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为2020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日本提出了“1964年奥运会改变日本,2020年奥运会改变世界”的口号,希望借助奥运会打造出世界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现一个不断创新和富强的日本。科技理念贯穿于日本人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他们对本国能源问题的认识和策略。纵观近半世纪的能源发展战略,虽然历届日本政府根据现实环境对能源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利用科技创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始终是日本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
打好一手能源“烂牌”
对于众多世界强国而言,日本无疑是抓了一手能源“烂牌”,其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探明储量在世界所占比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是能源自给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日本通过能源消费多元化、能源战略储备、加大节能力度、加强能源外交等手段,有效地弥补了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劣势。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日本经历了由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再到多种能源均衡发展的能源战略演变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环境动荡不安,全球能源贸易受限较大,日本只能依靠自身条件解决战后能源短缺问题。这一阶段的日本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向煤炭生产倾斜,大力开发国内煤炭资源,确立了“官民一体”的煤炭增产体系。
但随着6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继续依靠煤炭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已不现实,加之国际石油供应充足,价格低廉,日本政府迅速调整并制定了以石油为主的综合能源政策。通过这次能源政策改革,日本逐步形成了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的局面,突破了能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为日本在不到30年间跃居世界强国行列提供了稳定、丰富的动力。
到1973年,日本能源需求的3/4是石油,而石油进口量占总需求的99%,这导致日本成为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发达国家,其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GDP增长率同比下降了10%。
面对石油危机,日本采取了积极应对态度,及时调整国内能源政策,一方面顶住美国压力,向中东产油国提供资金、技术援助,努力构筑与中东产油国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参与世界石油消费国同盟,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其间,日本政府号召全国开展节能消费运动,构建了官民一体的石油储备计划,同时还提出了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长效机制——“阳光计划”。以上措施的实施,令日本的能源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大幅降低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鉴于石油危机对经济发展的重创,日本政府意识到发展核电有助于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相比,日本在发展核电方面起步较晚,但其抓住了70年代核电发展低潮的机会,成功吸收引进了国外核电技术,其中三菱公司同美国西屋公司合作掌握了压水堆核电技术,东芝公司和日立公司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作掌握了沸水堆核电技术。尤其进入21世纪,针对动荡的国际能源局势,日本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核电开发,构建以核电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
严格来讲,日本位于全球最集中的地震、火山带上,对于核电站的建设应非常谨慎,但日本又是一个典型的能源紧缺国家,使用核电确实是“不得已”的选择。2011年2月,日本共有54座核电站参与发电,核能占总能源供给比重的31.3%,核能也一度被日本人认为是“国产能源”。
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宣告了日本核电发展暂时告一段落,但日本政府仍旧坚持通过科技创新寻找自己的“国产能源”。此时,“阳光计划”经过40年的积累和沉淀,为日本在新能源领域奠定了深厚基础,也为日本向“脱碳化”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2017年12月,日本发布《氢能基本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和氢能发展目标,加速推进氢能社会构建,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以提高能源自给率。2018年7月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最新制定的《第5次能源基本计划》,首次将新能源定位为2050年的“主力能源”。
纵观日本半世纪的能源演变进程,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是重要分水岭,能源战略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此后,能源科技力量成为日本能源战略的重要依托,提前布局的战略性眼光更是首屈一指,尤其从时间线来看,无论是风光等新能源的发展还是对氢能产业链条的重视,都始终走在世界前沿。科技立国的理念,在日本能源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科技创新保障能源安全
日本能源战略经过多年实践,逐渐形成了“3E+S”的指导思想,即以能源安全(safety)为前提,实现能源供应(energysecurity)、经济效率(economicefficiency)和环境(environmentsuitability)的协调发展。在日本最新制定的《第5次能源基本计划》中,“3E+S”思想进一步升级,强调要积极争夺能源科技的主导权,确定了科技创新在能源安全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今,日本在节能和新能源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是能源科技本身,也是科技推广和科技理念领先的重要体现。
首先,提前布局和持续深耕是日本能源科技创新的基石。科学技术的研发存在滞后性,日本在能源科技上取得如此出色的成就,并非一日之功,事实上,日本早在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之后就开始着力开展能源科技的研究。战后初期,日本比较成熟的能源技术大都是从美国引进,石油危机让日本意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引进”的模式不能保障能源安全,必须培育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不败地位。1973年,日本提出的“阳光计划”就已经对太阳能、氢能、地热等能源科技领域进行了布局。凭借长期深耕的沉淀和持续的研发投入,目前,日本能源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已经非常高。据统计,1988—2007年期间,日本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排世界首位,比居第二位的美国高67%。在分工方面,日本政府重点扶持研发风险高的能源科技和基础理论研究,能源企业集团则主导了应用型技术的研发,二者合力使日本低碳节能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日本科技出口增添了新动能。
