。一季度,该风电基地首次创下单季度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的佳绩。遥瞰三湘大地,国家电投集团在湘322万千瓦装机规模的新能源场站已全部接入五凌电力长
煤炭发展迎新“增长极”中煤协预计2028年前后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平台期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回顾了“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并对2025年煤炭市场走势进行分析研判。面对“十五五”
4月8日,兖矿能源公告称,拟现金收购西北矿业合计26%股权。其中:公司拟收购淄矿集团所持西北矿业15.62%股权、龙矿集团所持西北矿业5.58%股权、新矿集团所持西北矿业2.56%股权、肥城煤业所持西北矿业2.24%股权。本次转让的转让价格为47.48亿元,各现有股东方转让比例及转让价款具体情况如下:兖矿能源
2025年3月,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迎来第十个春秋。这场聚焦全球最大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十年历程中走过了徘徊焦灼的艰难时刻,也经历了痛定思痛的破冰突围。当前,电力行业正面临能源革命与改革创新叠加的战略重构期,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任务迫在眉睫。本刊编辑
“晶澳科技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整经历了光伏行业历史上的所有周期,并且全部成功穿越,实现了更大发展。”站在光伏行业的第四轮周期,站在光伏企业的风暴口,站在晶澳科技的二十周年,刚刚履新晶澳科技中国区总裁的靳军辉道出了心中“底气”。这份强烈信念也绝不仅仅是经验之谈,而是内外共振的必然结果
增量配电改革,何去何从贾豫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榆林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五批次批复了全国483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期间取消24个剩余459个试点),实现了地级城市全覆盖。截止2023年底,共有227个试点项目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实现了试点落地运
1月13日至14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在沪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各项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2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月10日,晶澳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2月),并表示现在海外除美国有贸易壁垒外,其他地区关税壁垒相对少,成本曲线趋于成熟,自动化水平提高使产业全球复制更容易,像越南产能落地效果好,成本控制水平与国内接近,所以布局较多。公司在选择其他国家地区进行产
一年前,当预期2024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曲线时,或许未曾料到,已“跌跌不休”一年的价格仍旧会“俯身下冲”。当一次次冲破企业的“警戒线”,甚至全数企业的“成本线”,成本倒挂之下企业大面积亏损,价格何时触底反弹呢?再“腰斩”回看2024年光伏产业链价格,仍然离不开一个字“跌”。硅料环节,多晶硅
12月27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4年12月23日-12月27日)。政策篇配储10%·2h!江苏印发27.3GW海上光伏建设方案12月24日,江苏省发改委印发《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对此前2023—2027的相关规划进行优化调整,移除不符合政策的海上光伏场址,重点
在《2025年光伏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N型技术继续向纵深化发展》上篇中,TrendForce集邦咨询对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产出变化进行了讨论。在下篇中,TrendForce将围绕光伏整体供需格局以及技术趋势分别展开分析。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推动市场供需逐渐形成动态平衡#x2014;#x2014;202
回顾2024年,光伏产业链产能产量实现高比例增长,供需失衡是2024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探的根本原因,企业盈利承压下滑,行业竞争激烈。在此情况下,TrendForce集邦咨询对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分析,2025年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产出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整体供需格局将如何发展?光伏技术又
年关将至,寒潮来袭,春耕备启,又到了能源保供和化肥生产的“尖峰”时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中国海油重任在肩,义不容辞,全力以赴。从山峦平原到长江大河再到蓝色海洋,从生产工厂到接卸站点再到销售终端,无数海油人奋战在保供第一线。2024年,中国海油强机制、扩产能、稳进口、促联通、
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用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的意见(发改财金〔2024〕1731号),其中提到,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内贸险服务力度。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企业投保内贸险。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国产大飞机、基础软件和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