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2 15MW 风电机组传动链全尺寸地面试验系统研制(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缺乏大型风电机组第三方全尺寸公共试验系统以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测试的迫切需求,研制15MW 风电机组传动链全尺寸地面试验系统。
具体包括:风电机组传动链全尺寸地面试验系统多参量耦合机理及典型工况提取方法;大型风电机组全工况仿真及虚拟测试技术;传动链全尺寸地面试验系统运行控制与数据采集分析技术;传动链全尺寸地面试验系统研制与集成;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全尺寸试验技术。
考核指标:传动链全尺寸地面试验系统可测试的风电机组最大额定容量15MW,可模拟6 自由度风载荷并具备传动链及关键部件的功能、性能及疲劳寿命试验能力;地面试验系统全工况仿真和虚拟测试平台;全尺寸地面试验系统运行控制系统;选取至少1 台不低于6MW 的风电机组进行传动链全尺寸地面试验验证;形成大型风电机组全尺寸、全工况试验测试标准及规范。
2.3 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叶片测试技术研究及测试系统研制(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第三方叶片测试需求,开展120 米级风电叶片全尺度结构力学测试技术体系研究。
具体包括:叶片全尺度静力测试与双自由度疲劳测试技术;叶片破坏评价与分析技术;叶片运行工况实时仿真技术及双自由度加载控制技术;叶片全运行周期内结构安全性验证测试技术要求与准则;满足120 米级叶片全尺度结构力学测试系统研制。
考核指标:建立120 米级叶片测试技术体系,其中静态载荷协同加载技术可实现载荷偏差率≤5%;双自由度疲劳加载技术可实现叶片挥舞、摆振方向的耦合疲劳测试;建立适用于大型海上风电机组120 米级叶片的公共测试系统,具备多点协同静力加载能力与双自由度疲劳加载能力;可实现极限载荷≥120000kNm 和疲劳载荷≥60000kNm;形成叶片全运行周期内结构安全性验证测试相关标准;完成1 项100 米级叶片测试工作。
2.4 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优化设计及批量化制造、安装调试与运行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为满足海上规模开发风电的需求,基于已经安装运行的5MW 及以上风电机组样机及国内自主研制的关键部件,开展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优化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全链条关键技术研究,并应用验证。
具体包括:大型海上风电机组优化设计技术,整机批量组装专用工艺、台架试验技术;主控、变流器、变桨、监控系统协同优化控制及批量化制造工艺技术和检测装备;叶片及传动链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及批量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机组及部件智能运输、现场批量安装调试运行工艺技术和检测装备;海上风电机组及主要部件相关标准规范。
考核指标:海上直驱和增速型2 种风电机组(≥5MW)取得整机型式认证,所用叶片、电控(主控、变流器、变桨距)、发电机、增速型风电机组的齿轮箱等主要部件实现国产化;整机及电控等主要部件至少在10 万千瓦以上风电场实现技术验证,并网运行时间1 年以上,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h;完成整机集成全套工艺及台架试验平台研发;完成现场安装调试运行相关工艺及检测平台研制;形成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相关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体系。
3. 生物质能
3.1 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液体燃料机理与调控(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针对制约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液体燃料效率的基础性问题,开展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
具体包括:纤维素混合糖共代谢机制与基因调控;纤维素乙醇(丁醇)高产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纤维素类生物质化学催化转化液体燃料机理及调控;生物质气化调变、合成气催化净化、重整催化制备液体燃料的转化机制;分子层面的纤维素类生物质多组分耦合热分解机理及产物定向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揭示纤维素类生物质混合糖发酵乙醇(丁醇)机理,提出高效转化新途径。纤维素混合糖乙醇(丁醇)转化率≥90%;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车用液体燃料能量转化率≥37%,转化为航空用液体燃料能量转化率≥28%。
3.2 纤维素类生物质催化制备生物航油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航油转化效率低、经济性差的问题,开展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生物航油技术工艺研究。
具体包括: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水热定向解聚技术;解聚产物碳链调控与加氢催化制备长链烷烃技术;木质素水热液化加氢提质制取芳烃及环烷烃技术;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生物航油关键技术工程验证;生物航油全生命周期评价。
考核指标:构建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生物航油工艺技术体系。催化剂寿命≥4000h,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制备生物航油转化率≥85%,生物航油成本≤9000 元/吨,完成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生物航油千吨级示范生产线运行验证;生物航油油品质量达到生物航油标准(ASTM-D7566)要求,完成生物航油发动机台架试验。
3.3 纤维素类生物质水(醇)解制备酯类燃料联产化学品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酯类燃料过程中全组分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清洁高效酯类燃料制取联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共性技术与工艺途径,实现纤维素类生物质全组分高效利用。
