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技术正文

安全高效仍为核电发展“主旋律”

2018-01-10 09:41来源:国家能源报道关键词:红沿河核电厂清洁能源核电消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2018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工作成绩,分析新时代能源发展形势任务,筹划新时代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和思路举措,同时研究部署了2018年工作。

核电作为我国一张“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此次会议内容也为核电行业下一阶段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核电前行的画卷也已徐徐展开。

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对于下一阶段能源领域的工作,会议强调,2018年能源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能源治理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力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向纵深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同时明确了2018年能源重点工作任务,而在其中的第二点就提出,要聚焦绿色发展,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消纳问题向来就困扰着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而近年来,同为清洁能源的核电也逐渐出现了停堆与降负荷运行的情况。

如地处东北地区的红沿河核电厂就面临着了较为严重的消纳困境,在2017年上半年中,除1号机组设备利用率达到86.34%外,2号、3号、4号机组的设备利用率均较低,分别为36.67%、31.89%以及38.66%。除正常的换料大修以及专项检查外,应电网要求进入停运状态以及降功率运行则为红沿河核电站设备利用率较低的主因。

另外,核能行业协会在其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核电运行报告中也指出,2017年上半年我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370小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2017年上半年中共有9台核电机组的设备平均利用率不足70%,包括秦山第三核电厂1号机组、昌江核电1号机组以及防城港核电1号机组等,而设备平均利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为应电网要求停机停堆或降功率运行等。

如此来看,核电的消纳问题已不容忽视。在经济社会发展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同时,核电行业如何解决自身短板——核电消纳难问题,也成为业内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据记者了解,目前核电行业的消纳问题已然引起各方重视,国家相关部委以及核电站自身也都在积极行动,促进核电产业健康发展。

不过,在2017年三季度中,我国核电设备利用情况已然出现了小幅回升。

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半年度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分别为75.21%和77.6%,2016年前三季度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也为77.90%。而2017年1~9月,我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302.83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达80.93%,核电设备利用情况出现向好趋势。相信随着此次能源工作会议的部署,更多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政策和举措也必将出台,我国核电消纳问题也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

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成果转化应用

除了消纳问题外,核心技术也一直是能源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此次会议在2018年能源重点工作任务中也提及要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培育壮大科技创新新动能。

而能源技术的发展自然少不了核电领域的进步。据了解,核电作为高技术战略型产业,其技术创新工作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务院就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旨在瞄准世界核电技术前沿,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为建设核电强国提供支撑;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核电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也评价,截止到2017年前三季度,核电专项已立项课题201项,在专项支持和带动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实现了一次大跨越。

而在成果转化方面,我国核电产业亦不逊色。对此,秦志军也表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的核电科研队伍快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并成功借鉴和应用到CAP1400以及“华龙一号”的设计中,大大提升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三代核电技术日趋成熟,四代核电也已踏上征程。对于四代核电技术的飞速发展,秦志军表示:“我国在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上,通过示范工程牵引,攻克了一系列技术、设备难题,产业化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另外,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方面,我国核电产业也有着长足的发展。秦志军指出:“我国核电在关键设备研制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中高端注入强劲动力。”据秦志军介绍,三代核电站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型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屏蔽电机主泵、数字仪控系统、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均已完成样机制造,高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装卸料系统等已实现供货,这些成果的取得,显著推动了装备制造企业上台阶、上水平,使我国具备年产6~8台套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也将成为核电行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任务,我国核电产业也势必将乘此“东风”,实现更多技术突破,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及核电“出海”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确保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安全

快速发展之下,安全仍为基石。一直以来,核安全就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此次会议对于核电产业的安全问题也有所着墨。

会议强调,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重大问题研究,稳步有序推进核电新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做好核电厂址资源保护,大力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在运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建机组安全质量可控。

频提安全,重要可见。其实我国核电行业早已对安全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我国在建及在运机组数量已位列全球第三。我国核电厂采用国际通行标准,按照纵深防御的理念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核电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性能指标位于国际同类机组前列;在建机组质量受控,新建核电机组设计指标满足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具备较为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运行核电机组、民用研究堆持续保持安全运行良好记录,核电厂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

同时,据了解,核电站内部对于辐射剂量的把关也异常严格。核工厂、核电站内部,装有许多监测探头,以监测场所的辐射强度、空气中所含放射性气体或尘埃以及排出的废气或废水中的放射性浓度等。

在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核电运行报告中也指出,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辐射监测标准,依据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的排放限值,各运行核电厂对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对核电厂周围环境进行了有效监测。2017年1~9月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监测数据表明,所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范围内。

另外,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核安全法》开始正式实施。《核安全法》作为核安全领域的顶层法律,是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从高从严核安全标准体系,为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持的法制保障。

而此次会议无疑也再次明确了核安全的重要意义,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国核电产业也将愈加注重安全问题,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提供保障。

原标题:安全高效仍为核电发展“主旋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红沿河核电厂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核电消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