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州市能源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推进清洁煤电有序发展 加快热电联产建设(附项目)

2017-11-28 11: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煤电机组热电联产能源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节 打造能源管理平台

建设广州市能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全力打造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构建实现全市能源信息互联互通以及支撑政府、企业、公众等的互动、共享、应用的能源互联平台。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全市能源信息互联共享体系、综合能源管理决策平台、智能化综合用能解决方案、基于能源大数据中心的智慧能源应用等。

——构建广州市能源基础数据库。通过历史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入库、数据维护等流程,整合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行业的信息资源,覆盖全市各类能源资源、项目、规划、建设、生产、消费、流通、储备、价格、进出口各环节信息,并接入与能源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交通运输、环境、天气等数据。构建完善的广州市能源基础数据库,形成平台各项业务功能及应用的基础。

——建立能源数据互联共享体系。将全市各类能源数据进行整合,打通能源数据采集渠道,建立长效的能源数据采集与共享体系,采用建立数据上报平台、对接其他信息系统、开发报表批量导入、进行互联网数据抓取等方式实现数据采集,保证平台数据的持续性和及时性,提高平台生命力。

——建设综合能源管理决策平台。基于广州市各类能源信息建设业务应用子系统,建设包括能源统计分析、能源运行监测、能源规划与项目管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用能权确权登记、节能监察、油气管道保护、典型项目多维展示、能源需求侧统一管理、能源信息发布、能源文档管理、广州能源风采、能源改革等业务应用子系统等。为能源安全监督、节能监察、能源战略规划制定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为广州市综合能源管理包括能源统计运行监测、能源项目管理、油气管道保护、消费总量控制等提供统一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反映广州市能源运行情况的监测指数,实时监测全市及各区能源运行态势的核心监测指标和事件,自动生成能源形势月报,在预警监测基础上,开展能源形势会商,分析能源走势,形成决策依据。

——打造智能化综合用能解决方案。智能化综合用能解决方案是平台向行政区、行业及企业的延伸,依据“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建立区及行业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掌握本区、本行业能源发展、消费情况。同时根据行业设备特点和能耗现状,为重点用能示范企业提供综合能效提升服务,切实提升能效水平,节省用能成本。总结经验向全市推广应用,从而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全社会综合能源管理及用能服务,切实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拓展智慧能源应用。建设智慧能源应用平台,构建专业分析模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进行大数据的信息挖掘与智能预测分析,开展数据关联性分析、预测性分析以及智能管理分析等。服务于可再生能源生产智能化、能源消费智能化、能源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化、能源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实现能源信息阳光政务。主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具有一定权限限制的信息服务。按照政务信息公布的有关规定,将企业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适合公开的节能数据以社会服务门户的形式对外公布。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政策类信息、标准类信息、能源审计信息、行业节能减排信息等。

第七节 构建能源政策体系

推进能源领域法治化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广州市能源管理条例》为统领,构建广州市“1+4”能源政策法规体系,为能源管理决策平台平稳运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撑。

——广州市能源管理条例。规范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行为,构建广州市稳定、经济、清洁、可持续能源供应及服务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能源不同管理部门、能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促进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适应能源精细化管理需要,适应能源互联网发展需要。

——广州市能源监测统计管理办法。制定广州市能源监测统计管理办法,对数据来源、数据种类、数据频度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完善全市能源统计监测体系,按照满足全市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需要的要求,整合现有的能源统计资源,规范能源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建立全市统一、功能齐全、分工明确、信息共享的能源统计监测体系。

——关于能源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有效保障各重点用能单位科学发展对能源的合理需求,重点对能源消费存量和增量实行预算管理,科学设定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年度预支增量,并作为上限对新上建设项目所需能源消费量进行登记,按能源品种及结构限制存量、优化配置能源消费增量。

——广州市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用能权有偿使用。配额内的用能权以免费为主,超限额用能有偿使用。确定有偿使用基准价,并制定差别化交易价格。用能权有偿使用的收入应专款专用,用于本地区节能减排的投入以及相关绿色金融支撑工作。

——广州市各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及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广州市各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对各级能源管理平台功能、建设管理办法及资金管理办法、奖励和惩罚措施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八节 加强油气管道保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全面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道和企业厂区内管道除外,本节简称油气管道)保护工作。

一、提升油气管道保护工作思想认识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深刻认识油气管道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管道保护的责任意识、红线意识。进一步督促各管道企业落实管道保护和安全运行主体责任,督促区级政府部门依法落实属地管理职责,督促其他建设工程落实管道保护特定区域范围内施工作业的管道保护措施。

二、着力构建油气管道保护长效机制

出台关于做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协同开展管道保护的职责分工,构建油气管道保护长效机制,压实管道企业主体责任、区级属地职责、其他建设工程保护措施。开展《广州市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政府规章立法,进一步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作业单位的管道保护措施,将违法施工作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三、强化企业管道保护主体责任

紧抓企业管道保护主体责任这个关键节点,督促油气管道企业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32167—2015),加强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提升管道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日常巡线工作,及时掌握管道运行动态;做好地下管线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管道地面核准校准工作,对管线走向发生改变和标识标志不清不准的情况,要及时完善更新,做到设置明显,标识到位;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杂散电流和超高压放电对管道安全运行影响专题研究,鼓励开发高效使用管道保护设备,形成标准化的治理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切实提高油气管道防护能力。

四、构建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

推进实施2014—2017年全国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工作,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督查,对较大以上级别隐患由隐患所在地区政府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出台《广州市石油天然气管道领域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由各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石油天然气管道领域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按照“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其他”的五级分类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台账,按照“一点一案”方式对红色、橙色级别风险点危险源实施管控,推动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围绕地铁杂散电流、超高压直流放电对管道安全运行影响等课题,鼓励管道企业开展专项科技攻关形成治理技术,支持有关治理技术成果申报科技奖励。

五、形成管道保护领域执法管控合力

启动实施管道保护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出台《关于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工作实施行政处罚的指引》,建立以区级为主的属地管辖机制,明确执法流程,对危害管道的行政违法行为予以制裁;落实国家、省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有关要求,贯彻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系统治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依法查处打孔盗油等破坏油气输送管道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管道保护治安秩序;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社会联防联控,加强管道周边区域管理,推动管道沿线做好开展管道保护宣传、管道标识保护等工作。

六、加强管道保护领域应急管理

完善《广州市石油天然气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开展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应急预案卡片化管理,实现现场处置方案简明化、图表化、牌板化和标准化;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联络信息;建立管道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开展广州市石油天然气管道领域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摸清家底、建立清单,对进一步完善该领域应急救援工作提出实际措施;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各区每年应组织至少1次管道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鼓励多部门参与,鼓励“双盲式”演练,鼓励在演练中邀请专家开展点评评估。支持中国石化华南分公司、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等建设地区输油、输气管道应急抢维修中心。

七、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

出台《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把2016年作为管道保护领域安全教育培训年;各级财政要保障管道保护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经费;坚持每季度开展1次全市性的、与管道保护有关的专题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鼓励各区开展专题教育培训活动。结合“七五”普法计划,推动管道保护领域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推动在地铁车站、公交站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开展管道保护专题宣传。

八、推进管道管理信息化建设

各企业要积极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管道的监控,完善管道安全保护实时监控平台,建立健全管道安全运行信息登记制度。按照《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管理工作方案》部署,完成油气输送管道普查工作。在广州市能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中,安排石油天然气管道管理信息子平台,推进油气管道“一张图”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机组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