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以下为发言内容: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总、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就电动汽车充换电问题跟大家进行探讨。会议主办方本来安排我作电动汽车大数据方面的报告,但因为上个月9号刚在百人会作过一次,所以我想换一个题目。
应该说电动汽车充换电目前在中国一直存在争论,每条技术路线都有一些企业在尝试,这些尝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来说,我把充电或者电能补充定义为三个方面:慢充、快换、快充。
这几条技术路径在国内已经争论了很多年,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争论得日益激烈。我个人认为,慢充、换电、快充这三条技术路线将长期互补、并存,在它们各自的市场适用范围内或用户适用范围内长期存在下去。
事实上,充电、换电都不是新模式,100年前的1900年就已经出现了充电站,1902年还出现了出租车的换电站。甚至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时充电、换电的样子,所以说这两个技术路线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是我们国家863计划第一期863重点专项开始的时候,当时万钢部长带我们到法国调研换电,当时的换电集中在公交车领域而且是手动的。之后,国内的北理工、公交、电巴公司开始换电的研究,经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之后,换电模式得到快速推广,效果也越来越好。
后来到2007年,换电领域出现了一个Better Place公司,这家公司推出先进的为轿车进行全自动换电,但Better Place是商业换电的悲情英雄,仅仅存在了5个月左右就倒闭了。换电模式后续在我国也出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比如北京出租车基本确定将7万辆出租车换为电动,而且全部为可更换式电池。
在我国,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经历了将近20年五代技术的发展,从简单的独立充电到现在的快充、快换、储能快换、慢充等等。在这方面,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出很多很好的经验和案例,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些经验或模式。
下面我想谈谈与电动汽车充电或充换电基础设施有关的若干技术问题。国家“十三五”对乘用车、客车、商用车电耗及续驶里程都有明确规定和目标,这是科技部“十三五”建设的技术指标。
下面我们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续驶里程越长越好?当然越长越好。是不是电池装得越多越好?刚才王秉刚主任的报告说明电池装多是有问题的,包括新加坡对特斯拉Model S车型进行罚款,特斯拉原本是想拿补贴,后来没拿到补贴还被处以罚款,理由是百公里耗电44.4度,比燃油车更耗电,所以新加坡对它进行了处罚。
另外,特斯拉前不久发布了载重量达36吨的电动卡车,从媒体报道资料上可以看到其官方真实的技术路线,虽然具体技术参数不知道,但能看到这款车充电30分钟行驶600多公里,在高速路况下可以续航800公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是600公里按照载重36吨,这个车至少应该是50吨重,那么按照每公里2度电,这款车应该装载1200度电,再根据其30分钟行驶600公里,充电机的功率应该大于2.4兆瓦,如果按照1000伏电压来算,充电电流应该大于或等于2400安培。
在座的有很多能源专家,2400安培的充电枪不知道有多沉,一个人能不能搬得动,有的还说充一分钟可以跑800公里,估计忽悠的成分更多一点。
我仔细研究和比较了一下,当然不一定很全。我认为可以把充电、换电分为四模式:第一种是慢充,第二种是快充,第三种是最近刚刚兴起的智能电网储能快充,第四种是换电。首先,这四种模式对占地、固定车位等要求各不相同,我们国家70%以上车主是没有固定车位的;其次,这四种模式对购车成本、续驶里程、充换电时间、电池装载量、一次性建设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成本、车辆利用率等都不相同;再次,这四种模式对电池系统的寿命、对电网的冲击、以及对低谷电能的利用、用电成本也不相同。以用电成本为例,如果只考虑用电成本,在自己家在家慢充是很合适的。我开了两年的电动车,每年电费差不多1000元,以前开油车一年油费大概20000元;最后,还有便利性以及安全性问题。为什么还有安全性问题?换电是需要专业的维修保养,所以在维修保养方面需要考虑方便性。未来电网的发展是智能与能源互联,这几种模式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也进行了一些比较,在此就不一一给大家作解释了。
未来电动汽车技术上的发展是充电与共享,如果不买电池,那电动车购车比较便宜。这是在我们学校在北京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个分时租赁共享充电站,运行得非常好,效益也非常高。
同时,换电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电动车电池衰减到80%以后就需要卸下来,而采用换电模式可以把衰减往下降到70%或者是更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里程选择更换什么样的电池。
我刚才说有一个技术路线之争,这个争论主要集中在媒体和国网。因为奥运会建了豪华充电换电站,占地5000平方米,媒体质疑这是不是跑马圈地。由于当时占地非常大,导致充换电模式后来推行起来比较困难。现在新的基数已经从5000平方米换电站降到315平方米一个集装箱。电动车换电占120平方米,两个小型集装箱足够了,换电时长需要1-2分钟,新的技术使换电得到快速发展,换电在公共领域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点几个关键基础问题:一是规划,加油站、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根据城市规划最好建成四位一体,根据规划再攻克充换电站的一些建设,以及网络的互联;二是换电站除了建设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问题,包括定位、接触、解锁,因为换电它是插结式的,包括它的密封、防水、防尘都会有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难关需要突破;此外还要进行车、网、车桩互联,方便用户进行快速的查找或预订。
就简单跟大家汇报这些。谢谢各位!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征求《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的意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制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构建全域覆盖、技术多元、标准统一、服务可靠的路侧基础设施体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山西晋城市司法局《晋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电网企业应当将充(换)电基础设施供电纳入配电网专项规划,保证供电容量满足需求且具有包容性;负责从产权分界点至公共电网的配套接网工程;应当设置服务窗口,简化办事程序,开辟电力增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7月10日,滨州市沾化区关于解释转发《关于印发滨州市贯彻落实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等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提升光伏发电质效,根据国家政策调整,稳妥有序推进海上光伏项目建设。2024年积极推进鲁北风光基地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具备条件的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起,武汉开始执行调整后的工商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时电价。数据显示,政策执行首日,武汉市午间工商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最高负荷转移约25万千瓦。7月2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临时调整武汉市工商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天津电网负荷持续攀升。7月11日13时33分,天津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922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天津电网整体运行平稳。“今夏供电压力主要来自于骤增的降温负荷,据估算,用电高峰期,天津地区空调等降温负荷约占用电总负荷的40%。”国网天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晓静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南方电网公司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
