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征程。
201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7万亿元,增长6.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产品结构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实际增长7.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增速分别回升1.6和2.8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实际增长10.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外贸进出口总额2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累计顺差2.9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13美元。
2017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5.9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6%;其中,原煤生产35.2亿吨、增长3.3%,天然气生产1480亿立方米、增长8.2%。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0.4%,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017年,电力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落实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发展战略,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提供电力能源支撑的同时,加快清洁能源发电发展,加大电力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大力推动电力科技创新,狠抓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持续扩大电力国际合作,电力行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转型升级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电力供应和电网输送能力进一步增强,电源和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777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4359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发电2869万千瓦、增长7.5%),增长3.5%;火电110495万千瓦(其中煤电98130万千瓦、增长3.7%),增长4.1%;核电3582万千瓦,增长6.5%;并网风电16325万千瓦,增长10.7%;并网太阳能发电12942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2966万千瓦),增长69.6%。全国人均装机规模1.28千瓦,比上年增加0.09千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8865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8.8%,分别比上年和2010年提高2.2个和11.7个百分点;10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达到103台,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4.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及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比重继续提高,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年新高,新增装机的结构和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118万千瓦,比上年多投产975万千瓦,是新增装机规模最大的一年;主要是光伏扶贫、光伏领跑者、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调整等政策促进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新增5341万千瓦,比上年多投产2170万千瓦。新增水电1287万千瓦,比上年多投产108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1819万千瓦,比上年略有减少;新增核电218万千瓦,是5年来核电新增规模最小的一年。新增火电4453万千瓦(其中新增煤电3504万千瓦),国家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措施初见成效,火电及煤电新增规模连续三年缩小。2017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044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68.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新增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东、中部地区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的76.0%,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布局继续向东中部转移。2017年,全国新增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北方地区累计完成10个电厂、共计725万千瓦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项目,对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电网规模稳步增长,跨省区输送能力大幅提升全国新增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58084千米和32595万千伏安,分别比上年多投产1406千米和少投产1990万千伏安;新增直流输电线路和换流容量分别为8339千米和7900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多投产4948千米和4660万千瓦。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83万千米、比上年增长4.0%,变电设备容量66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5.3%。其中,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69万千米、增长6.2%,变电设备容量40亿千伏安、增长9.1%。2017年,全国共投产5条直流、2条交流特高压项目,新增跨区输电能力4350万千瓦,极大提高了电网跨大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年底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3亿千瓦;其中,交直流联网跨区输电能力超过1.1亿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1344万千瓦。
煤电投资大幅下降,特高压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全国主要电力企业1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900亿元,为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比上年下降14.9%;其中,太阳能发电投资增长18.2%;水电投资基本持平,抽水蓄能电站投资142亿元、增长68.6%,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核电、风电投资分别下降9.9%和26.5%;常规煤电投资706亿元,比上年下降27.4%,带动火电投资(858亿元)下降23.4%。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339亿元,继续保持很高投资规模;其中,特高压输电和配电网建设项目仍是电网投资建设的重点,±1100千伏、±800千伏电压等级投资增加较多,带动特高压建设投资1017亿元、增长16.9%;全国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惠及农村居民1.8亿人,实现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惠及1.5亿亩农田,贫困村基本通动力电、惠及3.35万个村庄,全年配电网投资2826亿元,电力普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二、电力生产较快增长,新能源发电增量对电量增长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
新能源发电增量对电力生产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41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水电11931亿千瓦时、增长1.6%,火电45558亿千瓦时、增长5.3%(其中煤电发电量41498亿千瓦时,增长5.2%),核电2481亿千瓦时、增长16.4%,并网风电3034亿千瓦时、增长26.0%,并网太阳能发电1166亿千瓦时、增长75.3%。2017年,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合计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30.3%、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河北、吉林、黑龙江和西藏9个省份新能源发电量占本省发电量的比重超过10%,新能源发电已经成为内蒙古、新疆、河北等12个省份的第二大发电类型;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对全国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8.6%,山东、云南、甘肃等14个省份的新能源发电量增量超过火电发电量增量,新能源对发电生产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