具体包括:纤维素类生物质组份清洁分离预处理技术;分离组分催化水(醇)解制备酯类燃料联产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水(醇)解酯化产物低能耗高效分离技术;纤维素类生物质水(醇)解制备酯类燃料联产化学品关键技术工程验证;酯类燃料复配汽油或柴油技术及全生命周期评价。
考核指标:构建纤维素类生物质组分清洁分离以及催化水(醇)解制备酯类燃料联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工艺技术体系。纤维素类生物质清洁预处理分离过程不使用二次污染化学品,木质素脱除率≥80%,纤维素水(醇)解酯类燃料转化率≥85%,纤维素酯类燃料联产化学品综合成本≤7000 元/吨,完成纤维素酯类燃料联产化学品千吨级示范生产线运行验证;在国六汽油或柴油中复配10%酯类燃料,其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5%以上。
3.4 农业秸秆酶解制备醇类燃料及多联产技术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针对纤维素醇类燃料经济性差的问题,开展农业秸秆制备醇类燃料及多联产的生物炼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具体包括:农业秸秆原料高效清洁预处理及低成本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与复配技术;酶解糖化与乙醇、丁醇发酵耦合工艺,同时代谢五碳糖和六碳糖技术;酶解糖液直接发酵乙醇、丁醇与分离耦合工艺,超低能耗乙醇、丁醇膜法分离集成技术;农业秸秆制备燃料乙醇、丁醇多联产生物炼制千吨级示范生产线;农业秸秆制备燃料乙醇、丁醇,以及沼气、复合肥多联产万吨级示范生产线。
考核指标:吨燃料乙醇的酶制剂成本不高于850 元,吨秸秆燃料乙醇得率不低于170kg,纤维素水解混合糖产丁醇、乙醇等得率不低于0.42g 溶剂/g 总糖,燃料乙醇综合成本≤7000 元/吨,建立膜法分离集成的千吨级生物炼制示范生产线;建立农业秸秆制备乙醇、丁醇年产3 万吨以上示范生产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30日,历时5天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圆满落幕。博览会上,中国华电“矩阵式”集中发布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社会责任报告、6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ESG报告、16家直属单位和1家基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受到众多中外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与青睐。为此,中国华电微信公众号推出
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来自全球的优秀风电企业齐聚一堂,共商风电发展未来。会上,金风科技荣获GWEC颁发的“行业领军者”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球风电行业中持续推动市场增长与技术创新的标杆企业,彰显了获奖企业在风电行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贡献。G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6月26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20周年庆典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远景能源凭借在再生能源领域持续的创新、卓越的全球市场领导力及对全球零碳转型的坚定承诺,荣获GWEC“行业领军者”大奖(SegmentChampionsAward)。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远景能源技术实力的有力认可,更是对其推动全球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近日,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强势登陆我国海南、广东等地。明阳集团位于上述地区及广西区域的36个风电项目、包括“明阳天成号”、“明渔一号”等在内的1205台风电机组受到直接影响。凭借机组过硬的抗台风技术和运维团队周密的应急部署,“蝴蝶”过境期间,1205台风机全部经受住考验,实现了设备零重大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行业挑战:混塔安全和锚索张力监测当前,随着风电机组向更大容量、更高塔筒方向演进,越来越多项目采用“混凝土基座+钢制塔身”的混合塔筒结构以提升整体稳定性与经济性。在这一结构体系中,锚索系统作为连接地基与塔身的“结构筋骨”,其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整机的安全命脉。锚索实际运行中存在四大核
第七届(2025)风资源技术论坛会议通知各相关单位:风资源技术作为贯穿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当前行业面临风电市场化交易、开发环境条件多样、理论研究迈向无人区、供应链与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新技术的
继2024年完成国内首个欧洲漂浮式5MW机组交付、助力法国大西洋示范项目后,兴蓝风电于2025年仲夏再下一城#x2014;#x2014;与英国H科技达成深度合作,成为其风电项目的独家设备供应商及能源转型合作伙伴。此次合作标志着兴蓝风电十五五全球化战略的实质性突破,更以技术赋能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英国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浪潮蓬勃兴起的当下,入驻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的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聚焦涉网检测与质量验证核心业务,为盐城乃至全国风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正向着行业内重要公共服务平台标杆的目标稳步迈进。作为国内涉网检测能力领先的专业机构,中心实验室
近日,龙源电力“极端气候下风电机组防除冰技术攻关与工程化突破”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研发的风电机组防除冰成套技术可有效降低风电场的覆冰损失,提升风电机组出力和可靠性。在寒冷潮湿天气中,风电机组叶片容易附着冰层,导致重量增加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30日,江苏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升压站上部组块安装施工船舶租赁中标结果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上海振华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1600万元。此次招标拟租赁一套施工船组,用于江
