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漂浮在海面上或停泊在海面下的新型核电站正引发关注。它可以在工厂里批量建造,比陆上发电站的造价更便宜。海上核电站也更安全,因为被锚定在海床上的反应堆永远不缺紧急冷却。所有这些好处使得海上核电站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创意。俄罗斯正在建造并安装第一个浮动反应堆,中国也有类似的抱负。
出海
浮在海面或拴在海底的核电站可能会比陆地上的同类更具优势
2011年3月11日,一场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座核反应堆熔毁。假如你由此得出结论,称核能和海水不能搅和在一起,那也是情有可原。但许多工程师并不这么想。他们希望掺和进来的海水更多些,而不是更少。实际上,他们已经有各种计划,在海上而非陆地上建造核电站。这些核电站或是漂浮在海面上,或是停泊在海面下。
乍一听,这太疯狂了。实则不然。陆上发电站是倚赖土木工程技术建造的定制结构,每座都略有不同,在工程的不同阶段会有各种专家团队来来往往。海上发电站则不同,它们可以在工厂里批量建造,使用的即便不是流水线作业技术,也至少是造船厂的那类技术,而员工是固定的。
这会让海上发电站比陆上发电站的造价更便宜。麻省理工学院的核电工程师雅各布˙布翁焦尔诺(JacopoBuongiorno)认为,建成后,海上发电站提供的电力价格将比陆上发电站便宜至少三分之一。前者也更安全。一座被锚定在海床上的反应堆永远不缺紧急冷却,而冷却系统失灵正是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熔毁的原因。它也无需防范恐怖分子会驾着飞机撞过来。它还能防海啸——虽然海啸在抵达浅水区时会变成破坏性的巨浪,但在广阔的海域它们只是些微的涟漪。实际上,假如在海面下足够深的地方(100米左右),这样的水下反应堆甚至不会受到过路风暴的影响。
借助海水
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的工程师雅克˙舍奈(JacquesChénais)认为,所有这些好处使得水下核电站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创意。舍奈博士在该委员会主管小型核反应堆部门,在为潜水艇供电这类技术成熟的水下反应堆方面颇有经验。他和团队目前正辅助法国军事承包商海军集团(NavalGroup)设计一些反应堆,它们会静止不动,而不是被装在船上四处移动。方法是把一个反应堆和一台发电的蒸汽涡轮机装在一个钢筒里,这个钢筒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重约1.2万吨。
这整套名为Flexblue的系统会被固定在距海岸5至15公里处的海底。它离陆地足够远,可以确保紧急事故时的安全性,但又足够近而方便维护。它产生的电力(可多达250兆瓦,够一百万人使用)会通过一根海底电缆传到岸上。遇到在潜艇内无法完成的更换燃料或维修任务,可以往钢筒的压载舱注入空气,让钢筒浮到海面上。而当一座发电站寿终正寝时,可以将它拖到一个专门的设施里安全拆解,而不需要再找一批土木工程师来拆除它。
海军集团的这一设计目前尚未吸引到客户。但一个略微保守些的海上反应堆设计方式即将在俄罗斯见到成效——将它们固定在水面之上而非之下。首个此类反应堆“罗蒙诺索夫院士号”(AkademikLomonosov)正在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BalticShipyard)内建造(见图)。据运营俄罗斯民用核能项目的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安德雷˙布霍夫采夫(AndreyBukhovtsev)称,该反应堆已经完成了96%。它将在今年稍晚些时候下水,被拖至摩尔曼斯克,从那里再被运到俄罗斯远东区的佩韦克港口,自2019年起开始发电。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由装载在一艘驳船上的两座35兆瓦反应堆组成。它们是那些用来为泰梅尔(Taymyr)级破冰船供电的反应堆的改版,其设计令它们能够承受住相当大的撞击,因而北冰洋上的风暴应该不是问题。为增加安全性,承载它们的驳船会被锚定在一座可抗风暴和海啸的防波堤的后方,距海岸约200米远。
建造并安装“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总共将花费4.8亿美元,远少于在偏远陆地上建造一座能抵抗同等恶劣环境、规模相当的核电站的费用。人们认为整个项目能够行得通,已经在规划第二座类似的核电站。
俄罗斯也不是唯一一个筹建浮动反应堆的国家。中国也有类似的抱负——不过相关设备的目的地比俄罗斯的更具争议。具体来说,中国政府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建造多达20座浮动核电站,反应堆功率可达200兆瓦,为该国正在南海上建造的人工岛屿供电。这些岛屿是中国计划对南海大部分海域行使主权主张的一部分,虽然这一主张遭到区域内所有其他国家的反对。
参与这一项目的公司计划也用法国人那种方式来让部分反应堆防范海啸,即把它们固定在海水深到无法形成巨大海啸波的地方。但因为它们是漂浮在水面上,这并不能帮助它们防范风暴。而且把它们建在远离海岸的地点,还意味着无法使用像俄罗斯那样建造庇护用的防波堤。这并非无关紧要。南海的台风掀起的海浪可超过20米。
为扛住这样的风暴,驳船上会有锚系在船头下方可旋转的“系泊转塔”上。这会使得驳船像风向标一般,永远朝向风吹来的方向。因为这是海浪扑来的方向,所以船会一直正面迎击海浪,让它能有最大可能征服大自然掀起的任何风暴。驳船的船头也会建得很高,有助于它乘风破浪。如此一来,这些核电站将能扛过“万年一遇的风暴”,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Register)的马克˙蒂平(MarkTipping)说。该组织为这些核电站的设计提供咨询。
南海也是一个繁忙的航运海域,因此任何漂浮在那里的发电站都需要能承受高负载货船(比如以20海里的速度行驶)的直接撞击,无论是因为纯粹的事故还是由敌对行为所引发。在劳氏北京办事处研究相关问题的造船工程师陈海波说,一个解决办法是在驳船上设置填充波形钢板和木头这类材料的防撞缓冲区。