弃风、弃光现象明显改善2017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行业企业也积极行动,综合施策推动解决“三弃”问题,全国弃风弃光现象明显改善。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7年,全国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8亿千瓦时,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是三年来首次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双降”;弃光电量73亿千瓦时,弃光率6%、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据调研,四川、云南弃水电量也分别比上年有所减少。
新能源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较多,火电利用小时回升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利用小时1949小时,比上年增加204小时,已经连续两年增加;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1205小时,比上年增加76小时。受电力消费增长回暖拉动、以及水电发电量低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219小时,比上年提高33小时,是自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下降后首次回升。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597小时,比上年降低22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7089小时,比上年增加28小时。综合来看,受发电装机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90小时,比上年降低7小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电力建设及生产运行安全可靠全国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较大以上设备事故,没有发生电力安全事故,没有发生水电站大坝漫坝、垮坝以及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电力安全事件。主要电力可靠性指标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4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机组、燃气轮机组、核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分别为92.76%、92.55%、92.60%、91.10%,除煤电机组略有下降外,其他三类机组分别提高0.11个、0.30个和2.33个百分点。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三类主要输变电设施的可用系数分别为99.497%、99.856%、99.942%。直流输电系统合计能量可用率、能量利用率分别为95.35%、54.42%,分别比上年提高0.68和0.25个百分点;总计强迫停运33次,比上年减少7.5次。全国10(6、20)千伏供电系统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814%、比上年提高0.009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6.27小时/户、减少0.84小时/户,用户平均停电次数3.28次/户、减少0.29次/户。
三、电力消费需求进一步回升,电力供需总体宽松
电力消费需求进一步回升受宏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新业态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夏季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36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连续两年回升。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1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第二产业用电量449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9个百分点,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提高的最主要动力(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5.8%,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8825亿千瓦时、增长10.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14.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703亿千瓦时、增长7.7%,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4和1.0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8%、70.6%、13.9%和13.7%;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0.5和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及其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比均降低0.7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分别为4589千瓦时和628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加268千瓦时和44千瓦时。
电能替代成效显著2017年,在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家庭电气化及其他领域,大力推进电能替代,成效显著。《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2年)》发布实施,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完成煤改电127万户。据统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共推广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286亿千瓦时,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0%;其中,居民采暖领域替代电量88亿千瓦时,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替代电量773亿千瓦时,交通运输领域替代电量128亿千瓦时,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替代电量239亿千瓦时,家庭电气化及其他领域替代电量57亿千瓦时。
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国家有关部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同时修订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明确了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新定义与新内容,补充了实施主体,增加了实施领域与方向;继续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业企业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已有171家单位通过电能服务机构能力评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和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电”)超额完成2017年度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任务,共节约电量157亿千瓦时、电力395万千瓦,有力保障了电力供需平衡,促进了能源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2017年,全国电力供需延续总体宽松态势,区域间供需形势差异较大。分区域看,华北区域主要是迎峰度夏期间偏紧,7月中旬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区域内绝大部分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均创历史新高,河北、山东、天津等地执行有序用电;华中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平衡有余;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
四、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
能效水平持续提高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9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3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水平持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电网线损率6.48%,比上年降低0.01个百分点;由于煤电超低排放改造、负荷率下降等原因,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厂用电率6.0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25千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05千克/千瓦时。
