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项目正文

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金质奖工程简介(上):涉及2个火电项目

2017-12-19 11:00来源: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关键词:燃煤发电超超临界超低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程建筑结构工艺优良,观感质量好。主厂房彩钢板围护结构施工拼缝严密、色泽协调;运转层地面平整,集中控制楼吊顶设计新颖;干煤棚网架节点连接紧密,施工工艺规范、质量上乘。

>>循泵房沉井工艺创造了长江沿岸软土地区沉井施工最高水平。

下沉过程中,采用标高和定位控制相结合,确保了四角间最大高差仅为5mm,轴线偏差1-2mm,低于规范允许值的2%(水平位移不大于170mm,垂直标高偏差不大于300mm)。

>>验收评价 工程质量评价为高质量等级优良工程。

四、科技创新

>>科研攻关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二次再热示范项目特点,工程开展了五大类15项自主创新及项目研发。

>>世界首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百万千瓦级二次再热燃煤机组的总体设计方案,填补了国内二次再热电站设计空白。机组发电效率47.71%,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世界首台自主研发世界首台二次再热塔型锅炉,成功解决了受热面匹配和一、二次再热汽温调节的难题。

>>世界首台自主研发世界首台二次再热1000MW单轴五缸四排汽汽轮机,国内首次提出并采用了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技术,攻克了汽轮发电机组54.2米长轴系的稳定性难题;开发了适应620℃的转子和汽缸新材料。

>>自主创新发明了“四级高压加热器、五级低压加热器、一级除氧器和两级外置式蒸汽冷却器”的二次再热汽轮机十级回热系统,相比一次再热八级回热系统,提高机组热效率1.8%。

>>自主创新提出了三层缸结构的中压缸和旋转对称性更好的超高压缸,优化了汽缸的温度与压力的梯度分配,解决了二次再热机组中压缸进汽区域中分面密封的难题,适应了主汽压力提高至31MPa,提高了二次再热机组的循环效率。

>>自主创新研制了二次再热机组的超高压主汽门以及中压再热阀门,满足了31MPa主汽压力、620℃再热温度以及在百万一次再热机组基础上增大40%中压进汽容积流量的需求。

>>自主创新发明了针对二次再热塔式锅炉的包括双烟道和一、二次再热受热面并列以及高温再热器冷段前置在内的三种新型布置型式,提升了对一、二次再热汽温的调节能力,减少了再热汽温波动的范围,满足了610℃一、二次再热温度的需求。

>>自主创新提出了以摆动燃烧器同步调节一、二次再热汽温,以烟气挡板调节一、二次再热汽温间平衡的再热器调温策略,简化了锅炉再热汽温的控制逻辑。

>>自主创新提出了针对塔式锅炉的桁架式结构形式,提高了塔式锅炉钢结构大构件与锅炉本体布置的适应性,减小了钢结构占地面积和单构件重量,增加了运行维护空间。

>>自主创新提出了引进微分前馈的改进型史密斯预估器(SIMITH)的一次再热汽温和二次再热汽温的协同控制策略,开发了相应的汽温控制组态软件,解决了机组汽温控制的大惯性及交叉耦合难题。

>>自主创新提出涵盖锅炉自动热态冲洗控制策略的七种运行方式的三级旁路全程自动控制策略,发明了二次再热机组高、中、低压三级串联旁路自动控制系统,满足了机组启动、停机的控制和保护要求。

>>自主创新研发了二次再热机组DCS控制系统、三级串联旁路自动控制和APS一键启停技术,成功实现了机组启停的全程自动控制。

>>自主创新首次提出了热力系统全方位化学清洗方式,扩大系统清洗范围,不留清洗死角,采用先进的清洗工艺,减少清洗药剂在系统中的残留,提高了整套启动阶段的汽水品质。

>>自主创新打破二次再热机组两段法冲管的壁垒,设计了主蒸汽和一次再热、二次再热系统三级串联冲管方案,采取降压与稳压相结合的冲管工艺,选取高效的冲管参数,时间效益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自主创新提出了二次再热汽轮机三缸启动关键技术要点,优化了启动参数,解决了二次再热汽轮机轴封系列问题,确保了二次再热汽轮机顺利启动并网带满负荷。