不是所有人都对海上核电站这个主意感到欣喜。环保慈善组织“绿色和平”俄罗斯分部能源项目主管拉希德˙阿利莫夫(RashidAlimov)表示,海上核电站可能会遭遇海盗或恐怖份子登船,可能被冰山撞击,也可能会违反难以在海洋上执行的安全条例。7月21日,“绿色和平”取得了一项胜利——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称,将在远离圣彼得堡的一个无人区域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装载核燃料。
不过这只是个小波澜。海上核电站的未来将更多地系于核电站自身的前景,而不是靠“绿色和平”等组织施压。假如,就像许多担心化石燃料发电站会改变气候的人所预期的那样,未来几十年铀将在发电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就需要兴建大量的核电站。果真如此,那么把这类发电站投放到茫茫大海中很可能是个好主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此前,为促进海洋核动力装备产业化,中国核电、上海电气等5家企业拟共同出资10亿元,于8月份在上海成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随后,多家外媒纷纷予以报道和解读,称“中国拟斥资10亿,为南海岛礁打造‘充电宝’”,分析认为中国展现其增强海上核能力的雄心,该重大项目可能成为南海浮动
当地时间9月14日,‘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抵达俄罗斯远东楚科奇自治区的佩维克港。“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是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采用了小型核反应堆,投产后将取代一座燃煤电厂和另一座核电站。在专家看来,这标志着俄罗斯正着眼小型核电技术并加速推进北极战略,同时“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或将
2019年1月30日,核电建设新项目审批进一步推进,国内拟建四台核电新机组(漳州1/2号、惠州1/2号)。这是核电新机组审批停滞3年后再次重启。关注在行业底部逆周期布局的核电设备企业,其有望成为此轮核电建设新周期的最大受益者。(来源:微信公众号“中信证券研究”作者:刘海博左腾飞)▍回顾:核电新
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令各国重新评估核电的风险,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核电应用新的思考。如果将核电站置于无人的广袤大海上,能否降低再次出现泄漏的风险呢?俄罗斯、美国、中国等多国就一直致力于研究建造海上浮式核电站,截止到目前,世界上首艘浮式核电站——俄罗斯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已经研
《日本经济新闻》11月22日报道称,在全球核电市场上,中俄的存在感正在提高。2000年之后全球投产的核电机组中,约6成由中俄两国企业负责。一方面,由于盈利情况恶化,美国接连有核电机组停止运行,欧洲的“脱离核电”动向也在增强。有声音担心,核电技术将向中俄两国集中。在中美被指进入“新冷战”时
兼具破冰、开辟极地航道、供电等功能的中国首艘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浮出水面,这是中国首次将核动力装置用于水面舰船。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集团)电子商务平台于6月23日披露的一则招标公告显示,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受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就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示范工程
上月,俄罗斯建造的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离开了圣彼得堡到达了摩尔曼斯克。它最终的目的是到达港口珮韦克,并在哪里投入使用为各种用途的用电需求提供支持。这也是俄罗斯国内第一次建造浮动的核电站。这艘浮动核电站的花费超过了4.8亿美元,不过预计到2019年才能正式的投入使用。这艘浮动核
这一周的时间,核电行业有哪些动态要闻呢?小编精心整理了核电相关综合、项目、企业要闻,详情如下:相关阅读:北极星电力网核电一周要闻回顾(5.25.4)综合核电行业研究报告核电行业迎政策利好发展空间广阔核电行业有不可比拟的行业优势和亮点:1、核电具有清洁环保、运行稳定、安全高效特点;2、国家政
一直以来,能源是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开发新的能源来应对将来可能到来的能源危机。其中核能作为一种高效的新能源为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在内的世界各大国所青睐。据中新网4月29日的报道,俄罗斯的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已经建造完毕。不过,世界对他的瞩目并非来源于其性