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根据中电联统计分析,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燃煤电厂100%实现脱硫后排放。其中,已投运煤电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超过9.4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5.8%;其余煤电机组主要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燃烧中脱硫技术;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10.2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92.3%;其中,煤电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9.6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8.4%。常规煤粉炉以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为主,循环流化床锅炉则以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为主;全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比重超过70%,提前两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目标任务。2017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26、120和11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5.7%、29.4%和26.5%;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0.06、0.26和0.25克/千瓦时,比上年分别下降0.02、0.13和0.11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0.06千克/千瓦时,与上年持平全国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72%,与上年持平;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为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应对气候变化贡献突出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44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19.5%。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7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3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45%,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为53%。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8日,西班牙发生大面积停电,数百万人停电近24小时,在停电前一周,西班牙其实已经经历了数次电涌和停电。频发发生的电力故障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电网稳定性的担忧。此次停电发生后,西班牙电力供应在短时间内暴跌至不足5GW,而储能仅能调节约0.3%的负荷,无法承担平衡电力系统、稳定频率和提供应
当地时间5月7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光伏储能展览会(IntersolarEurope)在慕尼黑新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全球太阳能领域规模最大的顶级盛会,此次展会吸引了超3000家国际企业参展。首航新能源再启海外追光之旅,携重磅新品及全场景智慧光储解决方案闪耀亮相展会,与来自全球同行伙伴及客户共同探索全
4月30日,中国能建安徽院EPC总承包的安徽省内首个220千伏直挂电网的大型储能电站——汉星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项目并网。该项目位于六安市霍邱县,本期新建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升压站,经1回220千伏线路接入六安电网220千伏冯井变。项目建成后,将驱动皖北地区能源结构转
5月8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31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指出,督促市内新能源企业按要求落实配储,并鼓励依托储能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提升容量租赁收益;配合电力运行主管部门鼓励电网企业优化调用方式,加大对新型储能项目调用;积极配合市经济信息委、华中能源监管局等有关部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公开征求对《2025年重庆市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参与主体包括电网企业和电网企业经营区范围内的电力用户、虚拟电厂,按照本方案开展需求响应、削峰移峰。其中,电力用户自愿选择参与需求响应、削峰移峰,进行用户注册与响应能力申报,签订和履行协议;准确提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辅助服务的支撑。近日发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明确了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制度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规则》出台的重要意义有
5月7日,金华市金东电网2025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发布。全区共安排应急机动负荷3.30万千瓦,为在用电临时短缺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有序用电,并以尽可能少的用户参与,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有效错避峰,应急机动负荷应在30分钟之内压减或切除,并不得安排高危、重要用户,防止快速切除负荷,导致人身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6日,辽宁省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营口地区2025年有序用电方案》的通知,预计2025年营口电网全口径最大电力435万千瓦,发生在8月、12月,因此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压力。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营口地区最大负荷缺口分别为Ⅵ级:23
当地时间5月7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太阳能专业盛会#x2014;#x2014;IntersolarEurope2025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启幕。作为智慧能源领域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士达携旗下光、储、充、全系创新产品及技术成果重磅亮相B4.330展台,并全球首发BluePulse工商业光储解决方案和BlueSpark户用光储一体机解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日本相继公布两大储能项目建设计划,其中包含日本最大规模电池储能项目。2025年4月3日EkuEnergy宣布计划在日本冈山县笠冈市建造150MW/600MWh电网规模的电池储能电站,该项目计划在到2030年建成。据悉该项目是日本第二次长期脱碳项目拍卖的21个长时电池储能项目中规模最大的。E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国西电“聚焦价值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西开电气坚持以“11563”战略目标为指引,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奋勇争先、勇挑重担,在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等各方面团结奋进,不断刷新高质量发展“成绩单”。西开电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能够直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电力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电力大发展、大突破的一年,全年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截至当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3.5亿千瓦,同比增长近15%,首次迈入30亿千瓦装机“大关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14日,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长沙举行工作会谈,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一行会谈。在简要介绍湖南能源电力发展情况时,毛伟明说,近年来,湖南着力强化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支撑,加快能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自然垄断环节监管等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当前电力行业重点领域突出矛盾和群众用能“急难愁盼”问题,7月26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会议,启动部署2024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现场监管工作。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