其次,推广措施和法律制度是日本能源科技创新的保障。研发工作代表科技深度,推广应用则象征科技广度,二者相互促进,是构成能源科技创新发展的两极,皆不可偏废。在能源科技推广应用过程中,日本注重针对消费者设计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激发能源消费主体对能源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热情,推动创新成果的迭代升级。目前日本仍是唯一成功把氢燃料电池推广至千家万户的国家。此外,日本修改并颁布了一系列能源法案,完善以《能源政策基本法》为指导的法律体系,确立了本国能源工作准则。基于上述能源法治体系,日本构建了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形成了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从而有效提高能源市场整体活力,激活了日本能源科技创新的动力。
再者,全民低碳节能意识的培养是日本能源科技创新的助力。回溯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民教育,将科技理念植入了人民脑中,实现了日本的腾飞。当前日本政府也希望通过同样的方式把低碳节能的意识传递给人民群众,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低碳社会的建设中。日本低碳节能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开始就是学生的必修课。经过长年的教育和宣传,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能源安全的紧迫性和能源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科技创新成果在社会的接受度,也为能源科技创新工作吸引了更多人才。
日本能源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能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第一,引导科技发展方向,加强技术推广普及。一方面,我国应当发挥政府在科研中的引导地位,紧密围绕世界发展潮流和方向,审慎研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或原料来源的能源产业,防止陷入技术引进依赖陷阱。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缺乏低碳节能产品的推广措施,应当在保障技术研发的基础上,考虑推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鼓励机制,同时为防止“骗补”现象出现,甚至可以考虑直接向消费者发放补贴。
第二,能源科技是能源领域“走出去”的核心依托,但企业“走出去”后的本土化水平应是更加重要的内容之一。能源技术与国家科技体系密不可分,日本在2003年前技术贸易一直是赤字,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并重,但从2003年开始,技术输出快速增长,技术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对全球的影响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依托高端技术能力,日本目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处于世界第二,且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出色。
就我国而言,在未来“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我国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海外投资的战略构想,增加国际化资本运作理念和能力,“走出去”要从行为导向过渡到效益导向;二是全面提升对地缘政治、当地文化、法律法规、国际组织规则等的风险意识,切实保证资本安全;三是转变思维模式,积极与投资国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当地民众等利益相关方沟通,加速融入进程。
(作者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发展迎新“增长极”中煤协预计2028年前后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平台期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回顾了“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并对2025年煤炭市场走势进行分析研判。面对“十五五”
随着业绩窗口逐渐打开,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上市主体2024年年报已悉数出炉。Wind数据统计显示,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三家减收增利,但盈利增速均超过20%,净利润总和340.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增47.79%。业绩TOP1:华能国际2024年,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中四家营收突破千亿,一家盈利突破百亿。其中,华能国际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进
环渤海港口市场交易活跃度较低,成交僵持。电煤整体需求走弱,非电终端进入旺季,但需求不及预期,社会库存偏高。三月下旬以来,进口煤倒挂,造成进口煤减量。而沿海地区电厂对低卡煤有刚需,导致国内低卡低价煤需求增加,大集团外购价出现小幅探涨,煤价重心小幅拉高。但持续封航,叠加去库缓慢,造成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4%。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
4月14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导的“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突破了二次再热机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灵活发电技术难题,形成660—1000兆瓦等级全谱系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二次再热发电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主产区市场涨跌互现,冶金化工需求有一定韧性,加之站台大户需求稳定,大部分煤矿产销平衡,价格稳定。需求端来看,随着气温回暖,且新能源发电出力逐渐增强,下游电厂耗煤量减弱,对市场煤需求有限;而非电终端企业对原料采购以刚需为主,市场操作较为谨慎。近期,北方沿海地区遭遇持续大风天气,造成
近日,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累计完成煤炭运量500008.7万吨,突破50亿吨大关。自2000年开通运营以来,朔黄铁路深度融入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打造“一干两支多通道集疏运”运输格局,在构建“公转铁”多式联运体系中发挥核心支点作用;深入构建“一幅规划图、一张沟联网、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工作任务:重点行业领域能效监察。按照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能效标准以及能效标杆水平、基准水平等要求,对钢铁、炼化、合成氨、水泥、电解铝、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力争实现行业企业全覆盖。重点
在时代发展的壮阔浪潮中,环卫装备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据行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季度环卫装备市场结束了连续4年的销量下滑态势,行业累计销售量同比增长3.5%,近年来首次实现正向增长。其中,新能源环卫装备同比激增64%。2022年—2024年,盈峰环境新能源环卫装备市占率连续3年保持行业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华电国际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第一季度累计完成发电量513.8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1%;完成上网电量480.1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8.50%。2025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及上网电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公司所在区域电量供需宽松,新能源装机容
近日,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全球设计领域权威奖项——红点设计奖(RedDotDesignAward)正式揭晓。海鹏科技旗下HMS微逆产品凭借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与精巧的美学设计,从全球60个国家逾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红点国际产品设计大奖。屋顶价值再定义不同于传统光伏板的结构妥协,海鹏科技
