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从 2011 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已累计销售各种新能源汽车超过一百万辆,从2016 年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分布图可以看出,在数量上中国遥遥领先,远超过欧洲的总量,也超过了美国的总量。今天主要谈谈动力电池的成绩与问题。
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要进步。据统计,2016 年中国锂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合计达到 30.5GWh, 同比2015 年增长 79.4%,而且,令人可喜的是具有不错的集中度,头两家企业,比亚迪跟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48%,前 12 家占到 80%。我们已经出现了一批很优秀的企业,领头的企业无论从销售量还是技术水平,均已经跻身于世界动力电池的先进行列。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总体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离整车发展的要求也有相当大的距离。世界电动汽车几起几落的历史告诉我们,动力电池技术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命运。我这里将电动汽车产业对动力电池的期待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几个方面:高安全性、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高质量、可回收再利用,从产业角度看,应该具备具有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适应的规模,要建成强大的产业链,要有持续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先说安全性。目前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问题相当严峻,新能源汽车突出的安全事故是火灾,我们不时会听到新能源汽车着火的消息,照此下去,事故多了,难免就会有一些重大的伤亡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安全性,就无从去谈高性能,无从去谈规模化生产应用。
怎样解决安全性问题?安全性就是要从研发设计做起,首先要解决好电芯设计的安全性,然后才是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最后是使用与维护的安全性。期待依靠复杂昂贵的系统技术来使用不安全的电芯是不可取的,安全性要从根基做起,说的极端一点,最安全的电池就是不会着火的电池。那样的话,电池系统设计便会大大简化,成本、重量都可以大大降低。安全性是设计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不是靠监控出来的。监控虽然很重要,但是它仅仅是一个辅助的手段。所以电池行业的同行们,就是要努力设计出高安全性的电池产品,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第二点,要持续创新提高电池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这点大家已经说了很多了,我就不重复了。能量型电池要提高能量密度,同时兼顾功率密度,以满足消费者对快充的需要。功率型电池,要努力提高它的能量密度,使得电池轻一点,成本低一点。新能源汽车最终能发展到怎样的水平,取决于未来电池做成什么样,所以应该持续创新,不断提高电池的性能。
第三,我认为电池寿命非常重要,它也是电动汽车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动力电池寿命的讨论,一种看法是与汽车同寿命,大约2000 次。我不赞成这种定义。其一,不能只考虑 10 万公里的寿命,这是对消费者的最低承诺,(比亚迪公司承诺动力电池终身质保),一辆传统汽车用到二三十万公里时各方面的技术状况还是很好的,一部发动机的寿命达到几十万公里是很平常的事情, 还要考虑汽车使用状况的差异,电池寿命本身呈某种概率分布,电池系统又是由众多的单体组合而成的,因此要有足够的裕量; 其二,当电池从汽车上退役时,还有约 80% 的容量,如果内在质量优良,完全可以再利用到储能等其他用途,还可以再利用一个周期,提高其再利用价值等于降低了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即汽车报废时,电池还有它的第二次寿命,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四,我们要采取精益生产理念努力降低成本。现在电池的成本很高,造成整车的成本也很高,这几年有国家的高额补贴支撑着,但是这个补贴是暂时的,到 2020 年以后购车补贴要全部退出,整车厂的补贴没有了,也就不可能拿高价格购买电池,否则大家都做不成。所以成本问题是现在就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前一段去广汽调研,他们认为电池系统如果能做到每瓦时 0.6 元,电动汽车在没有补贴情况下具备与传统汽车的竞争力。我把 0.6 元 / 瓦时的信息传递给一个电池行业的朋友, 他们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难以做到。我们不能确定 0.6 元 / 瓦时能不能做到,但是这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目前的电池成本必须大幅度降低,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要知道高质量、低成本是汽车产业百余年不懈努力的结果,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特征。福特公司创造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第一次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汽车由原来只有少数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变成了普通人买得起的商品。丰田公司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再一次变革了汽车工业,让消费者能够享用到既便宜又高品质的汽车产品。我们常常会惊叹一部那么复杂精致的汽车产品,寿命可靠性做得那么好,成本做的那么低,这是人类智慧与百年努力的结晶。所以说,大幅度降低成本是电池企业要改变观念去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第五,要改变电池行业质量的面貌,要让电池行业的质量达到汽车工业质量水平。目前相当多电池企业的质量水平不高,最糟糕的办法是“筛选”,从一批总体质量很差的产品中“筛选” 出“合格品”来。你认为筛选进来的产品是好产品吗?不是。因为整批产品质量都是不好的,只是因为它的参数呈现一定的概率分布,让有些产品的参数落在合格区里,你是能够从中间“筛选” 出合格品来的,但绝不表示这些“合格”的产品具有好的质量, 他们在今后的使用中很快会出现问题,没用多久再拿去检查,已经是不合格品了,而且离散的更加严重,用这样的单体做出的系统、装备的汽车能用得住吗?什么样的系统均衡技术都是无意义的。被“筛选”掉的不合格品还造成很大的浪费,增加了成本。第二种办法是“分选”,这也是在总体一致性达不到汽车电池系统要求情况下,采用的“掩人耳目”的办法,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产品质量是内在的,不会因为“分选”而获得本质的改善。以上这些办法在现代汽车零部件生产中是不采用的。在汽车工业中采用“过程能力指数”CPK 值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水平,要求该值达到 1.67,而大多数电池企业产品的 CPK 值达不到这个要求,这点需要加倍努力。
第六,加快电池规格化的进程。虽然最近出台了电池的模块尺寸标准,我觉得这个标准列出的序列太多了,几乎把市场上存在的规格都列进去了,我认为这样的规格标准,就等于没有标准一样。制订这个标准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规格数量。现在这个规格标准是一个“老好人”的规格,那这个规格有什么用?所以我建议,再重新制订一个,应大大减少规格数量。因为要回收再利用, 如果规格五花八门,回收再利用怎么做?第二,从电池产业本身考虑,你的设备规格、工装规格也随之多种多样,怎么有利于降低成本?更谈不上将来有通用互换的可能。所以我觉得从整个产业的利益考虑上,必须为减少规格而努力。
第七,要建立强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我们的集中度已经呈现出不错的趋势,但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还只是 50 万辆,如果到了 500 万辆、1000 万辆,现在的动力电池产业能够满足需求吗?如果中国的电池产业要想作为全世界的强者,每一个大的电池厂都要带出一批很强的上游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制造设备等等。我认为对这点要有统筹规划,希望到 2020-2025 年能够形成几个巨型的产业集群和基地,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围绕建设强大的产业集群进行策划与布局。