2025年5月份的装机数据公布,单月92GW的装机、同比暴涨388%,1-5月累计装机量已逼近200GW大关,相当于2023年全年装机量的70%,远超市场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前光伏全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光伏电站EPC工程总承包价格也呈现同步下降态势。这种“量增价减”的组合,一方面源于产业链成本端的
2025年7月9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大兴区政府”)、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金租”)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广汽新能源汽车推广、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基础设
6月28日,许继电气9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的鉴定,其中8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次鉴定会邀请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润电力、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组成鉴定委员会,共同对电网运行控制、智能量测与计量、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融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度第一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拟评定名单公示,包括基于混合储能的直线电机驱动用脉冲电源装置、废旧电池回收热解设备、新能源重卡底盘换电站、基于AI的火电厂沉浸式智能管理系统。原文如下:2025年度第一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拟
从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获悉,上半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自营充换电量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46%;全口径充换电量6.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27%。该公司自营充换电量和全口径充换电量均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省级电力公司第一。据介绍,充换电量大幅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绿色出行热情持续增加,另一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今年以来,皖能集团公司以党建为舵、以作风为要、以担当为责,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统筹能源保供和创新发展,交出亮眼“半年成绩单”,1至6月实现利润、投资双创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0.2%。坚持能源主业,全力扛牢保供政治责任,当好能源安全保供省级队。加快支撑性电源建
继4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交能融合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再次携手此前十部门中的三部委,出台与交能融合相关细分领域的规划建设文件。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电网负荷创新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应对夏季用电“尖峰时刻”,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持续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挖掘多尺度可调节负荷资源,打好负荷管理“组合拳”。国家电网各单位研判供需形势,细化应对策略,做到分时电价调节、节约用电引导
2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专家媒体交流会在京举办,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出席,并就行业关注的动力电池产能与电池原材料价格走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根据现场内容摘要整理。(本文来源:
在双碳目标驱动的交通电动化加速转型过程中,动力电池装机量攀升,带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崛起,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60GWh,市场规模达百亿。同时,动力电池回收也是解决环保问题和补充上游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百人会ID:ChinaEV100)01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未来
12月17日,GIV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举办期间召开了以“科技企业深度赋能汽车产业”为主题的闭门会,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应邀就该主题发表观点看法,以下根据发言内容整理。(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百人会ID:ChinaEV100)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从关键技术研究开始的回
忧虑与喜悦并存的2022年即将画上句号。忧的是疫情的疯狂。卷土重来从年头疯到年尾,众多汽车重镇遭袭,众多城市进入静默。生产停滞、物流受阻、销售不畅,汽车业受到严重冲击。喜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好收成。今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06.7万辆,增长100.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23万辆,同比增长118%,市场渗透率达到7%。在全球减碳行动的压力下,欧美等国陆续提出目标激进、配套有力、系统性强的战略与政策,极大程度上加速了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并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产生了深刻影
全国各大能源企业也都在各个地方投资,整县整市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智慧能源。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电池储能和光、储、充一体化的智慧能源系统很快就会在全国逐步展开。
据统计,中国动力电池规划产能2023年达10亿千瓦时,2025年接近25亿千瓦时。当然规划产能会大于动力电池的年产量,同时年产量中除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外还有储能电池等一系列其它用途,我们估计2025年电池总出货量在10亿千瓦时左右。
当然现在日本等国家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估计还要10年左右,我国电池领域研发队伍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
全球减碳行动之下,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汽车产业正形成动力技术多元化、多技术路线共存的发展格局。如何定位不同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关系,各技术路线的竞争力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方向在哪里,政策、产业该如何引导动力技术多元化,企业又该如何选择与布局。
全面总结了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电力系统和智慧能源系统方面的创新成果,勾画了由新能源汽车引领的以系统智能化、动力电动化和能源低碳化三大革命主导的未来交通装备与能源化工相关产业的变革前景。
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重要性堪比人体心脏。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前期装载的动力电池已基本走完阶段性生命周期,2020年后,废旧动力电池迎来集中退役的高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