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能源存储技术面临着更大挑战。在众多能源存储器件中,铁电储能薄膜电容器不仅具有高的功率密度、快的充放电速度,且满足了器件微型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储能器件领域的一大热点。在介电储能电容器中,储能密度、储能效率以及温度稳定性是表征其储能特性的三个重要参数。如何制备出具有高储能密度和优异宽温热稳定性的铁电储能薄膜电容器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瓶颈及需要攻克的难点。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通过选取同一体系不同组分的BaZr0.15Ti0.85O3和BaZr0.35Ti0.65O3材料,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生长出了具有高能量存储密度的BaZr0.15Ti0.85O3//BaZr0.35Ti0.65O3多层膜。通过改变BaZr0.15Ti0.85O3//BaZr0.35Ti0.65O3多层膜的周期数即提高界面数,使界面作为电树枝发展阻碍的方式,提高了外延BaZr0.15Ti0.85O3//BaZr0.35Ti0.65O3多层膜的击穿场强,并在周期数为6时获得了优异的储能密度。同时在-100oC~200oC温区内,该多层薄膜表现出优异的宽温稳定性。该项研究结果对优化多层膜的界面数来提高铁电薄膜的储能特性具有指导性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以题目“Significantly enhanced energy storage density with 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by optimizing Ba(Zr0.15Ti0.85)O3/Ba(Zr0.35Ti0.65)O3multilayer structure”发表在权威期刊Nano Energy(IF=13.12)上。该工作是电信学院微电子学院范巧兰博士生在刘明副教授和马春蕊副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的,参与该工作的还有微电子学院贾春林教授、路璐高级工程师和前沿院娄晓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德国于利希研究所为合作单位。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与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国家“973”项目、博士后基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的支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3日,*ST金时公告称,近日与云南某公司签署了《采购合同》,将向其提供40套5.016MWh液冷储能电池系统集装箱,合计储能系统容量200.64MWh,合同金额13442.78万元(含税),据此计算储能系统销售单价约0.67元/Wh。据悉,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主要从事烟标印刷业务,但今
目前电能储存装置主要有化学储能装置,即电池和固体燃料电池;电化学电容器;介电储能电容器。“介电储能电容器各项指标相对更优。”汪春昌综合分析发现,如果能提高介电储能电容器储能密度,则可减小储能装置的体积,使得其在小型化、集成化的电路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甚至有可能超过电化学储能装置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深度发展,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电介质储能电容器作为一种重要储能器件,在功率密度、充放电速率与服役寿命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受低储能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主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晓光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沈洋教授课题组在高储能密度柔性电容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者成功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击穿电场强度和介电储能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推广至不同的柔性聚合物电介质材料,为今后高储能电容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该成果以“Negati
固态介质电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和超快充放电速率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其储能密度往往较小,且往往易受储能效率以及热稳定性的制约。(来源:微信公众号“MaterialsViews”ID:materialsviews)低储能效率意味着更多的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从而容易引起电容器在服役中失效。因此,设计和开发同时具
GTMResearch就美国能源存储市场状况发布了一份报告。该研究预计,到2022年,存储能源的部署:住宅、非住宅、公用事业系统的组合将增长到2GW以上,比当前水平高10倍,这种大幅增加的部署将导致一个价值巨大的储能市场。(来源:微信公众号“Tim张国宇”ID:gh_c5100767ebad作者:张国宇)Bloomberg储能市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和利用高性能、环保型储能材料成为当前科技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介质储能电容器因其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稳定性优异和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尖端技术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
聚合物薄膜储能电容器因其具有较高功率密度和超长的循环使用寿命,能最大效率转化风能、潮汐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是脉冲功率技术、电磁炮及激光等高能武器系统无可替代的核心储能器件,在航空航天、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分子科学前沿”ID:Polymer-science但
随着石化能源的快速消耗,催生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各种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聚合物储能电容器因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放电速率,可最大效率转化风能、潮汐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智能电网、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大多数聚合物本身的低介电常数极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产业界与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而能源存储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强烈关注。在各种能源存储技术中,介质储能电容器因具有超高的功率密度、极快的充放电速度和较低的制造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电能存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储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作者:刘通1,3杨瑰婷1毕辉4梅悦旎1刘硕1宫勇吉3罗文雷2单位:1.空间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2.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引用:刘通,杨瑰婷,毕辉,等.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郑州研究院常云飞教授、王大伟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在基体中引入二维铋层状铁电微晶以及构建复合物双层结构的协同设计方法,突破了聚合物基介电材料在储能性能提升方面的限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聚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曾表示,“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但从当前全球研发进展来看,随着量产技术工艺逐渐成熟,2027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企业急需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推动技术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型储能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型储能是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兴起以及全球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
“磷酸铁锂电池#x2B;超级电容器”新型混合储能技术调频项目运行7个月以来,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湾发电公司”AGC调频累计收益3069万元,而此前,该公司的AGC调频收益不足10万元/月。作为南方区域首个将“磷酸铁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的项目,其投运既促进发电机机组节能
据武汉理工大学消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立强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一类初层溶剂化壳层不含有机溶剂分子的复合水系电解液,克服了传统复合水系电解液在低温下脱溶剂化动力学缓慢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的子刊《Chem》上发表。论文通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7日,广东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1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提出,目前,我市集聚了一批储能上下游企业,集群初见规模。全市在运营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储能应用项目40余个,总功率超过200兆瓦。原文如下: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协第
北极星储能网讯:广东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05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明确,目前广州市在运营电化学储能电站等储能应用项目42个,总功率超200兆瓦。文件显示,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的
日前,内蒙古工业大学阿如罕教授课题组在《RareMet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Mechanismresearchprogressontransitionmetalcompoundelectrodematerialsforsupercapacitors”的综述文章,分析总结过渡金属化合物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
储能正独立成长为新的万亿赛道,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企业入局。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2024开年以来,已有近30个储能相关项目密集签约或开工,所涉投资金额近千亿元,产能规模超150GWh。01新开工储能项目据电池中国不完全统计,2024年已有新开工储能项目15个,其中14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