据外媒报道,批评人士将在北极圈内一个俄罗斯小镇的漂浮核电站称为是冰上的切尔诺贝利。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信息对这座核电站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不过据了解这个核反应堆已经为潜艇提供60多年的动力。这个被叫做AkademikLomonosov的浮动核电站自2009年开始建设。而在当地时间周六,这个由俄罗斯国营的核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28日,俄罗斯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AkademikLomonosov)建造完工,由圣彼得堡开始首航,将前往摩尔曼斯克装载燃料。到摩尔曼斯克后,该浮动核电站将被拖到俄罗斯最北端城市佩韦克,并将于2019年开始为该城市一座钻井平台和一座海水淡化厂提供电力。据悉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船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8日,中广核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式成立“反应堆冷却剂化学联合研究中心”,并举行研讨会。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在核能领域的合作迈入了更深层次、更富成效的新阶段,将进一步推动双方持续、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助推我国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爆发,让日本核电产业迎来转折,这场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灾难,让日本对核能的态度从依赖转向审慎。事故发生后,5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几乎全部关停,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30%骤降至接近零,政策层面也确立了“尽量减少”核能使用的导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范珊珊)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广核公告披露,2025年1月至6月份,中国广核及其子公司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总发电量约为1,203.11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6.11%。总上网电量约为1,133.6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6.93%。2025年第二季度运营情况1.在运机组2025年第二季度,本集团按计划完成了3个年度换料大修和1个
近日,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电力业务许可证变更获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批复,机组容量由67万千瓦变更为70.8万千瓦,至此,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常规岛增容提效改造项目电力业务许可证变更工作完成,秦山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增长至670.2万千瓦,科技创新驱动核电
法国气象局30日说,当天全国四分之三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局部地区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已有84个省份发布热浪橙色警戒。据法国气象局介绍,本轮热浪自6月19日以来席卷法国,目前仍在持续。7月1日将是本轮热浪中最热的一天,最高气温预计达到36至40摄氏度,局部地区或达41摄氏度,将有16个省份发布
法国国民议会已通过由共和党议员JérmeNury提出的第486号修正案,要求对新建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即刻实施临时性的暂停措施。这项暂停将持续至完成一项独立、客观的能源结构研究,以评估从经济和环境角度出发,最适合法国的能源组合。该修正案可能导致新建风电和太阳能项目被排除在《2025-2035年国家能源与
欧盟委员会发布核能示范计划(PINC)的第八版,为欧盟核能的未来描绘了一个大胆的愿景。该报告估计,到2050年将需要大约2410亿欧元,以支持现有核反应堆寿命的延长以及新建大型核电站的建设。这笔巨额投资凸显了核能在实现去碳化、有韧性和有竞争力的欧洲能源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进入6月,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双方博弈持续升级,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中东局势骤然紧绷,地缘政治风暴瞬间席卷全球原油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截至目前,中东局势仍陷于紧张漩涡中
据韩国时报报道,随着李在明在6月3日当选韩国总统,他在能源问题上的立场引起了广泛关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韩国大选中关于能源辩论的核心是核能和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推动下不断攀升的电力需求背景下。选举结果将对该国的能源结构和出口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5月22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领域权威专家于俊崇应邀来鲁东大学讲学,为师生作了题为《核能发电与核安全》的讲座。鲁东大学党委书记王庆教授对于俊崇院士一行表示欢迎,并在座谈会中介绍学校水利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及优势特色。于俊崇院士肯定了鲁东大学在育人和滨海核电冷源安全工作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