第八,电池企业要与整车企业建立紧密联盟,加快步伐做强做大。目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优秀的电池企业正在迅速成长。电池企业要加紧与整车厂建立产业联盟,这也是我给很多电池厂的建议,眼前的门庭若市有可能是暂时的,国外优秀的电池厂进入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电池厂还应该考虑做好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将生产工厂建到整车厂附近,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满足汽车工业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实现及时供货,零库存,降低成本。同时在这里我也呼吁整车企业应该有义务来扶植本土的电池厂,共同努力建立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改变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的状况,避免重蹈技术空心化的覆辙。
第九,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经迫于眉睫。据有关机构说,到 2020 年我国将有约 20 万吨的动力电池要退役,以后每年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安排不好有可能是一场新的环保灾难,大家口头上都在说电池回收很重要,但是落实这件事情的却很少,所以我希望动力电池回收不只是口头上,应该得到落实,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制,一方面要考虑与汽车报废管理制度的协调,最近我了解到一些城市政府已经着手建立相关体系、制度与布局相关产业。只有做好回收再利用,才能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的目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融捷能源(YoungyEnergy)400kWh液冷户外柜、32kWh高压堆叠户储系统获得全球最知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UL美华认证公司(ULSolutions)颁发的UL1973认证证书,标志着融捷能源液冷户外柜、户储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性能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融捷能源400kWh
车网互动是指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与电网进行能量双向互动,本质是用户使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从而创造系统调节价值并获得一定经济补偿。按照功率流向划分,车网互动可以细分为单向功率互动和双向功率互动。单向功率互动也称作有序充电或智能充电,是指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电动汽车调整充电
5月22日,以“共铸高质量,智赢高价值”为主题的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创新峰会首站在江苏常州成功举办。本次峰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伙伴、专家学者、企业领袖齐聚龙城常州,聚焦工商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数字赋能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共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共赢行业高价值,共启绿色智能新时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5月19日,山西长治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长治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开发区要加快探索建设绿电产业园,推进新建标准厂房有序开展分布式光伏利用,建立完善分布式能源系统,分阶段、分区域实现对企业“绿电直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为外向型经济
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释放出规范过度竞争的明确信号。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将为中国光伏产业提供更加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光伏企业快速穿越行业周期。5月19日,国家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434-2025),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这也是国际上首次以标准文件形式明确“全固态电池”概念。近年来,全固态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北京经开区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针对市场需求端应用新技术时了解不足、渠道不畅等情况,着重在新型储能、碳中和、碳足迹及循环利用等方面,初步构建路演、推广和试点的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建工业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3.29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后,小米汽车与雷军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电池安全问题更是再度引起热议。近日,小米突然入股了一家固态电池企业——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增小米旗下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5月22日正式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统筹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夯实市内电源基础,加快推动两江燃机二期等天然气发电、合川双槐三期煤电项目,加快云阳建全、丰都栗子湾、奉节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推进外电入渝工
近日,融捷能源(YoungyEnergy)400kWh液冷户外柜、32kWh高压堆叠户储系统获得全球最知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UL美华认证公司(ULSolutions)颁发的UL1973认证证书,标志着融捷能源液冷户外柜、户储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性能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融捷能源400kWh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1、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深入推进“绿效码”应用,推进存量低效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3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固态电池进展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半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已获得广汽、东风、三一、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吉利沃飞等多个客户认可,是行业内最早实现半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具备充分的技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434-2025),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这也是国际上首次以标准文件形式明确“全固态电池”概念。近年来,全固态电
全球首次百台无人纯电动矿卡“华能睿驰”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正式投入运营。作为该项目动力系统的独家供应商,瑞浦兰钧以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为“华能睿驰”提供核心支撑,助力实现矿山运输环节零碳化,为全球绿色矿山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本次投运的“华能睿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文/武魏楠5月21日欧盟委员会今日正式提交提案,拟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Regulation(EU)2023/1542)中关于经济运营商电池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的实施时间(原时间2025年8月18日)推迟两年,新生效日期定为2027年8月18日。欧盟委员会表示此举旨在为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更充足的准备时间,以应对供应