3月4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云南省副省长刘勇一行。双方就深化企地合作交换了意见。邓建玲对刘勇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感谢云南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华能的支持和帮助。他表示,中国华能始终把云南作为战略要地、发展重地,全力保障云南省能源电
3月4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邓建玲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云南省副省长刘勇一行。双方就深化企地合作交换了意见。邓建玲对刘勇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感谢云南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华能的支持和帮助。邓建玲表示中国华能始终把云南作为战略要地、发展重地,全力保障云南省能源
近日,龙源电力与江西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签订600万千瓦“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该项目规划开发容量600万千瓦,其中火电200万千瓦、风电260万千瓦、光伏140万千瓦。龙源电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宫宇飞对景德镇市一直以来对龙源电力给予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龙源电
近日,龙源电力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签订600万千瓦“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龙源电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宫宇飞,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龙源电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星运,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高晓云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宫宇飞对景德镇市一直以来对龙源电力
近日,龙源电力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签订600万千瓦“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龙源电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宫宇飞,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龙源电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星运,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高晓云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宫宇飞对景德镇市一直以来对龙源电力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答复了关于将“疆电外送”第四、第五通道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建议。称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动“疆电外送”新增输电通道规划研究工作,在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将哈密至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第三通道)列为开工建设重点输电工程,将疆电外送第四通
日前,国家能源局答复关于助力双碳目标加快疆电外送和本地消纳的建议,建议强调,国家能源局支持新疆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光伏+”项目,通过光伏电站与第一产业融合、光伏与尾矿治理、废弃采矿塌陷区循环经济建设等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双碳目标,按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国家能源局答复关于助力双碳目标加快疆电外送和本地消纳的建议。称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煤炭、油气、新能源等资源丰富,对于我国电力保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指导加强新疆资源储备情况摸排,根据资源等级特点、开发建设条件、受
《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432号令,以下简称《条例》),是2005年5月1日起实施的,至今已满二十年。《条例》是在2002年中国开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支撑新成立的国家电监会有效开展监管工作而拟定的重要法规。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国家电监会和原国家能源局合并,组建新的国家能源局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南方区域勇担改革“试验田”使命,大胆探索、稳步实施,以广东起步开展现货市场试点,以省域市场积累的宝贵经验助力区域市场建设,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南方能源监管局以监管促改革、以创新破难题,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无到有、从省内到跨省协同的跨越
北极星将长峡电能、浙江新能、通威太阳能、广东电力新疆、扬州阿特斯招聘合集整理见下:长峡电能(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批准,由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诚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祥电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成立的混
十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来,经过持续推动,改革红利有效释放,有力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卢勇)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推动电力行业效率提升,由此促进全社会福利的提升。准确、全面
136号文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新能源市场激起层层冲击波,波及新能源领域整个产业链条,让置身其中的从业人员心意难平,抚膺长叹。(来源:电联新媒作者:管永生)所谓136号文,即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
立足监管服务大局助推山西能源高质量发展山西能源监管办党组书记、监管专员谢康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低碳转型的双重使命。山西能源监管办始终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将监管职责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扛牢能源保供责任,监督政策规划落实,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推动能源改
近日,华润电力、长峡电能、浙江新能、湖南红太阳、十一科技全国多岗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华润电力云南公司统筹华润电力在滇所有业务,业务覆盖风、光、水、火、储等电源项目开发、建设、运营,以及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覆盖云南省多个地区。截至2024年底,公司正式员工200余人;并网装机容量112.83万千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电力改革的新思路#x2014;#x2014;“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对位于中间环节的电网企业加强监管,核定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放开两头就是推动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直接开展交易,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随行就市。2025年,我省约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起到了正向积极作用,对新能源企业乃至各类型电源和
2015年3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新思路。十年的时间过去,现在我国80%的发电装机容量参与市场交易,工商业用户电价随供需波动,新能源消纳能力大幅提升,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翻天覆地
3月12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近期重要文章精神等,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领导张传江、余波、王瑛、曲波、陶云鹏、苟伟、王海腾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