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15MW风机传动链、大型海上风机、大规模风/光互补制氢...2018年我国风电重点研究这8个方向!

2018-08-06 17:03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北极星关键词:风电技术海上风电机组风电制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4 可控衰减的N 型多晶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进一步提升多晶硅电池转化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开展可控衰减的N 型多晶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具体包括:N 型多晶硅电池衰减机制和衰减控制技术;N 型多晶硅锭均匀掺杂和缺陷控制技术;N 型多晶硅电池双面钝化材料、结构和工艺技术、低接触电阻金属化技术;研制高效均匀掺杂N型硅铸锭炉等关键装备;可控衰减的N 型多晶硅太阳电池和组件量产成套关键工艺检测技术和标准。

考核指标:完成可控衰减的高效N 型多晶硅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线建设,实验室电池(面积400mm2)最高正面效率≥22.50%;示范线量产电池(尺寸>156mm×156mm)正面平均效率≥21.50%、年产能≥45MW、电池成本≤1.5 元/Wp;N 型硅铸锭炉等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并应用于示范线,示范线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建成容量不小于500kWp 示范电站;形成不少于2 项技术标准草案,申请发明专利5 项以上。

1.5 双面发电晶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光伏发电对高功率组件的需求,开展高效双面发电同质结晶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具体包括:先进双面电池结构设计和仿真技术,可同时实现双面高效率的电池前/背面钝化技术;适合于高效双面电池PN 结/背场形成的精密掺杂技术;电池前/背面低接触电阻金属化技术;研制双面电池用高效硼掺杂等关键装备;双面发电晶硅电池和组件量产成套工艺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高效双面发电晶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线建设,实验室晶硅双面电池最高效率(正面效率,面积400mm2)≥24%;示范线双面电池平均效率(正面效率,尺寸156mm×156mm 准方形)≥23%、电池双面效率比≥90%、年产能≥45MW、电池成本≤1.7 元/Wp;高效硼掺杂等关键装备实现国产化并应用于示范线,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建成容量不小于500kWp 示范电站,相比单面组件发电量增益≥20%;形成不少于2 项技术标准草案,申请发明专利5 项以上。

1.6 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晶硅光伏组件寿命期后大规模退役问题,研究光伏组件环保处理和回收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主要高价值组成材料的可再利用。

具体包括:各种组件低成本绿色拆解技术、构成组件各种材料的高效环保分离技术;新型材料及新结构组件的环保处理技术和实验平台;组件低损拆解及高价值组分材料高效分离等关键装备;晶硅光伏组件环保处理成套工艺技术;光伏组件回收政策、标准和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分别建成基于物理法和化学法的晶硅光伏组件环保处理的成套工艺示范线,每条示范线产能≥10MW/年、质量回收率≥92%,能耗≤27kWh/kW 组件,银回收率≥93%、硅回收率≥95%、铜回收率≥97%;形成光伏组件环保处理技术路线图、绿色评价方法、标准和政策机制建议。

1.7 新型光伏中压发电单元模块化技术及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为突破高效率、低成本大型光伏电站新型模块化系统及装备技术瓶颈,开展光伏中压发电单元模块化技术及装备研究。具体包括:新型光伏中压电力电子装置拓扑结构、电磁兼容及建模仿真技术;高效直流升压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关键技术;中压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新型光伏中压发电单元模块化设计及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新型光伏中压发电单元示范及实证研究。

考核指标:MPPT 控制器额定功率≥80kW;中压并网逆变器单机额定功率≥5MW,并网电压≥35kV,最高效率≥98%;示范工程容量≥10MW。

1.8 分布式光伏系统智慧运维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所面临的运维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开展分布式光伏智慧运维关键技术研究。

具体包括: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系统、部件运维数据及电能质量、故障录波数据实时采集及存储技术;光伏支路、逆变器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异常状况预警和系统火灾预警技术;光伏组件热斑、隐裂等缺陷诊断分析技术;分布式光伏智能运维、巡检技术、安全生产可穿戴智能巡检装备;分布式光伏智慧运维大数据云平台研制。

考核指标:智慧运维大数据云平台可接入分布式光伏系统≥1000 个,可用率≥99%;智慧运维示范系统接入分布式光伏系统≥100 个,总容量≥20MW,异常预警准确率≥80%,组件缺陷诊断有效率≥80%。

1.9 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系统实证研究和测试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开展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系统及部件高性能仿真、户外测试和实证平台集成研究,为我国建立国际互认的第三方公共平台提供支撑。

具体包括:关键气候因素对光伏系统影响研究和建模技术;考虑多物理场(辐照、温度、风速、载荷等)的大型光伏系统高性能仿真和虚拟现实设计技术;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系统实证平台模块化设计集成和灵活重构技术;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组件、逆变器及系统能效测试技术;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组件、逆变器及系统实证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研究。

考核指标:大型光伏系统仿真设计平台可设计系统规模≥1GW,可仿真物理场≥4 种;典型气候条件(湿热、亚湿热、干热、暖温、海洋、寒温、高原)下光伏系统实证平台≥7 个,每个平台实证测试容量≥5MW 并包括光伏组件、新型逆变器户外测试平台;光伏组串伏安特性测试电压等级≥1500V,光伏组件能效测试不确定度≤2.5%,光伏系统能效测试不确定度≤5%,不确定度分量≥6个;形成光伏关键部件及系统实证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体系。

1.10 超临界CO2 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针对太阳能热发电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需求,研究超临界CO2 太阳能热发电的聚光/集热/储热/发电部分关键器件及系统集成理论和方法。

具体包括:与聚光场耦合的非均匀能流下高温高可靠吸热器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高温储热方法、储热装置动态失效与可靠运行机理;非稳态变物性超临界CO2 与储热介质的湍流换热特性及换热器设计方法;适于超临界CO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压气机与透平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光热耦合原理与集成优化。

考核指标:提出超临界CO2 太阳能热发电的集热/储热/换热/发电系统设计方法;研究超临界CO2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高效聚光器/聚光场在吸热器表面能流密度达到600kW/m2 以上,太阳能吸热器输出吸热介质温度大于700℃,集热功率不低于800kW,系统可连续运行产生550℃以上超临界CO2,建成发电功率不小于200kW 的超临界CO2 太阳能热发电实证平台。

2. 风能

2.1 风力发电复杂风资源特性研究及其应用与验证(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典型地形和台风影响地区的风资源特性及其数值分析方法,为风电设计软件提供合理的输入条件。

具体包括:典型地形和台风影响地区距地面300 米高度内湍流风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大型风电机组和风电场设计湍流风参数分类及测量方法;典型地形的风电场风资源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式;台风影响下的风电场极端风况CFD 模式;风电场非定常湍流风场的多尺度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考核指标:典型地形和台风影响地区的湍流风特性分类指标库及其测量与计算方法指南;典型地形风电场选址风资源评估软件,并选取至少4 种典型地形风电场进行验证;台风影响地区风电机组风险评估软件预测值与观测最大风速对比误差小于10%,并选取已建沿海风电场进行验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技术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制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