6月21日,三一重能海上风机批量商业化首个项目——揭阳惠来石碑山“上大压小”风电项目老旧机组拆除工作正式启动。这不仅是廿载老牌风电场“焕新升级”的开端,更是三一重能海上风电产品应用实践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国家首批特许权风电项目,石碑山风电场原装机容量100.2MW,采用167台单机容量0.6兆瓦的
1、中国能建签约500MW风电配储项目6月16日,中国—中亚产业与投资论坛上,中国能建海投公司与萨姆鲁克能源公司交换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500兆瓦风电配储项目股东协议文本。项目配置500兆瓦风电和150/300兆瓦时储能,建成后将有效弥补哈萨克斯坦北部电力缺口,助力能源结构转型。2、14台13.6MW1台10MW!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5年6月26日9时38分,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成为江苏海上风电平价时代首个并网项目。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江苏首批海上风电平价项目,也是省内已投运和在建海上风场中总装机容量最大、单体装机容量最大且首次批量化应用8.5兆瓦机型的项目
6月14日,由中国能建江苏院担任设计的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倒送电一次成功。项目位于盐城新洋港东南方向、大丰港东北方向海域,离岸距离33公里,规划海域面积136平方千米,计划安装100台8.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是江苏省单体规模最大、单台风机最大的海上风电工程。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
2024年10月12日,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东方电气集团研制的全球最大26MW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震撼下线。这台机组不仅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最长,且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关键部套技术世界领先。而在2025年6月20日上午,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传来捷报,经过1个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2025年6月19日至20日,2025海上风电大会于大连圆满举办。会上,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与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联合主编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5》报告正式发布。根据GWE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计安装23098台风电机组,这些机组由29家整机制造商提供。其中,18家来自亚
1、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近日,苏尼特右旗首个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西苏100万千瓦风储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新建100台单机容量1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2座220千伏升压站及配套工程。2、700MW!这两家整机商分羹华润三个风机采购项目近期,华润电
福建,这片海域辽阔的东南沿海省份,坐拥得天独厚的海上风能资源,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年均风速超9.5m/s,海上风电年均可利用小时数逾4000小时,澎湃的海风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能,吸引着全球目光。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初至今,福建已有11个海上风电项目迎来新动态,总装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兴蓝风电自主研发的3.4MW永磁直驱直流风力发电机组基于高效柔性绿化氢基的整体解决方案已连续稳定运行超三年。作为国内首例直流微网风光储互补制氢系统的核心装备,该机组不仅为崇礼大规模风光储多能互补制氢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持续输送稳定绿色能源,更凭借其独特优势,成功助
6月7日,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完成第三季度养殖示范投苗。此次成功投苗标志着“明渔一号”将再启新征程,开展高附加值鱼种探索,搭建高端品牌营销产业链,为“绿色能源+蓝色粮仓”创新模式进一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实践样本示范。作为全球风渔融合
6月11日,被誉为全球光伏行业“风向标”的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这场汇聚全球智慧与顶尖科技的能源盛会上,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代表上海电气,以“光、储、氢”全场景装备与解决方案矩阵重磅亮相,不仅生动展现了对未来能源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1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有序建设“制氢+用氢”一体化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弱并网、离网制氢新模式发展,探索工业
六月长风起,市场佳讯传,东方电气中标一批重点项目,扬帆起航赴新程。中标大唐南电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主机设备近日,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成功中标大唐南电二期2×745兆瓦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商业机组设备。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H/J级燃气轮机自主化进程,提升我国重大装备制造水平,
据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消息,5月28日,华电榆树风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被撤销,撤销原因未公布。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