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企业正文

动力电池企业 “步步惊心”?给你吃粒保心丸!

2017-09-06 08:56来源:电池中国网作者:杨硕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行业动力电池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首先我们来看全产业链统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六点指导意见:一是新能源汽车是系统工程,必须全系统全过程协同推进;二是抓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开发、推广应用;三是抓好电池,电机,电控,装备、材料等整车各环节的统筹;四是建设上下游紧密联动、各环节密切衔接的产业发展新体系;五是整车在平台化,提高能效、充电设施、电池系统上下工夫;六是要形成上游锂、钴资源的储备开发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系统布局。

动力电池企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将在“全产业统筹”过程中受益良多。“新能源汽车是系统工程,必须全系统全过程协同推进”,应当将动力电池在内的其他新能源汽车配套行业,放在了和新能源汽车一样的战略高度。这意味着从前国家“独宠一人”的局面即将改变,全产业链即将迎来“雨露均沾”的新局面。“全产业统筹”同时也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建设上下游紧密联动,各环节密切衔接的产业发展新体系”,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两头受压”的局面将被改善,利益分配将由“一人吃饱”向“大家吃好”转变。而“要形成上游锂、钴资源的储备开发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系统布局”即强调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对上游企业卡动力电池企业“脖子”矛盾的调节,同时也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次是产业规划布局统筹。首先,着重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区域;其次是要做好新能源汽车企业清理规范。对于技术水平低、长期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坚决取缔其生产资质;再次,要提高新建企业投资项目准入的门槛。根据产业发展情况,继续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提高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门槛,严防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针对动力电池业而言,近年来资本热钱的涌入、地方性补贴政策的支持、企业的盲目扩产,让动力电池业响起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警报。“着重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区域”将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加规范,有效应规范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带来的盲目的“建厂风”、“扩产风”、“投资风”;“做好新能源汽车企业清理规范”则是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端产能,让依靠“技术水平低、长期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的低端产能退出市场,优化行业生态环境;“提高新建企业投资项目准入的门槛”则是对投资过热的限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应对资本涌入造成的盲目投资,有利于防止低端产能过剩,有利于资金向高端产能聚集,尽快形成产业竞争力。

而“发展与安全统筹”和“四个创新”,则是对动力电池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安全统筹”和动力电池密不可分。未来电池安全性要更加可靠,管理更加智能,信息反馈更加准确及时。

“电池创新”分为两方面,一是硬件创新,要坚持“2020年实现单体350瓦时每公斤,系统260瓦时每公斤的目标”不动摇,同时强调要推进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和燃料电池研发。二是软件创新,电池要实现“智能化管理”,对未来提高整车智能化、充电创新水平、车辆管理水平大有裨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抓紧科研攻关不放松将决定未来企业发展的地位。

“机制创新”则对国家对自身提出的严格要求,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关注的诸如“3万公里条款”、“地方保护”、地方“小目录”等热点问题,都将会有巨大的变革。而同样针对动力电池企业“双积分政策、购置税优惠、使用优惠等利好政策也将被逐步落实。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国家为动力电池企业吹来发展的东风,动力电池企业也需要自己扬起“创新科研”的风帆,把好“安全质量”的船舵,做好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做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原标题:动力电池企业 “步步惊心”?给你吃粒保心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行业查看更多>动力电池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