#第十届中国长垣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4月16日,第十届中国长垣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在河南长垣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本届展会以"数智赋能绿动未来质赢天下"为主题,汇聚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全面展示起重设备、智能控制、绿色能源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作为"全国起重行业风向标"的行业盛会,展
清洁能源nbsp;共建绿色地球4月2日,在蒙古国沙戈荒地区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奇迹#x2014;#x2014;思源清能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110kV电压等级的黑启动和孤网供电功能试验。当整个电网陷入深度昏迷时,这套中国智造的电力心脏起搏器仅用60秒便让瘫痪的电力系统
4月16日,《华润新能源漳州诏安A-3区35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前期咨询技术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公告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价格:49450000.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价格:50180000.00元。此前招标公告
近日,正泰新能ASTRON系列组件凭借380kgCO₂/kWc的碳足迹值,获得法国权威机构Certisolis授予的碳足迹PPE2证书。这一成绩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以上,为全球光伏产业低碳转型树立新标杆。法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是光伏领域碳足迹规范的先行者。2019年以来法国能源监管委员会(CRE)将光伏组件产品的碳
4月15日,由中国德国商会组织的德资企业高管代表团一行到访隆基绿能,通过实地参观与现场交流,深入了解了隆基绿能在光伏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成果。龙头聚首,德国代表团实探隆基此次来访的代表团成员包括多家德企中国区负责人及全球董事会成员,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出席接待并致辞。双方通过参观
4月17日,云能红河电厂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标志着由东方电气研制的世界首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式投运。机组建成后红河电厂“一大两小”总装机容量达1300兆瓦,可实现年发电量80亿千瓦时以上,将成为滇南区域最大的稳定电源支撑点,为保障区域能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作用举足轻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市场的基石则在于培育先进的市场主体。当发电企业开始研究负荷曲线,当售电公司开始重视天气预测,当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同期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天合储能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全球化市场布局,强势入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榜单”,成为本届峰会最受瞩目的新能源企业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沙特正加速推进其可再生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能源部的监督下,沙特电力公司(SEC)宣布启动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建设的第二阶段,总投资超过67.3亿沙特里亚尔,规划总装机2.5GW/10GWh。项目详情据报道,项目覆盖包括利雅得(Riyadh)、凯苏玛(Qaisumah)、达瓦米(Dawadmi)、焦夫
日韩企业将指望以大圆柱电池弯道超车。海外电动化集中押注,大圆柱电池风潮愈演愈烈。4月初消息,三星SDI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用于微型移动设备应用,完成首批交付后计划扩大供应群体,向电动汽车客户供应;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也在近期获得建筑许可,配套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4月14日,从国网浙江电力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社会用电量152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4%,显示经济运行开局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7.18亿千瓦时、987.19亿千瓦时、280.95亿千瓦时和251.6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2.03%、5.35%
据CNBC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其国际贸易伙伴开辟了一条避免更高关税的潜在途径——购买更多美国能源。(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特朗普暂停了除中国以外的国家的“对等”关税,试图避免一场全面的全球贸易战。目前大多数国家面临10%的基础关税率,并有三个月的时间与美国谈判双边协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微电网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来源:朗新研究院作者:邹雅蓉)明晰微电网的功能定
4月9日,云能魔方与日本诺亚在日本东京举行战略采购签署仪式。根据协议,日本诺亚将向云能魔方采购总计2GWh电网调频储能系统及1000套储能型充电桩。日本诺亚是日本知名的建筑服务公司,专注于发电站、港口、物流仓库等项目在能源设备利用方面的开发、建设及运营,其有着丰富的建设施工经验和广泛的市场
国际能源署10日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这一用电激增的最主要动力。据这份名为《能源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介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达到约945太瓦时,略高于当前日本的总用电量,占2030年全球总电力消耗的不到3%。报告认为
AI的能源悖论——是“耗电巨兽”还是“转型利器”?过去两年,ChatGPT和DeepSeek的爆火让全球见证了人工智能(AI)的颠覆性潜力。但鲜少有人意识到,每一次AI对话、视频生成或自动驾驶的背后,都是海量电力在支撑。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特别报告首次全面揭示:AI既是能源消耗
在全球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近日,备受瞩目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太阳能光伏展览会(SOLAREXISTANBUAL)在伊斯坦布尔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东方日升作为全球领先的全栈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携工商业光储、大型地面光储及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前沿产品重磅亮相,成为展会现场的焦点,向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3月25日,安徽华清大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六安市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法人代表为祝捷。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由北京华清大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从注册信息可知该公司涉及业务较为广泛,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