>>验收评价

1. 通过了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

2. 通过了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

3. 科技创新成果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4. 项目入选国家 “十二五”科技成就展和阿斯塔纳世博会。

五、节能环保

工程采用先进的二次再热创新技术、综合提效及环保技术(环保投资比例达22.5%),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按设计5500利用小时,与国内常规百万机组相比,两台机组年节约标煤20.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7.6万吨。

>>通过等煤量替代工作,共计关停泰州地区燃煤锅炉1088台,提高本地区节能减排水平。其中关停泰州地区集中供热锅炉5台,削减散煤消耗量折标煤40.3万吨/年;关停其它燃煤小锅炉1083台,削减散煤消耗量折标煤120.4万吨/年。

>>通过采用高压变频调速、前置泵与给水泵同轴驱动、电除尘器高频电源等一系列节能技术,机组发电厂用电率达到3.7%。

>>通过采用宽负荷SCR脱硝技术、高效单塔双循环脱硫工艺、六电场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等技术,实现了环保排放指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要求。核查在线值:(1)烟尘排放浓度:2.3mg/m3、2.2mg/m3;(2)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7.7mg/m3、21.5mg/m3;(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3.5mg/m3、25.5 mg/m3

>>灰、渣、石膏等100%综合利用。

>>废水实现零排放。

>>验收评价

1. 通过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

2. 通过江苏省环保厅环保专项验收。

3. 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电站”。

4. 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第四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六、 性能指标

2015年11月和2016年4月分别完成了两台机组性能试验,各项参数均优于设计值,指标优良。两台锅炉效率分别为94.78%和95.12%,优于设计值94.65%;两台汽轮机考核热耗率分别为7064.87 kJ/KW˙h和7069.35kJ/ KW˙h,优于设计值7070kJ/KW˙h;厂用电率分别为3.625%、3.615%,优于设计值3.7%;供电煤耗分别为:266.57g/kW˙h、265.75g/kW˙h,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各项环保指标优于国家最新超低排放要求。两台机组脱硫效率99.2%/99%,高于设计值98.6%;脱硝效率86.4%/88.7%,高于设计值80%。核查在线值:(1)烟尘排放浓度:2.3mg/m3、2.2mg/m3;(2)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7.7mg/m3、21.5mg/m3;(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23.5mg/m3、25.5 mg/m3

机组投产后始终保持连续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分别实现连续运行363天和215天,创国内同类型投产机组最高记录。

>>验收评价

1. 通过了国家能源局高效煤电示范工程验收;

2. 3号机组荣获中电联2016年度全国火电1000MW级机组综合能效对标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七、建设成果

>>优质工程奖 2017年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优秀设计奖2017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优秀设计成果一等奖;被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评为2015年度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获得专利 国家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

>>成果奖项 荣获奖项9大类48项。其中国家级荣誉19项、

省部级荣誉29项,科技进步奖5项,QC成果奖8项,施工工法3项。工程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电站”,项目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和阿斯塔纳世博会。

>>成果著作 软件著作权21项,发表论文64篇。

>>人才培养 培养博士12名,硕士23名,培养锻炼“二次再热”机组工程建设管理和调试运行维护等技术骨干人才三百余人。

八、经济社会效益

>>截止2017年7月底,累计发电211.15亿千瓦时,实现利润13.52亿元,上交税费7.17亿元。

>>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的成功研发及工程示范,大幅提高了燃煤机组发电效率,提升了我国电力设计、施工、调试及生产管理水平,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对我国电力装备制造的产业升级,助推“一带一路”走出去国家战略和节能减排贡献巨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超超临界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