“3.29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后,小米汽车与雷军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电池安全问题更是再度引起热议。近日,小米突然入股了一家固态电池企业——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增小米旗下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5月22日正式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统筹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夯实市内电源基础,加快推动两江燃机二期等天然气发电、合川双槐三期煤电项目,加快云阳建全、丰都栗子湾、奉节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推进外电入渝工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件提出,健全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打好治水攻坚战,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改扩建进度,全域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好治气攻坚战,严格控制PM2.5浓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消息,孚能科技,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采取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与硫化物双路径并行规划。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固态电池与已有技术路线高度匹配,借助涂覆技术逐步减少电解液含量,正按规划有序推进从半固态、准固态至全固态的演进。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则直接聚焦零电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8日,在新一代重卡换电生态发布活动上,宁德时代提到,在零碳转型和物流降本的双重挑战和机遇下,未来3年重卡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实现50%的电动化率,并现场发布了75#标准化换电块以及该产品三大核心优势。并且,将在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
全球减碳行动之下,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汽车产业正形成动力技术多元化、多技术路线共存的发展格局。如何定位不同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关系,各技术路线的竞争力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方向在哪里,政策、产业该如何引导动力技术多元化,企业又该如何选择与布局。
如今,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都拥有众多的用户。这两种动力电池成为了市场主流,为何双子星联合实验室还要聚焦锰酸锂电池?《中国汽车报》记者带着疑问,独家专访了TIES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
“缺芯”问题尚未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又迎来新难题——动力电池供应不足。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各大主机厂呼喊的“缺芯”难题,“电池荒”加剧更可能威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内造车新企业不断涌现,新产品层出不穷,新能源汽车代工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工信部近日表示,将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均有传统车企代工经历。那么,代工新能源汽车会成为传统车企的新业务吗?
近日,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赵永勃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大连市正积极申报国家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先后出台《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及相关标准、多个氢燃料电池车型实现量产、首批4座加氢站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多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线路开通,一个以自主技术路线为支撑的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正在大连市逐渐形成。
近日,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声明称,今年以来,个别充电运营商引入野蛮资本,大搞1分钱充电、0服务费等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严重扰乱了山东区域正常充电市场秩序,误导电动汽车车主充值充电,给新能源汽车和充电产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无独有偶,陕西省此前也指出,从2019年10月开始,个别网络平台企业在西安用低价争夺充电市场份额,以远低于成本价的“充电优惠”进行无序扩张,随之而来的是其它企业相互跟进,市场无序竞争。那么,充电价格战为何上演?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在BEV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已经称王称霸许多年,牢牢雄踞全球第一梯队。实际上,汽车电动化的进程并非纯电动一条路。近年来,混合动力电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加紧布局,有望诞生“此领域的CATL”。
退役的汽车动力电池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危害环境的长期隐患。目前我国对于退役电池的回收利用并无政策补贴,正规企业从事回收工作通常面临“无钱可赚”的局面,回收积极性不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达到20万吨(约25GWh);2025年,这一数据
1月17日,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接连举办6场主题论坛,在以“构建多元、智能、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主题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论坛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就充电基础设施的一些问题连线发表了观点和看法。以下根据视频发言整理。(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百人会”ID:Ch
蓝谷智慧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1月21日,蓝谷智慧发布这一消息,并透露,此次融资由北汽新能源、SK新能源(SKFS)、宁德时代和廊坊安鹏基金四家企业联合领投。蓝谷智慧表示,该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产品的市场拓展、研发创新以及构建开放共赢的能源服务生态圈。公开信息显示,蓝谷智慧目
在全社会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电动汽车也无法“置身事外”。根据相关规划,未来几年,电动车规模将呈爆发式增长,其对电力系统的冲击必将无可避免,降低电动汽车电耗是缓解这一风险的有效方式。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持续扩大,其未来对供电系统的巨大压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电动汽车角度来看,在上游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